设为首页 手机和ipad版 掌上华声 繁体

名校精英投毒案何以震惊国人?

铊有一个美丽的“前生”,因为它在光谱中的亮黄谱线带有新绿色彩,所以它被化学家命名为“嫩芽”。化学家绝对料想不到,100多年后的人们会对这一抹“嫩芽”心生寒意。复旦投毒事件震惊社会,同窗之情本是这世上最纯洁的友情之一,同室操戈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这样的校园惨剧何时止? [详细]

对复旦大学室友投毒的反思

2013-04-17 15:30:56 | 时评界

----------------------------------------------------------------------------------------------------------------------------------------------------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刚刚发布一则消息称,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未发现病因。警方介入调查后,从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嫌疑。(4月15日东方网)

  看了这个大学室友投毒的报道,笔者又想起了9年前的马加爵事件,虽然当时各种评论文章铺天盖地,但教育系统和社会的整体价值环境受到的指责和质疑并没深触根底,致使九年来各地的校园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它再次让我们反思:大学教育如何注意在进行知识完善的同时,更要进行人格完善。

  据报道,警方现已控制了嫌疑人,室友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笔者认为,时间虽然过去九年,但对马加爵犯罪造成的巨大压力的社会不可抗力和环境并没有大的改变。贫穷问题、城乡差别、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教育对“人”的忽视、家教对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失误等社会现象依然存在。类似马加爵生活的窘迫和被室友欺负的情景也还存在:室友喝令他去给自己打水;打麻将时连连胡牌,被室友冤枉偷牌;大冬天的,室友出两元钱让马加爵帮自己洗衣服……马加爵日记《最后的最后是一片黑》这样说:“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曾被艰辛贫苦的生活打败;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得不成样子的时候,当我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淌血了,践踏我的竟然还是平时关系稍微好点的同学及老乡!我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是他们残忍地对我,是他们不给我活路。”九年后的今天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悲剧是否也有类似原因?

  值得反思的是,其一,大学和家庭教育对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要加强,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在进行知识完善的同时,决不能忽略了人格完善,因为,对整个社会而言,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大学室友投毒再次警示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里,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唤起关爱、公平的意识,不能再做旁观者,不仅要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而且能够推已及人,敬畏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决不漠视其他生命。其二,应该对校园犯罪案件悲剧在教育、道德、文明和社会所组成的“法庭”进行长期“审判”。让这种“法庭”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站”,成为防止青少年心理裂变的“观测站”;让每个大学生都学会懂得博爱、理解和尊重;让缺乏理智的心理导火索掐灭在萌生之时,让校园悲剧不再发生,这也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