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月31日,省委扶贫开发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短板,突出精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战役,努力夺取决胜阶段全面胜利。
+最新报道等明年板栗树又开花,常德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的村民们远离贫困线的脚步又走远了一些,省检察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三年计划完成的项目更多了一些。
日前,湖南省精准扶贫科技助力工程启动式在花垣县十八洞村举行,省科协、省扶贫办、省农科院和自治州政府负责人以及省科技专家组、省直派驻湘西定点村帮扶工作队代表,与十八洞村村民共聚一堂,共话精准科技扶贫大计。
“精准扶贫”有模式没有?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回答,各地情况不同,要“模式化”也有难度。然而,湘乡市毛田镇精准扶贫走出了可推广的模式。
黄栗山村位于骥村镇东北方向,距县城5公里、镇政府3公里,全村现有住户224户,人口1020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4户,共171人。该村系2010—2015年省级贫困村,2014年村人均纯收入2060元。
我省把脱贫的标准锁定在“两不愁、三保障”上,今年内洪江区、武陵源区将率先脱贫摘帽。这是记者从近日在长沙举行的全省扶贫办主任培训班获得的消息。
通过结对帮扶,先从危房改造、公共设施等硬件方面入手,让他们看到实惠,从而引入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帮扶的重点和优先对象依然是贫困户,但对于有志带头搞生产发展的人,也是我们帮扶的对象,因为脱贫队伍太需要“领头羊”了。
七家坪村村民求脱贫、盼发展的愿望强烈,作为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省住建厅扶贫工作队要结合七家坪村实际,科学制定扶贫规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扶到根上,扶到点上;要从水电路房等入手,加快七家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现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进一步加强村居环境整治,努力将七家坪村建设成美丽宜居乡村。
副省长戴道晋(左三)视察三家田村白皮柚基地。自来水厂每年可收入10多万元…… 去年底,在2015年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中,省水利厅帮扶工作队的考核分数名列全省第一。
去年4月8日,省扶贫开发办派驻帮扶工作队进驻长坪村后,扶贫更扶志,不仅村级班子建设有了坚实的后备力量,村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一线扶贫干部则是脱贫攻坚战的急先锋。3月22日至24日,省扶贫办、省委基层党建办在吉首市举办全省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对300余名一线扶贫干部进行培训,旨在确保驻村帮扶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处长全永海介绍,2014年和2015年,全省共实施重点项目138个,使用财政扶贫资金6.87亿元,整合其他资金33亿多元,帮扶贫困人口40多万人。每个贫困县都有2个以上的重点项目。每个项目覆盖的贫困人口在1000人以上,人均增收也在1000元以上。今后5年,还将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5亿元,帮助100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今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1月31日召开的省委扶贫开发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10万人的目标,重点完成好8个方面的任务,坚决做到“首战必胜”。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迎着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瑰丽梦想,伴着“率先洞庭湖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精准发力、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成绩单:“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40多亿元,实施扶贫项目近2万个,近30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人民生活加快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简称“《条例》”)于2016年1月1日颁布施行,这是我省扶贫开发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采取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步入了依法行政的轨道,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按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市州和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标准及达标认定的意见》要求,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2015年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结果,对市州和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达标认定。
今天,湖南省委扶贫开发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2015年,芷江一手抓精准扶贫,一手抓经济建设,确保经济建设、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今天上午,湖南省委扶贫开发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2015年,我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住土坯房,现在住三层小洋楼;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一楼门面租金每年就有近两万元……”今天,长沙县白石洞水库移民丁二和老人向笔者细数着近两年的新变化。老人的幸福生活,源自长沙县精准扶贫“开花结果”。
10月25日至26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许又声到沅陵县,开展“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州委、州政府要求参加扶贫的干部真正“住”到贫困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此,全州今年共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692个,其中州直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77个,县市直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615个,同时选派“第一书记”692名,派到1200个贫困村。
10月11日至13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郭开朗来到花垣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他强调要因地制宜,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找准走好产业扶贫之路,把借助外力和启发内生动力结合起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实乡村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为苗寨山乡精准扶贫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10月14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微微到宜章县开展“一进二访”活动,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她强调,要精准识贫、科学扶贫,突出产业主导,加快推进步伐,让老百姓尽早享受精准扶贫成果。
9月24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案)》进行分组审议。该条例主要对适用范围、责任主体、扶贫对象、扶贫开发措施、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考核评价等事项作出了规定。
“六件实事”是常德市的得意之作,也是市级25个扶贫点蝶变的关键。据统计,到目前止,义务教育已维修改造村小或教学点25个,占今年任务数的89.3%;危房改造已新修或改造1348户,占74.5%;安全饮水已解决9.76万人安全饮水,占97%;卫生设施已新建或维修143个村的卫生室,占47.7%;交通基础已硬化村主干道369公里,占82%;社会保障已将11176名贫困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意见》)近日下发。《意见》提出,耕地保护项目资金将进一步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同时加强贫困地区的地灾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服务全省精准扶贫战略。
“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辰溪县扶贫办主任刘寒松告诉记者,该县制定了2015年至2020年帮扶规划,计划筹资12亿元,对自然条件恶劣、在原地无法脱贫的3794户群众,实行扶贫生态移民。
扶贫开发在思路上应是变“输血”为“造血”。给钱送物、修路搭桥,基建式扶贫见效快是快,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根基。近年来,国家、省扶贫办在江永县投资2000万元建设夏橙资产收益项目,成为我省以开发式扶贫方式解决救济式扶贫问题的大胆探索。
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我省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力度也越来越大。“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精准扶贫的湖南实践,写在贫困地区的大地上,记在贫困群众的心底里。
就湖南的整体情况来说,我们首先要解决三件事,第一,对区域要进行差异扶贫,差异扶贫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第二,要提供政府的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第三,要抓好教育,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以更加精准、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举措,努力探索走出湖南特色扶贫开发路子。
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系列决策部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传导责任压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7月14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主持召开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精准发力、精准扶贫,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扶贫工作要到家到户,要大力开展“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等项目,提高贫困家庭“造血功能”。驻村扶贫要制定好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村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记得住乡愁、留得下村味”;要培养好的带头人,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部署,注重常态学习、带头示范、建章立制、解决问题,按照“四个切实”要求,以“谋事要实”精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切实”要求,抢抓机遇、奋勇争先,认真解剖“麻雀”,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坚决打赢以自治州为主战场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我省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针对扶贫对象“量身定做”帮扶措施,推动各种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村聚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5个突出”,防止扶持措施“脱靶”。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着力做好增强扶贫内生动力文章。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大产业和教育扶贫力度,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