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水美产业美 ——慈利县产业精准扶贫走笔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8-03-27 23:38:28

如果说《桃花源记》描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是古代文人的虚拟臆想,那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则是执政党的现实担当。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是基、是本、是源。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充分证明,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走进山清水秀的慈利,展开了慈利扶贫攻坚正当时的美好画卷。

▲慈利绿色乡村。

许多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但恰恰生态好、污染少,在国家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这些特性往往成为了最大的后发优势。在慈利县主要领导看来,慈利的“劣势”也是“优势”:生态好自然竞争力强。

慈利最大优势是土地富硒。全县54%的表层土壤达富硒标准,天然富硒品位高,孕育出了百余种富硒农产品。据检测,慈利农产品硒含量均超过国内标准,其中,禽蛋的最高有机硒含量达到了1.13毫克/千克,品质之优,全国罕见。

▲辣椒种植基地。

自然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慈利县创造性地推出了湖南省首个县域公共品牌“硒有慈利”,突出了品牌引领的产业战略。该县重点打造富硒产品集群产业,实施“互联网+硒有慈利+扶贫”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456个、家庭农场379家,荣获了“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县”“全省惠农综合服务工程示范县”称号。目前,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持续稳定增收利益联结关系的贫困人口达67000余人,占总贫困人口的78%。并且,以慈利丑柑为代表的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省委书记杜家毫的现场指导和肯定。

▲剁辣椒生产基地。

纲举目张,产业扶贫思路的厘清,产业扶贫举措的创新,为山美水美的慈利带来了崭新的经济之美。行走在慈利的山水之间,我们颇多感慨。

▲山茶油籽。

“好粮油”省级示范县项目成功落地,创建了万亩玉米、水稻和油菜高产示范片21个,粮食、油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4.3万亩、41.9万亩。烤烟产量达到4.8万担,种植中草药4.9万亩,杜仲叶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科技兴农不断深入,农村贫困人口接受实用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硒有慈利”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县域公用品牌,惠及万名贫困人口。

▲特色休闲农庄。

“湖南旅游扶贫示范县”落户慈利,富有慈利特色的旅游扶贫“四种模式”(景区辐射模式、休闲体验模式、节会赛事模式和新兴业态模式)得到省委副书记乌兰的肯定。2017年,旅游产业带动20个贫困村和92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创建,电商扶贫异军突起。以农村淘宝、中景电子、供销云商等企业为主的电商交易体系蓬勃兴起,全年新增电商企业6家,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达76个,交易额突破5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多元,增加就业3000人以上。

产业兴则地方活。站在春天的慈利,行进的脚步铿锵有力:2018年,确保余下的73个贫困村如期退出,280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彻底脱贫,贫困县的帽子彻底摘掉。虽任重道远,亦信心满怀。

(记者 李俊 陈龙 娄歆月)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