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九大新发展理念 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7-11-17 09:48:19

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控人   陈黎明

1.jpg

2.jpg

党的“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方略第四条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又专门用一个章节论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由此足见,运用好新发展理念,是做好现代化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雪峰山区生态文化旅游研究、开发和保护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自2014年5月成立以来,先后投资近5亿元,在溆浦县的统溪河、龙潭、葛竹坪、北斗溪四镇22个村的雪峰山区,开展旅游景区建设,现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3A级以上景区4处,各种景观景点20多处,成为我省的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雪峰山地区也被省旅游“十三五”规划定义为“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从而成为我省的一个重点发展的旅游区域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通过旅游建设,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惠及群众达10多万人,并使数以百计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回顾我们公司发展历程,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个人认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完全符合党的“新发展理念”思路,也完全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为此,我作为旅游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决心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新发展理念”,并结合“湖南全省打造全域旅游基地”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将旅游经济推向前进。下面,自己就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做好全域旅游工作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破解旅游供需不平衡的钥匙

3.jpg

当前,就我们旅游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来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旅游供需不平衡是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是景区景点数量不够,造成供需不平衡。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出行旅游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期间,则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景区景点数量不够,常常出现部分景区人满为患。

二是服务质量不够,造成供需不平衡。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景区的硬件建设,也包括景区的软件建设。比如在硬件方面,景区的交通、通讯、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存在滞后;在软件方面,景区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这些都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4.jpg

三是景区建设结构不合理,也同样造成供需不平衡。以全国来说,“山”(名山)的文章做得好,“水”(大川、尤其是海洋)的文章就不够,这就是个结构问题。以湖南来说,“沿边”的文章做得好,而“中间”的文章就不够,也就是形象称之为的“中部塌陷”现象,同样也是结构问题。结构不合理其结果同样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造成供需不平衡。

现在要如何破解供需不平衡这个矛盾?习总书记去年7月在视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个指示,就是给了我们破题的钥匙。

5.jpg

全域旅游是将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理念体系上涵盖“四全”,即全景、全业、全时和全民。在产业体系上涵盖“点、线、面”。在空间体系上涵盖“核心与边缘”。在交通体系上涵盖“景区内和景区外”等等。所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它不但可以解决景区数量、服务质量以及景区结构问题,而且还可解决基础建设、产业优化问题。由此,也可以极大缓解旅游行业供需不平衡矛盾。


二、发展全域旅游是撬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设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这个总要求,结合当前的全域旅游开发,此二者有很多内容是重合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撬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

6.jpg

一是有利于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发展全域旅游的广阔天地当然是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都是全域旅游的天然资源。当前制约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就是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如果在广大农村发展全域旅游,由于农村、农业、农民这些元素全部能在全域旅游中得到利用,所以,广大农民群众立即就能就地就业,实现稳定收入,从而脱贫致富。我们公司三年多来在雪峰山区大搞旅游开发,就是数以十万计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是数以百计贫困人口得以脱贫,同时也是我们公司获得“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称号而被广泛传誉。实践证明,发展全域旅游,其实就是一剂医治乡村贫困的良方。

二是有利于保护青山绿水,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去乡村搞开发搞振兴,要么就是砍树,要么就是挖矿,都是掠夺式开发,结果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明确要求其结果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振兴与以往的所谓“开发”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在广大农村以什么业态方能实现既振兴乡村又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呢?业态可能很多,但发展全域旅游无疑将是一步快棋,也是一步好棋。搞旅游需要绿水青山,需要美丽乡村,需要田园风光。它要求把山封起来,把树蓄起来,让水清起来,让环境好起来;它要求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没有公害没有破坏;它要求与自然和谐与人类和谐与当前和谐与未来和谐。总之,搞旅游产业是美丽产业环保产业和谐产业。

7.jpg

三是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明和谐。乡村振兴战略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乡风文明”。实现乡风文明,其重要途径当然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现在我们在广大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同样需要乡村文化元素的参与,需要乡风文明的大环境,这一点与振兴乡村之乡风文明的要求是契合的。近三年来我们公司在雪峰山区搞旅游开发,就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一直强调“文化先行”理念,先后就当地农耕文化、高庙文化、巫傩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花瑶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并运用到旅游开发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既增加了旅游项目,使游客受到了教育,同时,又聘用当地群众参与文化演艺,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


三、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涉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自今年初以来,我省旅游工作在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就提出:“整合‘一山’旅游资源,实现‘四市’联动开发,共建南国雪山——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构想”。我个人认为,落实这个构想,就是旅游工作落实“十九大”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湖南的具体化。

8.jpg

一是有利于实现雪峰山区各民族同胞共同发展。雪峰山区地域广大,总面积约在5万平方公里,为湖南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个多民族同胞居住区,有6个民族县,47个民族乡,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苗、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同胞大多居住在高海拔山区,以农耕为业,少于外界交往,经济落后。但那里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观光揽胜的好去处。只要我们加大旅游投资,那里就会建成旅游胜地。进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同胞必将得到共同发展。

二是有利于改变雪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貌。雪峰山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以交通为例,就在10前,雪峰山区才一条湘黔铁路通外界。目前虽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高铁穿越,但它们都是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仍有待改善。现在我们在雪峰山区发展全域旅游,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势必将加大整个山区的基础建设力度,包括交通格局、桥梁道路、水电、安全、环保、通讯等基础工程建设的力度,由此就会大大改变雪峰山区域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9.jpg

三是有利于增加雪峰山地区经济发展项目。雪峰山区经济落后,除了自身原因外,一直没有适合当地发展的建设项目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在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提出,共建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这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经济建设项目,比如索道工程、景观景点工程、游客接待服务工程,这些工程必将对推动雪峰山区经济协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雪峰山云端全景旅游观光轻轨列车项目”今年初已列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并由省发改委对外发布。再加上其他基础建设配套工程等等,雪峰山区的经济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雪峰山区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

91.jpg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