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十分注重情报保卫工作。他不仅发出指令搜集、使用情报,更要求在对敌斗争战场上运用情报。他提出的“玻璃杯里押宝”“十六字方针”“两种斗争”论断等,为隐蔽战线伟大斗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孙子兵法》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争中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战胜敌人。毛泽东作为熟读兵书的军事家,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对敌斗争中,就善于获取、运用情报,也因之有了“玻璃杯里押宝”的经典论断。为什么会如此下结论?因为党在早期革命时期屡遭失败,特别是经过“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毁灭性打击,吸取了经验教训,明白了运用情报的重要性。党的隐蔽斗争史上,有靠“半部电台”起家的故事。毛泽东对电台的重视,早在江西作战时便有呈现,他曾指令全军要缴获敌军电台。1930年龙冈大捷,毛泽东亲自接见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无线电技术员,开展积极的宣传思想工作。其中,自愿参加红军的王诤和刘寅,在工作的第三天便发现了敌军部署,为我军正面对敌斗争行动创造了条件。[了解更多]

  •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的统帅,他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半个世纪。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曾于四五月间转移武汉,同年八九月间又迁回上海。党的领导机关在敌探监视下活动,随时可能遭到打击和破坏。若不开展隐蔽斗争,就不能保卫自己。根据形势需要,周恩来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教训,特别是汲取“4·12”反革命政变带来的惨痛教训,提出建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防敌探的破坏,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在他直接领导下,1927年开始建立中央特科。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负责这一工作。周恩来借鉴苏联建立“契卡”的经验,对中央特科规定了3项任务和一项原则:打进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筹款、制裁叛徒;但搞侦察工作的专门手段,绝不允许在党内进行。同时,周恩来通过实践,将俄国地下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且摒弃俄国情报工作凌驾于党之上、搞特殊化的一些做法,始终将中央特科置于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使它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了解更多]

  •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革命生涯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组织和经济领域的领导工作。鲜为人知的是,他曾在危难之际出任中央特科负责人,率领重建后的中央特科开展了一次次卓有成效的斗争,在保卫党中央安全和获取情报等方面立下了卓著功绩。1931年4月,中央特科发生了重大变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特科实际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投敌。此人长期负责党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掌握了很多党内核心机密,形势万分紧急。生死存亡之际,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钱壮飞截获顾顺章叛变的情报,通过李克农汇报给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陈云。陈云立刻上报中央,并全力协助周恩来在国民党大搜捕前,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使党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了解更多]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陈赓受命参加中央特科并担任情报科长。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在谍海秘战波诡云谲的上海滩,陈赓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深入龙潭虎穴,历经生死劫难,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忠实履行保卫党中央特别是中央机关安全的神圣使命,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忠诚无畏、大智大勇的英雄本色。这段隐蔽斗争传奇经历,为陈赓波澜壮阔、辉煌精彩的非凡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8年4月,经党组织考察选派,陈赓化名“王庸”,担任刚组建不久的中央特科首任情报科长。通过专门培训,除精通基本工作技能外,陈赓能根据身份变换形象,有时西装革履,像租界的洋行买办;有时长袍马褂,礼帽缎鞋,扮作巨商。扮什么像什么,穿什么像什么。由于个性风趣亲和,交友广泛,“王庸”与国民党特务机关、警察局、党部等部门人员、巡捕房的耳目,乃至上海各帮会地痞均有往来。不论是国民党特务机关活动的场所,还是外国租界巡捕房,必要时陈赓都能随时进出。有一次,在法租界一家戏院里开会,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租界巡捕和国民党特务突然包围现场,情况异常紧急。为掩护同志们转移,陈赓灵机一动,同前来围捕的警探“合作”充当“蟹脚”,独自把守出口,悄悄将这[了解更多]

  •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授衔的将军中,李克农上将似乎是其中的“另类”,终其军旅生涯,始终未在正面战场上掌管过一兵一卒。而他作为隐蔽战线队伍的领军人物,曾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以“无形”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一场场“有形”的战争。1941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的军政情报战略机关,担负新的情报任务。李克农被任命为中央情报部副部长,参与到了中共情报工作由警报性、保卫性情报向获取军政战略情报转变的工作中。在李克农的领导下,新生的中央情报部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作为开展情报工作的理论依据,并总结情报工作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情报工作的方阵和做法:以政治、军事情报为中心,以获取有关中央决定战略的情报为目的。具体地说,以日伪、国民党、欧美三方面为主要对象,调查研究其政治、军事、党派、人物、特务、社会情况等主要动向和各种具体材料。[了解更多]

  • “小开”意思类似“富二代”,源于旧版上海话,专指那些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仗着老爸或老家的财势过日子的富家子弟。在我党隐蔽战线史上,也有这么一位被毛泽东亲切地称呼为“小开”的同志,他就是红色传奇人物——潘汉年。如此称呼潘汉年并不是因为他是富家子弟,而是因为他常年带着一副金丝框的眼镜,举止儒雅,风度翩翩。就是这样一位“小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初,年仅25岁、刚刚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潘汉年接到一项命令,要他紧急赶往上海。原来中央决定调他到中央特科,接替陈赓,开展上海的隐蔽战线工作。从此,潘汉年与隐蔽战线结缘,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后,在周恩来的直接指挥下,潘汉年积极参与中央机关和有关负责同志的转移,迅速开展对内部的清理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顾顺章叛变影响的清理。原来,顾顺章叛变后,潘汉年发现,顾顺章的家属仍与其保持联系,明里暗地还在向顾提供情报。中央特科及时执行了组织措施,惩处了内奸,消除了隐患。[了解更多]

  • 吴克坚,湖南平江人,1924年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吴克坚受党委派,赴法国巴黎协助吴玉章筹办《救国时报》,并担任总经理。《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1935年12月9日创刊,前身是《救国报》。报社编辑部设在莫斯科,由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印刷所和发行部设在巴黎,先后由吴玉章、吴克坚等负责。它以海外华侨为主要宣传对象,着重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经常刊载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等人的著作,报道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等。在吴玉章和吴克坚的努力下,《救国时报》“成为当时国内外同胞特别是进步青年很喜读的报刊之一”。[了解更多]

  • 24岁,研制出无线电收发报机,成为“党的通信史上划时代的革命”;30岁,因“李强公式”,成为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44岁,开国大典上,他领头制作的“九头鸟”扩音喇叭,让毛泽东向全世界发出了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28年,李强受中共中央委托,担负研究无线电收发报机的任务。1929年,研制出我党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为开创我党领导的无线电通讯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无线电结缘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国家危亡、民族灾难像山一样压在上海青年学生们的心上。李强后来回忆说,作为青年学生,那时是“火线上入团、火线上入党”,“救国是第一位的,读书还有机会,也不一定在校园内才能读书”。李强革命家的道路由此开始。1927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在武汉成立。因为研究自制过手榴弹和炸药,又与三教九流有些交往,周恩来将李强调入特务工作处任特务股股长。1928年,后来成立的中央特科增设无线电通讯科,李强任科长。[了解更多]

  • 许建国,原名杜理卿,1903年9月出生于湖北黄陂县,1922年入党,是红军早期保卫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锄奸保卫和情报工作战线上立下了卓越功勋,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隐蔽战线指挥员。抗日战争初期,许建国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副处长,1938年任中央保卫委员会委员、保卫部部长,在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题为《关于部队、地方、白区的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的发言。1939年3月,他率领中央社会部考察组由延安到晋察冀边区,建立了北方分局社会部并任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威慑华北敌人占领的各大中城市,而且是西北屏障和支援东北、华中的基地。许建国遵循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着眼全局,以晋察冀边区为基点,把数百名情报工作人员派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以及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广大地区,组织联络当地的秘密党员、进步青年、抗日爱国人士等,渗透到敌人的军、政、警、特内部,形成了一支数以千计的地下尖兵队伍,获取了大量战略、战术情报。[了解更多]

  • 毛泽东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毛泽东还说:“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罗长子就是罗瑞卿。罗瑞卿身高1.82米,比毛泽东还高1厘米。1949年10月19日,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第一任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蒋特务与内地反革命分子里应外合,各地的武装暴乱、破坏事件层出不穷,局势十分严峻。在罗瑞卿主持公安部工作的10年间,我国迅速稳定了局面,并在反间谍特务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美蒋特务机关安排了大批间谍、特务潜伏下来,为他们配备了间谍工具和武器弹药,妄图伺机刺探情报,从事破坏活动。公开身份为天津老世昌公司北京代理人的意大利人李安东,就是潜伏下来的间谍组织头目之一。为了武装李安东的间谍组织,在解放军进城之前,美国特务将一门STOKES82迫击炮和炮弹掩藏在所谓的“救济物资”中交给了李安东。[了解更多]

  • 中央特科是个什么“科”

    它诞生于危难之际,是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是党在特殊时期的“执法队”,更是党中央的“护卫队”。它为党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它就是神秘的中央特科。[详情]
  • “三杰”闹龙潭 谍史写传奇

    1929年12月中共中央特科决定,派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核心层,建立情报小组,由李克农任组长。闻名遐迩的“龙潭三杰”登上了历史舞台。[详情]
  • 千里穿烽火 百计破重围

    隐蔽战线斗争主要包含情报、交通和保卫等方面的内容,而党的秘密交通工作一直与党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它担负着传递党的各级组织之间互相来往的文件、护送党的干部、运送特别物资和经费等重要任务,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详情]
  • 闹市开大会 气煞敌司令

    电视连续剧《暗算》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中央特科为了保证党中央在上海的一次秘密会议顺利召开,专门办了一家医院作为掩护。许多观众也许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详情]
  • 铁血惩叛徒 利剑映霜雪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面对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考验,多数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宁死不屈。少数意志薄弱者则被吓破了胆,无耻叛变,和国民党特务一起,对党组织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详情]
  • 大祸如轰雷 幸有拿云手

    “顾案关系中共命运甚大,设非共谍钱壮飞截留电报,则周恩来及潜伏上海之共党分子必一网成擒,而予中共以致命之打击。”“中统”大特务孟真的这段讲述,回溯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一段“历史几近被改写”的惊险故事,幸而有党的隐蔽战线领导同志及时预警、决策,才化解了这一场特大灾难。[详情]
  • 双面“通天”谍 实我同路人

    受陈赓直接领导,被蒋介石重用,深受英国探员赏识,获周恩来临终挂念。这些标签,都指向一个叫杨登瀛的人。杨登瀛,原名鲍君甫,别名刘君珊。1901年出生于广东中山。自幼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19年回国,1924年加入国民党。他是我党在敌侦查机关中建立的第一个反间谍关系,为我党隐蔽战线斗争做出过卓越贡献。[详情]
  • “投机”徇大义 妙计除叛徒

    1928年4月15日,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被叛徒出卖,随即被捕牺牲。中央特科很快通过“内线”杨登瀛查实得知,出卖罗亦农的人正是他的贴身秘书何家兴。于是,由陈赓带队,在最短时间里执行了铁的纪律,将叛徒处决。[详情]
  • 电波穿暗夜 寰宇燿光明

    经典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在敌特冲进阁楼那一刻,刚从容发送完关于国民党驻长江军队布防部署的电报。电影中的李侠,正是以我党隐蔽战线无线电通讯先驱李白为原型。在那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以李白为代表的我党隐蔽战线无线电通讯先驱们,搭建起连接解放区与国统区的空中情报桥梁,传送着加速民族自由、人民解放进程的红色电波。[详情]
  • “余生艰险尽,后继可沾晖”

    革命烈士陈寿昌,浙江镇海人,我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央特科时期,他沉着、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国民党警宪特密布的上海滩,出色完成党交给的情报联络、除奸反特、安全保卫以及通讯、交通等任务,为保卫党中央和苏区反“围剿”战争作出重要贡献。[详情]
  • 每逢风雪骤 从容迈坎坷

    他曾是张学良手下的上校军官,奉命潜入东北讲武堂数十载,为保卫中共满洲省委、党的机密事业、发展东北兵运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中共满洲特科的赵唯刚,受中央特科和满洲省委的双重领导。[详情]
  • 杏林菩萨心 亦有霹雳手

    他与“农民王”彭湃是至交好友,也是叶挺将军“最信任的人”;他悬壶济世,被人称作“活菩萨”;他八十高龄在岗一线,誉满杏林。他是隐蔽战线的传奇,为党做了许多成功的“生意”——他就是柯麟。[详情]
  • 深潜十六载 屡获探骊珠

    陈养山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央特科工作时间最长,两次掩护贺龙,发展了我党首个在敌人情报系统高层的特工,与敌人斗争十数载从未失手,被称为“福将”。[详情]
  • 不动安如山 谈笑戏凶顽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学生,出了一大批将军级的军事人才。有一个人,同样表现出色,却不想做将军。这个人就是王世英,中央特科最后一位负责人。“不做将军做特工”。王世英在白色恐怖下的沪宁津等地坚持我党地下斗争,建立和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内线关系,使中央特科在上海战斗到最后一刻。[详情]
  • 董健民:举家蹈大海 忠魂化精卫

    她18岁就当了机要科机要员,并出色截获多次情报;为了护卫党的机密,一家三口毅然跳入大海,壮烈牺牲。她以23岁的生命,铸就了永恒的丰碑。她是董健民。她和丈夫钟琪,都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详情]
  • 袁殊:神龙炫五色 赤心归本真

    袁殊是我党情报史上唯一一个有记载的具有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洪帮五重身份的特殊党员,他的人生路既坎坷崎岖,又辉煌灿烂,堪称“情报艺术大师”。他身在“地狱”,心在“天堂”。临终前,袁殊说他“不后悔”,如果要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同样的道路。[详情]
  • 张梦实:家国有大义 岂敢私废公

    张梦实,“伪满洲国”总理的儿子,为追求自由进步,勇敢与家庭决裂,成为我党东北情报组重要成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提供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政府的绝密情报,为扭转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势作出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他被当成“战犯”,在苏联被错误羁押五年,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平反。[详情]
  • 樊耕农:笔端挟风雷 阻奸凭铁血

    他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打入阎锡山部,及时向党中央报告涉阎部情报,引导和团结了大批敌营同志。1943年12月被阎锡山迫害牺牲,年仅28岁。他就是党安在阎锡山心脏里的“眼睛”——樊耕农。[详情]
  • 谢和赓:“文胆”怀剑气 大义折枭雄

    我党在隐蔽战线的用兵,除了派人深入龙潭获取绝密情报配合“攻城”外,还有对敌人的“攻心战”。抗日战争中,我党就有这样一位“高级战略特工”,除了向党组织提供机密情报外,还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巧妙地影响国民党高层要员的决策,渗透进各类文件传达给军政要员。他就是白崇禧身边的共产党员——谢和赓。[详情]
  • 郭汝瑰:污淖守廉节 谲计出贞心

    我党的隐蔽斗争史上,有一位潜伏国民党内部18年的卧底将军,他是蒋介石赞许的“军界精英”,却给了蒋介石致命的打击,他就是郭汝瑰。[详情]
  • 吴石:碧血洒宝岛 丹心向北明

    文武兼备,他号称“十二能人”;推进解放,他协助获取“剿总”情报;联络同志,他促成江防舰队起义;心系统一,他冒死赴台血洒宝岛。他,就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卓越贡献、1950年震惊两岸的“吴石案”的主角吴石将军。[详情]
  • 秦邦礼:谍海历风涛 小舢成巨轮

    茶余饭后,去身边的华润万家超市购物,成了老百姓的日常。截至2020年末,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拥有2300多家实体企业,总资产达18300亿元。但你也许不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任董事长秦邦礼就是奋斗在党的隐蔽战线的一名“特科”商人。[详情]
  • 项与年:瞒天有绝术 自残逞大勇

    福建龙岩市连城县朋口镇文地村,一座并不显眼的坟墓旁,有一块黑色石碑,碑上这段墓志铭的撰写者为习仲勋。墓主人名叫项与年,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的父亲,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闽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中央特科的骨干、隐蔽战线的尖兵。正是他送来的“剿共计划”,使得红军在国民党150万兵力“铁桶围剿”包围态势完成之前,及时撤出中央苏区。[详情]
  • 杨延修:万金献大业 自奉若啬夫

    他从“臭皮匠”成长为大商人,是广大华行的重要创始人;他是“中统”头子的生意伙伴;他接受周恩来单线领导,是我党秘密活动经费的红色管家。他就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杨延修。[详情]
  • 阎又文:“冷子”守初心 深藏盖世功

    2009年,“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展出“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揭开一个真实版“潜伏”故事……“潜伏者”阎又文被称为“真实的余则成”。他守口如瓶,1962年去世前也只给家人留下一句“有事找组织”的遗言。终其一生,家人、朋友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详情]
  • 龙潭后三杰:翩翩佳公子 原是赤心人

    1934年,陈忠经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36年,熊汇荃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7年,申振民考入北平师范大学。这3名风华正茂的名牌大学高材生,同时潜伏在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身边10余年。周恩来曾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是“前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是“后三杰”。[详情]
  • 靖任秋:孤胆策纵横 义旗竖连营

    靖任秋于190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24年毕业于徐州省立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指派加入国民党并考入黄埔军校,官至国民党少将。将近20年间,他游走在孙殿英、高树勋、廖运周身边,周旋于特务头子戴笠、徐恩曾、刘建群之间,从事上层统战和秘密兵运工作,策动了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起义。一生屡历险境,5次被捕、两次入狱,堪称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详情]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张露萍:石榴如烈火 丹心映山川

她曾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流行歌曲《干一场》的指挥,为党的情报工作带领7人党支部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建立了“红色电台”;她被捕入狱,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斗争了5年,牺牲时年仅24岁。她就是张露萍,2011年热映的谍战剧《旗袍》主人公关萍露的原型之一。
1938年,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的政策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为了适应当时的斗争形势,重庆的情报工作亟待加强。
此时,南方局在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已经发展了张蔚林、冯传庆等几名秘密党员,急需在他们与周公馆之间建立一个秘密联络点。而在延安学习的黎琳刚被派遣到重庆工作,国民党特务不认识她。周恩来、叶剑英等决定安排她与张蔚林以兄妹相称,并化名“张露萍”,以军统职员“家属”的身份,担任地下特支书记,深入军统内部开展秘密斗争。[详细]

江竹筠:红梅傲霜雪 丹心昭日月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她是小说《红岩》中江姐原型,她就是江竹筠。
1930年,年仅10岁的江竹筠被迫到重庆织袜厂当童工。11岁时,她进了重庆一所孤儿院,1937年,考入重庆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两年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江竹筠虽一心向往去延安,但此时党组织需要她留在重庆从事地下通信联络工作。江竹筠毫不犹豫地听从安排,并从零开始学习会计等多方面知识,为日后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好充分准备。
1939年,重庆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向江竹筠宣布她被任命为新市区区委委员,并将该区女党员,包括化龙桥、沙坪坝一带学校中的党员名单交给江竹筠,并要她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直接单线联系这些同志。[详细]

关露:忍辱入狼穴 义胆何壮哉

关露,原名胡寿楣,热播谍战剧《旗袍》主人公关萍露原型之一。1907年出生于山西右玉县,15岁时父母双双离世,她和妹妹胡绣枫随二姨生活。20岁时,关露考入上海法学院,一年后转入南京中央大学继续学习。1930年,关露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从此,她写诗,创作小说,为电影歌曲作词,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合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眼看她如一颗明星在上海滩冉冉升起,却突然在文坛上消失了。
1928年,从上海法学院转入南京中央大学的关露,因热爱文学,又从哲学系转入中文系。发表了处女作《她的故乡》《余君》等。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淞沪停战协定》的屈辱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强烈地刺激着忧国忧民的关露,她满怀愤慨地写下散文诗《悲剧之夜》和《故乡,我不能让你沦亡》。同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时间到了1937年,上海滩大街小弄到处传唱着“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当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歌《春天里》的词作者就是关露。[详细]

萧明华:碧血洒宝岛 魂兮赋归来

北京八宝山公墓内,有一块墓碑上没有墓主姓名生平,只简单刻了三个字:归来兮!
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墓碑下安葬的是我党隐秘战线的一位女杰——萧明华,她1922年8月出生于浙江嘉兴,祖籍为广东潮阳,是父母亲和三个哥哥捧在手心里的“华宝”,也曾被谢冰莹誉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943年秋,21岁的萧明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学校地处四川省江津县白沙镇。
这是一所陈独秀曾经任教过的学校,许寿裳、台静农、李霁野、魏建功都当过她的老师。浓厚的文学氛围影响了萧明华,她的第一批散文、杂文、小说在这里完成。
萧明华的作品打动了《黄河》月刊的主编、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很快,她们成了密友,谢冰莹对萧明华的文学天赋赞不绝口,她认为萧明华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萧明华决心北上,到北平师范大学完成大学学业。这所学校前身是鲁迅先生所执教过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46年秋,萧明华迈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详细]

陈修良:弱女化神龙 金陵翻巨澜

1946年,春寒料峭。一身阔太太打扮的陈修良即将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不久前,组织找到时任南京工作部部长的陈修良谈话,告诉她,国民党军队已经开始进攻华中地区,决定撤销南京工作部,成立南京市委,由她担任南京地下市委书记。
即将出发,和她刚相聚的丈夫沙文汉担心她:“南京城里特务众多,一些叛徒多在南京特务机关,他们都认识你,万一落入他们之手……”
陈修良心里早有准备。南京市党组织遭到八次破坏,八任市委书记都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其中一位还是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沙文汉含泪吟诗为妻子壮行,“男儿一世当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欲得虎儿须入穴,如今虎穴是金陵!”
此时,39岁的陈修良在政治上早已成熟,她18岁投身革命,20岁入党,给向警予当过秘书,在苏联反对过王明,在上海参与过中央情报部门的工作,出任过江苏省委妇委书记,当过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报》的总编辑。1945年10月,担任南京工作部部长。[详细]

沈安娜:兰蕙藏剑胆 纤毫敌千军

沈安娜,191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书香门第,从小在私塾诵读诗书,能写一手娟秀的毛笔字。但她却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女孩子,7岁因为不愿意裹小脚奋起反抗,16岁陪姐姐沈伊娜逃婚离家出走,姐妹俩来到上海求学,那时,她还叫沈琬,姐姐叫沈珉。
这年,16岁的沈琬,像所有的少女一样,做着明星梦,拍下过一张明星照。但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她的梦,她和同学一起上街游行,宣传抗日。
1934年春节,沈家姐妹到老师家中拜年时遇到两名男生,舒曰信和华明之。四个年轻人一见面,彼此印象都不错。沈安娜回忆第一次见到华明之,“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镜片后面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那时,沈家姐妹并不知道,舒曰信在半年前刚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华明之也在不久后的1934年夏天入了党,随后,他们的关系被转入中央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详细]

朱枫:丹心映枫红 英灵期一统

1905年,浙江镇海有名的大富商、镇海渔业公会会长朱云水喜得千金。作为“富二代”,朱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优秀,在诗书琴画、刺绣、财会、医药上均有涉猎。
1921年,朱枫进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后,深受同窗好友、进步青年陈修良的影响,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在陈修良的推荐下,朱枫师从大书法家沙孟海学书法。在此期间,应朱枫要求,沙孟海给她重新起名谌之,意为敦厚老实,字弥明,意为感受光明。朱枫特别喜欢这个名字,一直使用至牺牲。朱枫在沙孟海处,习得一手好小楷,她所写的字,曾被陈毅元帅评价为“书法很有功底”。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爆发后,宁波进步青年纷纷涌向街头,为革命鼓与呼。朱枫更是带头参加游行示威等反帝爱国活动,她与同学们一起刷标语、印传单,组织学生自治会,走街串巷大声疾呼,轰动全宁波。后来,在陈修良的鼓励下,朱枫又勇敢奔赴上海,来到革命最前沿,进一步接受历练。
1926年,朱枫远嫁在沈阳奉天兵工厂当炮长的镇海籍总工程师陈富良。[详细]

黄慕兰:浏阳花木兰 上海建奇功

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开明乡绅的家庭,父亲是谭嗣同的幕友。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因为仰慕花木兰,就给自己改名慕兰。她一生经历传奇,陈赓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郭沫若以她的经历为蓝本,塑造了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茅盾写《蚀》时也借鉴过她的人生经历。
在12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中,有这样一幕:周恩来边整理衣箱,边对邓颖超说:“黄慕兰来电话说,向忠发被捕叛变了,我们必须立即转移!”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很多地下党员被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黄慕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这期间她建立了一个重要关系,即法租界著名律师陈志皋。[详细]

  • 01
  • 02

半张名片牵大案 一张草图泄机密

1950年的中国,滞留中国的外国人很多,美蒋敌特活动猖獗。美国驻华使领馆虽然撤走了,但为美国情报机构服务的各国间谍还在我国内伺机活动。
为做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庆节的安保工作,公安部成立专项工作组,由部长罗瑞卿主抓,主管反谍业务的副部长杨奇清具体抓。经常往来美国办事处的外国人首先纳入工作视线,缩小范围后,锁定李安东(意大利人)、山口隆一(日本人)、哲立(意大利法西斯党徒)、魏智(法国人)、甘斯纳(德国纳粹党徒)、马迪儒(意大利传教士)等重点怀疑对象。侦察员分头对其监视跟踪。
1950年9月的一天,一个衣着时尚的年轻女人走进意大利人哲立在北京第五区南池子宫豆腐坊15号的住所。不过十几分钟,神秘女人走了出来,又飘然远去。巷子口一名男子接到信号,远远地跟了上去。[详细]

专列暗杀倒计时,智捕“万能潜伏台”

国民党从大陆败退之际,国民党当局将一部分军警特人员乔装成各种身份留下来,以期将来能够里应外合,反攻大陆,同时又伺机破坏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打乱新中国的建设进程。
计兆祥及其“万能潜伏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49年1月由毛人凤安排潜伏在北京。计兆祥集台长、报务、情报、译电四职于一身,他的潜伏电台,先后多次给保密局毛人凤发电,密报包括南苑机场在内的情报,因此导致南苑机场被炸,当时毛泽东住处距南苑机场不到40公里的距离。
计兆祥的表现一度令毛人凤相当满意,为了鼓励计兆祥继续潜伏和进行破坏活动,毛人凤不仅为其提供了大量经费,同时还晋升其为少校。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毛泽东计划出访苏联和斯大林等苏共高层商谈对华援助事宜。得知这一消息以后,毛人凤等国民党当局官员认为这是暗杀毛泽东、破坏新中国发展的绝佳机会。毛人凤和美国顾问布莱德共同策划了炸毁毛泽东专列的计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