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难免“争吵” 和平才是大局

2015-06-10 16:02:39 [来源:未来网] [作者:巩帅] [责编:蒋俊]
字体:【

在不久前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3000多位日本友好人士出席。他们当中既有日本参众两院议员、现任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也有日本友好团体、专业协会代表,还有普通游客,涉及经济、文化、旅游、航空、新闻等多个部门。这是近年来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次盛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如此大规模、重量级的日本友好交流团来华,让不少人大吃一惊。此行计划始于今年3月, 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在出席博鳌论坛期间曾与习近平主席交谈,预告这次率团访华的计划,习近平也表态回答说:“欢迎”。但鉴于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一系列“小动作”,似乎将刚刚升温的中日关系又拉回冰点,即便这次访华计划取消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没想到的是,非但访华如期举行,大会上更是充满了友好氛围,日方也充分表达了愿与中国深化交流合作,谋求和平发展的意愿。这让外界不少人士大呼,中日关系“看不懂”。中日之间,争吵与交流,到底哪个才是真相?其实,这两者都是真相,而且并不矛盾。

5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日本国会提交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就有“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这样的用武条款。这是继2014年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向着军事大国又一次迈进。虽然新法案被安倍冠以“和平”名号,但众所周知,安倍政府正一意孤行地走上黩武扩张的道路。

日本举动引发了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与高度警惕。一时间中日关系在钓鱼岛“购岛”事件后刚有缓和,瞬间又跌至冰点,这是可以预见的反应。随着国力增强以及外交政策的改变,不能指望中国任由日本“折腾”而无所表示。但安倍又是出了名的机会主义政客,前一日还在搞中日破冰之旅,后一日就拜鬼修宪,不惜推翻自己的表态。这种心口不一,颠三倒四的施政方式必然给中日关系带来波动。此外,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中日间力量的再平衡,两国关系走向了“吵吵闹闹”的新常态。领土问题、历史问题,当然这背后还有“美国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敏感地带。无论哪一方触碰,必然引起另一方的反弹。两国领导人曾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达成“搁置争议”的默契,如今安倍的施政水平远不如当年的日本首相,因此中日之间进入了“吵吵闹闹”的新常态。

但吵闹只是新常态之一,另一面,还包括继续深化民间交流与经贸合作。国际关系中,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要改变“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单维度视角,中国也要学会与一个“并不很招人喜欢,甚至还会惹一肚子气的国家”交往。中日友好,还是两国的大局。原因很简单,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今日的日本非当年法西斯主义的日本,今日的中国也绝非当日落后弱小之中国,只要中日两国人民心系和平,在相对均势的条件下,战争的根源就不存在。

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安倍政府集体“向右”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无论出于国家安全还是出于民族自尊,我国都应保持高度警惕,更要不遗余力地与之斗争到底。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经济体量居世界前列,斗争的手段和力度随之增加,日本所感受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一旦日方有突破底线的行为,中国不会上演 “绥靖政策”的戏码,必将挟雷霆之势予以痛击;安倍政府虽然向右,但日本无论从民间还是在野党,反对声从未断过,接连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可以说,尽管二战后美国在对日本的社会改造中,有意无意地保留了右翼势力,但总体上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军国主义”是块被用来祭奠和叫嚣的招牌,培育军国主义的社会土壤已经不再。民间坚定的反战情绪和在野党的政治制衡给日本政坛装上了“制动器”;在经济上,日本经历了“消失的十年”,经济长期低迷,但并未出现“大萧条”的的惨境。随着科技进步,石炭燃料在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日本的能源危机也有望摆脱,由此就斩断了对外扩张的原始冲动。

另外,美国乐见中日不和,以平衡在亚太的利益。但本着“小吵怡情,大吵伤身”的原则,尤其是中日一旦开战,必将全球拖入难以预估的灾难中,这不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不会任其滑向战争深渊。

东亚不是中东,在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思潮的今天,大国不会轻燃战火。日本超大、超豪华的交流团来华,看得出日本欲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意愿。但也不能据此就盲目乐观地认为中日之间再无争端。今后的中日关系将在“矛盾”中发展:有亲密有疏离,有合作也有对抗。只是要明确,大局难撼。个别政客想要蚍蜉撼树,又谈何容易。

(未来网 巩帅)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