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典阅读”征文评选专家点评

2014-01-09 10:17:24 [责编:杨帆]
字体:【

    关于《青瓷本无暇,奈何成“雅贿”》的点评

  与当下流行的书评不同,本文没有对《青瓷》这本曾风行一时且被拍成电视剧的小说情节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通过选取具有很强隐喻色彩的细节片段,来洞悉主人公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学意义,可谓匠心独运。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犀利的笔锋指向社会上流行的“雅贿”,这样文章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最后以瓷喻人,更是点睛之笔。整篇文章气韵流畅,文笔简洁,逻辑清晰,是一篇书评佳作。

  ——苏露锋(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文萃周末 编辑部主任)

  心灵对话

  ——评王政“读《公仆傅学俭》有感”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谈到一个观点:“只要生命没有终结,只要人类政治结构没有被更科学的管理组织所取代,人性面对物欲和权力的诱惑总是脆弱的”,此观点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而《公仆傅学俭》一书例外,它恰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为官者近乎纯粹的人性光辉。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关于此书的一篇读后感,更多的人得以走进清官傅学俭的内心世界。这篇读后感,就是王政先生的新作——“带头始终坚守党章规定的个人利益”。用“心灵”感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该篇读后感给人最深的印象。

  《公仆傅学俭》是湖南省委学习办的推荐读物,它介绍了一位正厅级干部廉洁清正的生平事迹。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往往容易流于说教式的铺陈,但王政之文却别开生面,在推介傅学俭先进事迹的同时,时时充盈和流露出自身的内心情感和认知,饱含激情地向读者传达自己的读后感想。

  ——有感于傅学俭的座右铭,王政不惜笔墨热情铺垫:“作为一名忧国忧党、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员,他一直在以敏锐的视觉,洞察出一些败坏党的作风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多次奋笔疾书,上书党中央。他以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为座右铭,对待钱财进行约法三章,虽官至正厅级,生活上却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感于傅学俭对群众观和权力观的认识,王政观点鲜明概括到位:“官员的权力是一种公权,而公权只能是用来办理公务,为人民服务,决不能假借公权谋取任何私利;官员的角色是人民的公仆,公仆的职责为想百姓之所想,忧百姓之所忧,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对老百姓负责。”

  ——有感于傅学俭以身心实践廉洁文化,王政更是以小见大提炼精华:“傅老秉持一生的清正廉洁源自于他所极力倡导的廉洁文化,源自于他那把廉洁当作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他本人的清廉作风就是他早已经把廉洁作为自己生活方式的结果,因此他要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去做廉洁文化的播种机。”

  高度的概括力,平凡朴实的文风,都是该篇书评的亮点。但好的文章贵在“存乎于心,发乎于情”,王政的读后感更贵于此。

  ——赵洪峰(新华社湖南分社编委)

  《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点评

  花开有声,月落留痕。牛玉孺英年病逝于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岗位,在茫茫草原铸就一道清廉勤政的丰碑。《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一文,从缅怀牛玉孺事迹着笔,针砭时弊,宣导正能量,婉劝为官为政者恪守底线,爱惜羽毛,坦然面对头顶上的星空,真正做人民的好公仆。

  该文叙事说理层层递进,文辞优美,文风清鲜,主旨蕴育于行文走笔之中,是一篇倡廉悦读美文。

  ——虢筱非(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点评《从明朝的第一清官鱼侃说开去》

  历朝历代,总有崇德尚廉的清官被人纪念,被人颂扬,由此也催生诸多杂文随感,或叙说,或追忆,或感叹,却很少有人从清官之不平命运发出对世事人情的诘问。朱新峰的“从明朝的第一清官鱼侃说开去”,就给人呈现了一个新的视角。

  “清官为什么难以在官场提拔使用”,“百姓对清官的推崇为什么得不到高层的重视”,“如何使清官不仅仅成为后人的一种景仰”,这些从文章中透出的深层思考,不仅仅是停留于对鱼侃命运的浅表同情,关键的是,它对当今“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都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好的文章不是拾人牙慧,好的文章是让人读后能有所收获,哪怕只是一隅之洞见。朱新峰的随感,从鱼侃入手并启迪当今,实为读者一得。

  点评“吃得七苦成贤良”

  江世炎的文章好在几点:

  1、善思明辨。王庭坚著文《向古代清官学什么》,江世炎概括为“吃得七苦成贤良”,抓住世人对清官只是“清贫、清苦”的偏颇认识,纵论“清官”的七大要义,包括“谦谦君子之清风,穷且不坠之清志,知耻责己之清白,悬堂警戒之清醒,忠诚爱民之清正,人际交往之清雅,勤政廉政之清苦”,可谓是对“清官”的重新定义。联系如今构建“干部清廉,作风清正,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两者不无相通互鉴之处。

  2、逻辑严谨。整篇读后感均以格言典句为轴,使文气贯通,从“应坚守谦谦君子之清风”,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再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等等;其间分述义利取舍、忠诚情操、修养纪律、责任情怀、大义担当、是非善恶、勤廉作为等,巧妙递进,如珠在串。

  3、文笔优美。开篇“如饮清茶,如灯在夜”,足令人向往。文中叙议结合,娓娓道来,情趣盎然。文末以“功在勤政,威在律己”概括清官之道,简要明了,义重情长。

  点评“从历史上因公款吃喝被革职的官员说起”

  俗语云,“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指的是事情虽小但它却能反映大的问题。古语还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说的还是事情虽小但它的后果却非常严重。当今反腐倡廉提倡遏制公款吃喝,就是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

  与许多阐述廉政文化的文章不同,木易所选取的题材就是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小事”,许多公务员对公款吃喝不以为然,当“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颁布以后,公款吃喝由地上转为地下,好吃者以为披上“隐形衣”即万事大吉,完全漠视公款吃喝所包藏的“奢靡与腐败”的本质。

  读完木易的随感,人们或许会陡然增添一份警醒,北宋时期的苏舜钦因吃喝而被革职了。读者会发现,苏舜钦滑落的轨迹竟然同当今那些贪吃者的侥幸如出一撤:以为吃喝只是朋友之谊,以为吃喝只是文人风雅,以为吃喝只是凑个热闹。殊不知,正是这许多的“自以为”,麻痹了思想,消弭了意志,结果是丢了乌纱,断了前程!

  抓住吃喝小事,细说苏舜钦不以为然的心路历程,让某些人对号入座,让某些人反思内省,正是木易想要的效果。这,也就是木易文章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的妙处。

  点评“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陆小波的读后感源于两个典故,一个是汉朝的王吉,因为妻子摘了邻家的枣子把妻子休了,一个是汉朝的公仪休,因为妻子在后园种葵与民争利,也与妻子分道扬镳。两个事例都非常典型,告诫为官者如何谨慎为官,修身为民。

  许多为官者无以把持职位与老百姓的依存关系,所以也无法将为官与国家社稷的福祉大义相关联,更不可能从细微之处严谨要求亲属与家人。陆小波从浩繁典籍中撷取“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两个鲜为人知的典故,观古鉴今,既有针对性,又具现实的教育意义。

  文章层次分明,两个典故,两段感想,最后延伸联想到当今某些当官者“官商勾结,饱中私囊”之乱象,继而生发“干部教育至关重要”之感慨,环环相扣。警世之言,让人受益匪浅。

  点评“感悟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

  作者月河樱郁关于周总理“十条家规”的读后感,如同清风扑面,爽朗宜人。

  一是选材亲切别致。正如作者感言,周总理“十条家规”,与当今“禁止公款吃喝”、“狠刹送礼歪风”、“遏制公车腐败”竟然如此契合。可想而知,周总理“十条家规”经作者推介品评,对大家履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将产生多么亲切可敬的榜样示范。

  二是文章脉络清晰。先是开篇入题,直接引用周总理“十条家规”;再是结合周总理严格自律的事例抒发感想,从“严”和“爱”两个方面表述“十条家规”对后人的启迪;最后总结收尾,以“正人先正己”简洁点题。不偏不倚,不枝不蔓。

  三是全篇叙议相宜,素雅灵动。字里行间,既缅怀为人风范,又针砭时弊世风,还力倡以身作则廉洁之风。文虽小,意尤长,难得。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