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交通为何逼得梅普靠直升机出行?

2012-10-26 15:40:17 [责编:周诗芃]
字体:【

图说:莫斯科地铁图

  图说:莫斯科地铁图

  “俄罗斯有两大难:傻瓜和路。”这是一句在俄罗斯广为流传的谚语,常常用来嘲讽俄罗斯的交通状况有多差。现在,连俄罗斯总统和总理先生也未能摆脱糟糕路况的梦魇。

  10月17日,普京的新闻发言人表示,为了缓解莫斯科室内的交通拥堵,普京将尽量远离克里姆林宫,在其位于新奥加廖沃的总统官邸举行工作例会。总统官邸位于莫斯科西北角,而克里姆林宫地处莫斯科市中心。另一方面,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新闻发言人纷纷表示,普、梅将考虑用直升机代替车队出行,避免交通管制给莫斯科的拥堵雪上加霜。据称,直升机停机坪的建造工程已经开始,停机坪将建在克里姆林宫中。尽管发言人提出了两项缓解拥堵措施,但公众的注意力还是被直升机所吸引了。俄罗斯地广人稀,莫斯科的拥堵状况为何会如此严重,甚至严重到需要直升机来缓解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此次总统直升机的计划并不是空穴来风。美国总统的大部分日常出行都是由直升机完成的。为了方便起见,在白宫前就建有停机坪,这当然是一笔巨额的花费。早在苏联时期,赫鲁晓夫就考虑效仿美国,在克里姆林宫中修建直升机停机坪,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赫鲁晓夫本身爱好汽车,总统专用直升机的计划便未能付诸现实。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也有相同的爱好,因此,这项计划就这样被人遗忘了。当下,莫斯科的交通拥堵状况持续恶化,也使得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开始制定起了直升机出行方案。

  对莫斯科的交通状况来说,这样的方案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直升机出行方便了总统和总理,但莫斯科和俄罗斯的交通与路况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成了俄罗斯人生活的包袱,也拖慢了整个国家发展的节奏。

  莫斯科的堵车问题由来已久。相关统计显示,莫斯科市交通“早高峰”的持续时间从每天的7时延续至10时,交通“晚高峰”时段则从17时一直持续至午夜。堵车使得莫斯科出租车费用高昂。在莫斯科有两种出租车,一种是所谓的“黑车”,无出租车标识,伸手即停,主要都是外国移民开着破“拉达”在马路上四处转悠,也有莫斯科市民开着自己的豪车赚些外快的;另一种有正规出租车顶灯,可通过电话预约。我曾经在高峰时段电话预约过出租车,报上目的地之后向司机询问价格,司机答曰:“价格取决于路况。”出租车在拥挤的市中心小路上走走停停,短短一公里半的路程开了大半个小时,最后收费600卢布(约合人民币120元)。

  造成堵车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莫斯科的道路规划并不尽如人意。从莫斯科地图就可以看出,莫斯科以克里姆林宫为中心渐渐生发开去,这些错综复杂的道路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但也在道路规划上给城市管理人员带来了难题。莫斯科人随意停车的通病更是给这个问题雪上加霜。在大部分非主干道上都可以随意停车,因此再狭窄的道路也可能被车占满,一排不够了还能再停上一排,留出一条极其逼仄的行车道,行车速度也难免降了下来。同时,尽管莫斯科的汽车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莫斯科市汽车的数量仍以每年20万至30万辆的速度增长。

  严重的堵车问题使得莫斯科人纷纷涌向地铁。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5年,经历了苏联以及苏联解体后的动荡,风雨飘摇近80年过去了,莫斯科地铁如太阳一般的线路图深深根植在城市深处,地铁车厢开过的轰鸣声犹如莫斯科跳动的心脏。我的俄语老师曾对初到莫斯科的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美拯救世界,那么你觉得是什么样的美拯救了莫斯科人?”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她给出了她的回答:“地铁拯救了莫斯科人。”

  “地铁拯救莫斯科人。”这样的答案是非常有意思的。俄罗斯有一部当代小说《地铁:2033》,讲述的就是2033年世界末日来临,只有一群乘坐莫斯科地铁的人幸免于难,地铁成了他们的避难所。苏联的地铁设计者们见到此情此景应当会感到十分欣慰。

  斯大林时期建造地铁时,地铁站台的设计初衷就是让群众在平日的生活中就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也因此塑造了莫斯科地铁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宫殿,虽然在赫鲁晓夫时代,地铁站的设计受赫鲁晓夫式实用主义影响一律从简,但在其下台后,美学再次成为车站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地铁站设计的风格往往与站名有关——基辅站里装饰的是乌克兰历史和现实的壁画,文化公园站里是青年人在文化公园中进行各种休闲活动的浮雕,陀思妥耶夫斯基站则把大文豪的几部小说情节搬到了大理石上,从艺术风格上而言也是多种多样——古典式、巴洛克式、哥特火焰式以及现在的魔幻风格。而莫斯科地铁建在地表下较深处,也是出于将地铁用作防空洞的考虑。莫斯科地铁最深的一站达到地表下84米,这也营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深的地铁扶梯。而无论从地铁车厢中涌出的人潮多么汹涌,莫斯科人总是在地铁扶梯上靠右站,排成长长的一列,这也让初次见到此景的人感到十分惊奇。

  尽管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莫斯科地铁略显陈旧,地铁驶过时的噪声也相当巨大,但莫斯科地铁绝对是俄罗斯交通中最值得称道的。地铁频率相当高,在高峰时段能达到三十秒钟一班车,行驶速度也非常快,从市郊到市中心仅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同时,错综复杂的地铁线使得地铁换乘变得十分方便。这也难怪不少“有车族”一看路况不佳,就将私家车往路边一停,转而投奔地铁去了。

  俄罗斯政府也采取过相关措施来改善市中心的堵车问题,却收效甚微。当政府禁止车辆停放在主干道两边之后,私家车主们开始将车泊到主干道旁的小路上,结果是主干道和小路都开始堵车。再加上俄罗斯基建速度缓慢,修路和停车场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更让堵车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

  除了莫斯科市内交通以外,俄罗斯的长途交通也值得一提。我曾经从莫斯科乘旅游客车前往著名的金环旅游城市弗拉基米尔,在城际公路上经历了堵车。在如此繁忙的线路上都会遭遇堵车,俄罗斯的公路运输效率可见一斑。

  俄罗斯还有一种值得一提的城际交通工具——电气火车。乘坐电气火车可以连接城市与城郊以及毗邻的城市,且价格较火车更为低廉,比如在莫斯科东北的两个相距七十公里的州府雅罗斯拉夫尔和科斯特罗马之间连通的电气火车学生票只需50卢布(约合人民币10元)。乘坐电气火车会途径俄罗斯的大片森林,林间的俄罗斯农村。在电气火车上,人们肩并肩面对面,你会发现俄罗斯人如何消磨车上的时间:做填字游戏,看杂志,打电话或是轻声聊天。而且电气火车也是俄罗斯人的移动货栈,俄罗斯小贩会在电车上兜售各种商品,他们会用流利而风趣的语言进行推销,例如“一按就打开的自动折叠伞,图案精美,花样繁多!”,“生活的意义,经商的秘诀,买一本书让你的旅途不再无聊!”,“白菜馅饼!土豆馅饼!冰激凌!”

  体验俄罗斯人的生活百态,乘坐电气火车是一种极好的方式。从车窗里看出去,经过一个个破败凋敝的电气火车站台,这也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是目睹了这一切,才能理解英国记者为什么会在乘坐高铁之后惊呼:“我来到了外星。”

  在中国,任何一个中小型城市的高铁站台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光洁的大理石站台映着高铁的倒影,这也正是我坐在慢悠悠而陈旧的电气火车里所想到的画面。

  中国的高铁和公路崛起速度如此之快,像一个青壮年一般蓬勃生长,而俄罗斯在交通方面却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这是一个中国青年在俄罗斯的切身体会。昔日彼得大帝前往欧洲学习,并将技术带回俄罗斯,促进了俄罗斯往后的称霸与发展。此刻,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在总统专用直升机上效仿美国总统,但在基建方面,中国的崛起反而有更多值得俄罗斯学习的地方。(摘自观察者网 作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俄语系,目前旅俄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