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今天书写历史——访湘大北京校友会98级中文系校友陶海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7-07-02 10:55:29

访湘大北京校友会98级中文系校友、央视财经频道记者、“保卫母亲河”公益行动发起人陶海军:

我用今天书写历史

“央视调查记者”“3·15晚会卧底”“绿色推动者”,陶海军身上的每个标签都自带光环,刺激着圈外人,让你尊崇又好奇。接到采访任务时,我也如此。“媒体人”和“环保者”的角色重叠,使我没有逻辑地、感性地认为,这是个可靠与值得信赖的、我未来的同行和标杆。很幸运,采访结束后我的观点依然成立,并且更加笃定。

我最终放弃了用各式形容词去定义和描述这位拥有15年传媒从业经验的前辈,这会显得过于虚空和抽象。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融浸在每一次拍摄中,镜头的广度就是他所有的态度。

2004年,陶海军在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工作老中青座谈会时第一次说到:“记者就是史官,笔下的文字和镜头中的故事要经得住历史检验,我不能保证自己绝对不出差错,但每写一个字,每做一个调查都如履薄冰。”

2009年,陶海军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到“记者使命”时,他说:“历史是无数个今天组成,而记者就是用今天书写历史。”

从业15年来,他未曾辜负自己的初心,也没有辜负观众对于“无冕之王”的期待,始终以“书写历史”的姿态见证并记录着社会的磕绊前行。

一、台前梦,绽放在一线

陶海军是被调剂到湘潭大学的。报考志愿时,听从班主任的建议选择了复旦大学,却失之交臂。录取结果公布那天,他在大红榜上搜索好久,看到“陶海军湘潭大学”时,忽然愣了。湘潭大学?陶海军没有概念。“有人和我重名?”他挺怀疑的。来回反复看,确认姓名考号跟录取学校一一对应时,才相信了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

他向父母提出复读的想法,希望努力一年再考个“好学校”。

舅舅和班主任拦住了陶海军。作为陶海军心中的“权威”,他俩力劝说“这是个好学校”,尤其班主任,甚至觉得陶海军的想法不可思议,“全国才多少个重点呢?湘大就是其中一个!”

纠结再三,陶海军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暑假一过,他就在父亲的陪同下,从浏阳来到湘潭。新鲜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校报、系报、学生新闻社记者,青年文学联合会主席,书画协会、校文艺队成员,班级宣传委员……四年里,他尝试了各种活动,身上贴满了标签。如今回忆起来,他自己也会讶异于学生时代如此充沛的精力。

陶海军读的是中文系,但对主持表演一直感兴趣,也极具语言天赋。他善于表达,每句话都能给你描绘出一幅画面,话音一落,倾听者的脑海里就会冒出一个场景。配合着生动的表情,短句、动词叠加着,辅之以恰到好处的手势,好像一个正在给演员讲戏的导演。

也正因此,他早早就有了自己朦胧的职业规划——进入传媒行业。大一期间,除了常规课业外,他开始自学与电视相关的基础理论;大二暑假,他自认“稍具理论基础”,跑去浏阳电视台实践;大三下学期,他的实习简历被湖南都市频道接收。

2002年,刚毕业的陶海军顺利留在了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平台有意培养他,但他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停留在这里。8个月后,他选择主动辞职,一边在家乡的浏阳电视台工作,一边在智联招聘上继续投简历。

上海一家建筑类的行业报抛来橄榄枝,福利也较为诱人,但这份工作跟自己的专长兴趣有差距,他拒绝了;接下来的某天,一位自称央视经济频道(现为央视财经频道)《生活》栏目主编的女士打来电话,问陶海军对央视生活栏目有没有了解、看过相关的节目没、对节目有什么感受、能否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个小型的节目策划?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陶海军诧异又惊喜。他抓住了这个好机会,就当时热门的“三农”问题写了一个节目策划方案。一周后,他带着策划独自闯来了北京。

给陶海军面试的正是电话中自称央视经济频道《生活》栏目主编的张玲女士。陶海军上学早,本就比同届生岁数小,个儿又单瘦,坐在张玲对面,脸上有着领带西装都藏不住的稚气。他看重这次机会,“患得患失”,显得局促而紧张。

张玲质疑说:“我是一个很不让人紧张的人,你和我面谈都紧张,能适应采访工作吗?”听到“采访”二字,他感觉不那么局促了,冷静下来,反驳说采访和目前的面试面对的对象完全不同,不是一个性质,机灵地扳回了局面。继续深聊后,最终获得了面试官的认可,成为当时央视经济频道《生活》栏目的实习生之一。

台里交给实习生的第一次任务,是去北京市的各大旅游景点收集宣传单。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陶海军收集了大量那些“来北京必游”的景点宣传册,一一对比搜集来的宣传册,发现各旅行社名字与其所持的许可证号无法对应;并发现了不少人力拉车借着“能到XX景点”与“能进XX景点”之间的易混淆性,玩起了文字游戏,坑骗外地游客。

陶海军的发现成为一次“采前摸底”,在此基础上,台里再派记者进行素材采集,节目最后得以播出。

事后陶海军才得知,这不单是一次任务锻炼,也是一次潜在考验,试探两位新晋实习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考验结束后,只有一名实习生能留下。

很幸运,他成了那个正式留在央视的人。梦想在台前的少年,误打误撞走进了幕后,身上又多了一枚“一线调查记者”的标签。

二、“门外汉”,自央视长成

“无论做出来的调查有没有被所供职的新闻机构所采用,价值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今天没有发挥出来可能在明天后天就能发挥出来,或许这有一些理想主义,但是如果没有理想,又怎么叫新闻呢?新闻和理想这四个字就是连在一起的,他们不能分开。”

——陶海军

“第一次暗访,我把采访带藏在鞋子里”

最初,陶海军负责接听爆料电话。他未曾轻看这份职责,认真接听、记录。

2003年冬,他接到消费者的投诉,说天津一家医院有非法承包科室的现象。将情况反馈给领导后,领导派出几名有经验的调查记者,捎带他去实地一探真假。陶海军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暗访任务,此时,他刚22岁,在央视入职不足一月。

小分队到达天津,与院方负责人接触后,基本证实了这次爆料是真实的。然而,拍摄过程并不顺利。他们被连拉带扯推进了医院里的一间小屋,对方涌上来抢机器,把摄像的镜头盖都掰掉了,一个彪形大汉叫嚣:“就你们啊,把带子给我交出来!我要砸了你们的机器!”在被软禁的小屋中,年长的两名同事觉得陶海军年龄小、相对不容易受怀疑,于是将磁带交给他保护。

磁带到底放哪里安全?口袋?袖口?放内裤中?放鞋底?22岁、从未见过这样阵仗的陶海军脑海里闪过一个又一个自己都觉得不靠谱的念头。

如今回忆,陶海军坦言“当时特别紧张,不是紧张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是要保住我的带子,我要对带子负责。如果带子没有了,所有的辛苦就白费,这期节目就没有了。带子在我身上,刚开始我放在了裤兜里,我怕他搜身,就藏在袖口里,后来觉得那也不行啊,就干脆把带子放进鞋子里……”

很多人包括同行都觉得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特别有平台优势,但很少有人知道,身处这个平台的记者也有如此弱势的一面。有惊无险的第一次暗访迅速磨砺了陶海军,像一针轻微刺痛的疫苗,体验过一次,之后遇上类似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即使恐慌,至少理智上他都清楚该以怎样的职业姿态去应对。

“历史由无数个今天组成,而记者就是用今天书写历史”

“有yin的me有yo啊,”

“啊?”

“me有yo啊!”

“听不懂,什么?”

在广东台山县,中年妇女小贩操着厚重口音的普通话,一边挥舞着苍蝇拍驱赶着咸鱼上的苍蝇,一边无奈而尴尬地笑。陶海军和农妇对话半天,还是无法弄懂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他只好把正在旁边几家商贩做摊前调查的广西籍同事叫来,搞了半天,终于理解农妇要说的原来是“有苍蝇的咸鱼就没有农药”。

这是发生在2006年4月的一段经历。当时,陶海军与同事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县暗访,那里的很多咸鱼作坊为了不使过夜的海鱼被苍蝇叮而在池子里添加敌敌畏,敌敌畏是一种剧毒农药,早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若被人体吸收将带来严重的身体危害。

陶海军与同事拍到的咸鱼添加敌敌畏的过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委省政府、江门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刻组织调查小组深入调查。该条报道成为当天搜索引擎中转载量最高的新闻,香港《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纷纷转载。

调查生涯里促成的第一次国家查处行动,让陶海军倍感欣慰。一种天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陶海军更加坚定了“历史由无数个今天组成,而记者就是用今天书写历史”的信念。

现实版“无间道”

2009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总导演将陶海军推荐给媒体采访时说,潜入窝点卧底,在中央电视台历届“3·15晚会”上,剧组还从没有向记者派出过这样艰难的任务。当然,在陶海军近6年的调查记者生涯中,也从没有接到过这样特殊的任务。他没想到,有一天“卧底”“无间道”这些只有缉毒警、刑警等才会用的高危手段,真的用到了自己身上。

2009年2月初,“3·15晚会”剧组总导演找到陶海军,希望他去了解一个选题。选题线索由一个19岁的湖北籍线人提供。2月12日,陶海军与剧组执行总导演一起约见了线人小潘。小潘描述,北京市有许多所谓的公司在到处购买个人信息资料,然后假冒一些权威的单位给资料上的人挨个打电话,向他们推销一些子虚乌有的产品。然而,这些所谓的公司根本没有注册,他曾经进入几家这样的公司,结果发现都是骗人。

不过,小潘介绍,这些公司的地点极其隐蔽,基本都窝藏在小区的民宅里,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是公司——白天两道加固的铁门紧闭,看起来屋内没人,其实许多人在里面有条不紊地实施诈骗。如果小潘说的真是事实,那么这些所谓的公司背后肯定黑幕惊人。总导演决定,派陶海军出马卧底调查。

向来奉行新闻专业主义的陶海军面临这种挑战,没有退却,倒感兴奋。为了掌握窝点训练员工、培训话术、骗取他人的全过程,从2月17日到3月5日,陶海军潜入诈骗窝点与窝点人员同吃同喝、同受训同工作。半个月中,他有过面临挑战的兴奋感,有过面临凶险的紧张感,有过面临暗访设备频频出错的失落感,有过看到骗子们丑态毕现的愤恨感,有过发现他人步步掉进陷阱的焦急感,更有过成功克服困难的喜悦感。

一天约中午时分,陶海军的手机忽然响了。由于正在专心致志地观察公司里的情况,他丝毫没在意手机的来电人是谁,就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猛然传来一句,“我从你那借的暗访机给谁啊?”

暗访机!陶海军猛然一惊!这三个字要是被窝点的人听到,后果不堪设想。他赶紧对着电话说,“我现在工作忙,等会给你电话。”然后匆匆地挂断了电话。

为了避免类似“暗访机”电话事件再次发生,陶海军将平时的工作电话号码在卧底期间关闭使用,新换了一个电话号码,用这个新号码与台里领导单线联系,并将总导演的电话设置为1,有紧急状况直接拨通1;同时,他跟总导演还设定了一套联系暗语:每天中午总导演将给他发短信询问“吃饭了吗?”,如若陶海军回复“吃了”,说明安全;未回话,则说明有状况,暗示总导演即刻报警。

3月15日,卧底半月拍摄到的内容,终于变成了作品出现在央视“3·15晚会”现场。节目犀利揭露了这家刑事诈骗公司的丑陋嘴脸:将一帮年轻的无业游民训练成牙尖嘴利的骗术高手,然后源源不断地花钱购买成千上万的他人个人信息资料,资料上记录着别人的姓名、电话、住址、曾经的购物经历等详细内容,公司训练员工利用资料上的详实个人信息打电话获取他人信任,然后使用一套精心设计、严格培训的“话术”,骗取一个又一个人。

调查结束后,困扰也接踵而来。违法分子的余党电话找到了已藏身老家的线人小潘,威胁其说出陶海军的联系方式。节目组为了保障他与线人的安全,批准他和同事二人飞往四川山区,小潘也离开老家,暂时避风。

一周过后,陶海军再次回到了北京。一切似乎又回复平静。20多个日日夜夜的暗访,化身沉默无言的坚守,阻隔住了更多可能潜在的受骗者。


一次次的暗访调查,将这位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真正领进门,并锻造成一名真正的调查记者。在陶海军看来,与其抱怨在体制内工作是“带着镣铐跳舞”,不如花更多时间思考“如何带着镣铐跳好舞”。优质的内容,真正关切民生利益的调查,无论有没有被所供职的新闻机构所采用,其价值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三、媒体人,扎身于环保

“SEE生态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民间环保团体设立的生态环保奖,诞生于2005年2月。2013年6月5日,在第五届SEE·TNC生态奖颁奖典礼上,陶海军获得了“绿色推动者”的称号。此时,作为“保卫母亲河”公益行动的发起人,陶海军在网络上已经小有名气。

发起这场公益行动并非突发奇想。

他曾跟采访自己的法治周末记者分享过一次调查经历:2006年,他在甘肃徽县进行铅中毒调查,在其中一个村子,他正好碰到了一群中午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因为之前已经做过一些功课,他知道儿童如果血铅超标,重则影响智力,轻则牙齿会缺损。于是,陶海军让这些小学生停了下来。

“我当时就想看看这些孩子们是不是这种情况。当他们全部张开嘴的时候,所有的孩子无一例外,中间一颗牙齿全部都掉了。这些孩子的牙齿全都是黄色的、有缺损的,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之后的多次调查采访经历更加刺激了陶海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却无法得到改善,他觉得笔与键盘的力量还不够,并开始思考,除了通过自己的职业报道污染问题以外,还能做些什么?

在朋友的启发下, 2013年2月份,陶海军开始在个人微博“陶海军记者”上做了一些河流污染的图片巡展。2月12日,陶海军发出了第一条“哭泣的母亲河”图片“征集令”,发布以后,引起了不少“大V”的关注,许多人对这个都特别关注,也经常转发、评论。

随着活动反响越来越大,在微博上给陶海军出主意的专业人士也越来越多。有人建议,可以把“哭泣的母亲河”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标记出来,还有人建议推动相关公益诉讼。收到这些建议的陶海军,开始思考“能不能有一个平台让大家信息互通”,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3月份,“保卫母亲河”公益活动应运而生,吸引了企业家、媒体人士、环境专家、律师、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几十万普通网民的关注和支持。

微博作为“主战场”,起了极大作用。网友在微博上@陶海军,将河流污染状况转告给陶海军,陶海军又@污染河流当地的环保部门及政府,从而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包括重庆合川县、陕西渭南卤阳湖开发区以及贵州从江县的河流污染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专业化”和“社会化”是陶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非常强调的公益观。“专业化”即把环保与日常工作、学习的专业结合起来,各展所长;“社会化”即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人人出力、滴水穿石,“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赞成“苦哈哈地做公益”,并认为“如果公益事业最终带来了负担,那么就应该以工作为主、公益为辅,甚至可能先把公益方面的工作暂停”。

在陶海军看来,眼下自己所做的,都是自己所擅长的。虽然公益事业挤占了自己的一部分休息时间,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还和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良性的互动,媒体人与公益者的身份重叠,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

后记

新闻界前辈郭超人曾这样形容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时代记录者,一份极其普通又极其特别的职业。时代在变,渠道在变,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指数式爆炸,好新闻再也不能直着腰喊“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有价值的内容依然为人所尊崇,时代存在的诟病依然需要人来揭露,社会的伤疤和从前一样需要在阳光底下被治愈。于陶海军而言,“用今天书写历史”就是他对职业的一份承诺;这些真实的调查故事,也将被他书写成文,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变成具有史料性质的记录,记载这个社会跳动的脉搏。

(作者:向雅琴)

[来源:《湘大校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