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华声论坛 华声评论
微信治乱,填平你我的社交陷阱

微信治乱,填平你我的社交陷阱

谣言传播、色情传播、欺诈消息……你遭遇这些乱象了吗?

导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详细]

微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那些年,坑过你我的朋友圈谣言

1 谣言传播 朋友圈流传“医生死讯”

“新昌县人民医院医生昨日凌晨4点21分因H7N9禽流感死亡!”4月27日起,这一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及网络上疯传,说得“有鼻子有眼”,包括死亡的医生年仅3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被隔离等等。

浙江省新昌县疾控中心核实后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澄清信息,请大家不要信谣、传谣。不过,这个谣言仍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流传。通过网络搜索,记者发现有不少城市“中招”。和新昌流传的谣言一比较,时间、人物都没有变,只是地址和医院换了。而最后当地医院和卫生部门都辟谣说“这是虚假消息”。

2 色情传播 两女孩被骗财骗色

去年9月份,两名年轻女孩向武昌珞珈山派出所报警,称被一个自称富家子弟的男人骗了。原来,她们是通过手机陌陌聊天时与这个男人认识,最后被骗财骗色。

另外,央视也曾报道手机端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频现招嫖信息。

3 过度营销 炒作公众号用来盈利

今年5月中旬,一篇名为《微波炉厂家打死都不说的惊人秘密》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被众多用户热转。这些秘密包括微波炉辐射会致癌等。

而据权威专家解释,我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产生的是电磁辐射,而电磁辐射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辐射种类,它穿透力极低,不会危害健康,更没有研究说明其会致癌。对此,央视也曾公开报道。

记者调查发现,微信中有很多类似谣言养生文章,其目的在于让人们来关注发布信息的公众号,待公众号被炒热之后,便成为广告推销的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微信营销和推广。

此外,微信朋友圈中还有更多耸人听闻的谣言,像食物相克,人死于酸性、活在碱性,榴莲致癌等等这样打着科学、养生旗号的“伪科学”文章流传甚广,转发率也很高。

4 欺诈消息 为了馅饼掉进陷阱

有媒体曾报道,河南省新密市的朱女士称,她曾转发了一条朋友圈点赞免费港澳游的信息,接收到大家的赞以后,就把截图发送给了旅行社的公共账号。没过几天真的收到邀请函。

“3月下旬,我们在深圳集合后,开始旅行。在4天3晚的行程中,除了一些常规的景点外,每天都安排了购物点进行购物,有珠宝店、礼品店、特产店、免税店等,几乎占去一半行程。我和一起去的朋友,每个人都花了近万元,这种活动真的是太坑爹了!”朱女士想起自己被骗的经历,追悔莫及。

“朋友们快点赞,集满99个就能免费获得海南双飞游;小伙伴们,快给我68个赞,就有机会入住某某奢华酒店一晚;集赞送健康……”其实,很多网友都收到过公众号发布的类似积赞得旅游,积赞免费吃自助餐等信息。如今,这些积赞的陷阱让网友们很是痛恨。

再小的品牌,也要有自己的操守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是某平台的广告语,其实,后面还应接上:再小的品牌,也要有自己的操守。发表真实理性的声音,拒绝谣言、诽谤,既是公民的基本责任,也是对“粉丝”负责,如此,才能有长远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概念正在拓展,因而,进入媒体的门槛也在降低。毋庸讳言,依托于即时聊天工具的公众号,也是一种新形态的媒体。眼下,在几百万的公号里,大量的公众号是由非媒体人士和机构所运营,很多运营者甚至没有基本的媒体意识,也缺乏基本的信息核实能力,以及内容把关程序。而媒体意识说到底就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责任意识。

众所周知,没有规则的“野蛮生长”也能枝叶繁茂,但代价往往是一些人的权益被侵犯。比如,许多公众账号肆意转载他人作品,实为剽窃,早在业界就广遭诟病;一些公众号缺乏把关环节,而发布或转载一些虚假信息等,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公众号置身于制度规范之下,才有未来。公众账号既名“公众”,就应有公共意识,为公共利益负责,它不是自家客厅,可随心所欲,而是茶馆甚或广场,每次发言都有可能被扩散、放大。每个经营者、运营者都应有这个基本概念。

结语

公众账号带有公共属性,它不是自家客厅,可随心所欲,而是茶馆或广场,每次发言都可能被扩散、放大。

往期话题
长沙取消限购,房价上涨or下跌?
当长沙变成千万人口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