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宁乡花猪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9-10-12 13:24:43

沿沩水而行,溯楚江而上,便进入了大美宁乡的西南一隅,绵绵起伏的群山,逶迤在雪峰山上。潺潺溪流,欢淌其间,山河谷地绵缠起缕缕青霭。在这宁谧与灵动的山水中,宁乡花猪安享了千余年。

宁乡花猪,原产于流沙河、草冲一带。自唐朝开始,名气渐增,明洪武年间就有“与他地产者更肥美”之赞。曾与湘莲和武冈铜鹅一起被誉为“湖南三宝”。上个世纪70年代,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1981年,国家正式确定宁乡花猪为全国四大地方名种之一。

千百年来,宁乡花猪不仅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盛名之后,还有更多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

小时候,听老人们经常讲述着这样一个优美的传说。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访,行至草冲关王桥,天气炎热,饥肠辘辘,有气无力地坐在桥头石墩上,被心地善良的贺姓女子扶到家中,用花猪肉做了一道午餐。吃遍了山珍海味的正德皇帝,惊奇于鲜美,并问道:“你们这地方的猪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么好吃?”贺姓女子回说:“我们这猪叫土花猪,就是用山冲里的野草和红薯、南瓜与稻米煮熟后拌以米糠喂食,好是好吃,只是长得慢了点。”正德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原来如此,难怪好吃,以后你们就这么喂,保这猪一天长一斤。”皇帝开了御口,花猪长得很快,肉味更美。正德皇帝回京不久,便招贺姓女子入宫为妃,并把草冲的土花猪定为宫廷御膳。传说表面只是一个故事,但内涵异常丰富,蕴含着告慰后人“与人为善,会有好报”的道德理念,同时也告诉后人,宁乡花猪的纯正喂养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一直传承到如今。

诚然宁乡花猪传说的版本不只一个。在宁乡花猪的源流地,草冲王家湾,还有这么一个说法。宋朝时,从中原迁来几户王姓人家,把北方的生产技术也带了过来,对当地的土花猪喂养方式加以改进,驯养成了现在宁乡花猪的形态和肉质。众说纷纭,我们无须究其真假,宁乡花猪的声誉和肉质鲜美,却是不争的事实。1917年,毛泽东游学到沙田何叔衡家,何父买来花猪肉红烧,招待日后成为了一代伟人的贵客,毛泽东边吃边赞不绝口,自此主席就恋上了红烧肉。

传统农耕时代,宁乡花猪作为名优特品,不仅是餐桌上的主打,还是人们持家兴业故事里的重心。即使改革开放初期,依然如此。而且我也切身感受和见证了其中的一些情节和场景。当时各户的家什虽有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户家里大都有一头母猪、一窝猪崽和几头架子猪,而且每个家庭的运转也大都相同,农资购买、小孩学费、人情搭白等,全靠它们变卖兑换。因此,宁乡花猪成了一个家庭的全部盼头,一家大小都倾注全力,人们有时自我打趣地称,要把它们当爷和娘侍候。特别对小猪仔钟爱有加,小猪仔一般满双月就可出栏,一年可出两户(窝),而且小猪仔很俏。宁乡花猪除了肉鲜味美之外,还有抗病率强、产仔率高、性情温顺等特性,很受周边县市乡农的青睐。

清嘉庆和中华民国的《宁乡县志》就有记载:“流沙河、造钟河(草冲河)一带,连绵数十里,猪种极良,家家喂母猪产仔,湘乡、安化、宝庆、益阳贩客络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流沙河一带寻访仔猪的更多,有好多是买回家蓄种。

在儿时的记忆里,经常有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挑着篾箩,走在乡间小路上,以娄底、涟源、新化的最多,我们那一带称他们为上方人。家里有猪仔时,来看货的、问价的,一天都有好几班。在那个致富门路相对较窄的年代,宁乡花猪无疑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支撑,而且许多家庭也因喂猪,有了送子女读书的家底。外界流传“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的美誉,一定程度上更是当时流沙河那一带的真实写照。如今,从流沙河走出的士商学贾,对宁乡花猪也感恩有加,并成了他们浓浓乡愁里不可或缺的篇章,孩时记忆里的美妙音符。

后来,随着当地乡民经济意识的提高,宁乡花猪也由被动售卖,走向了主动推介。头脑活乏的人们自发从当地收购花猪仔,销向各地。当时,湖南的乡村出现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一队队的人挑着装有小花猪的篓子,沿村沿户叫卖。外县人每每看到他们,亲热地打趣道,宁乡的篓子客又来了。当时这个行当多达近千人,尤以瓦子坪居多。因此当时流传着一句各地特色的传神形容,瓦子坪的篓子、草冲的猪仔、唐市的章子、夏铎铺的裤子……最开始靠人挑,后来改用摩托车装运,条件好的,几个人合伙用三轮车贩卖。正因为这帮人的吃苦耐劳,宁乡花猪布满了三湘四水的乡镇村落,有的还“远嫁”到了湖北、江西、贵州等地。也因为他们的卖力,宁乡花猪供不应求,有时还需提前预订,小花猪在当时被人们称为金猪。当时的篓子客在收获丰厚效益的同时,也把宁乡花猪的名气和发展,推向了高峰。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流沙河一部分有远见的乡民,与时俱进,对宁乡花猪进行标准化养殖、专业化经营。当时已颇为小富的李述初,毅然转掉经营多年的沙场和乡村酒店,将自己的积蓄加上外借的80万元现金,全部投资宁乡花猪的养殖,对宁乡花猪进行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作。十几年如一日,只做宁乡花猪,因此在业界赢得了“花猪司令”的美称。随后在他的带动下,贺桂香、易文兵等人,也全心投入到了宁乡花猪事业的发展中。正因为他们的远见卓识,宁乡花猪开始以品牌的姿态向前迈步。

多年来,宁乡花猪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源泉活水,也成了乡风民俗中感念和赞颂的主角,托付着深情的厚望。特别是春节欢度中,宁乡花猪更是各种活动的主题,请神祭拜、赞土地、耍狮子等,都能听到宁乡花猪这个关键词。我至今还记得耍狮子时的相关情节和赞语,“耍了一场又一场,再耍一场也无妨啊,别些故事都不耍,耍匝猪崽呷奶奶。”接着狮被下的两个人,模仿起小猪抢奶吃的样范,逗得旁边看热闹的人捧腹大笑,紧接着赞话人又来了句“六月六啊,洞庭湖里滚湿一身泥,草猪耳朵泽得糠呢,横猪尾巴做得门槛方啊。”使得主家和颜大悦。最后往往还要把“狮子”引向猪栏边,赞话人又开始赞起“喂猪娘子带猪财,叼一声就往咯里来啊,肥猪呷食,庆贺华堂啊。”主家就喜滋滋的往赞盘中放入糍粑、法饼等,条件好的直接上人民币。每逢过年过节或吃新米打贡时,在阿公和父亲的请神求愿中,听得最多的是佑福家猪“日长千斤,夜长八百。”千百年来,宁乡花猪不仅滋润着人们的生活,还积淀起民俗文化的丰厚底蕴。

上个世纪末,在市场效益化的追求中,宁乡花猪因生长周期长、瘦肉率低,而被二元杂交化,陷入濒危困境。原有的几十个血统,在2003年经国家农业部调查后,只剩下7个,低于10个血统的保护标准。所幸的是,宁乡花猪因走俏而布散各地,最后经县畜牧专家的努力,在新化等地找到了另外3个血统。宁乡花猪被再度关注和重视起来。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把其源产地流沙河,划定为宁乡花猪保护区,李述初的种猪场也被国家农业部授牌为“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在草冲一带还确定了150个保种户。制定了长期的保种规划,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血缘系谱档案。2016年又新建了宁乡花猪保护中心。自此,有“猪中小熊猫”之称的宁乡花猪,进入了国家重点保护行列。

新时代的新一轮发展中,宁乡花猪更为响亮。精准扶贫里,扛起了产业扶助的大旗。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充当起产业主导的先锋。近年来正着手创建以宁乡花猪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又以高标准兴建万头示范猪场。宁乡市委、市政府也确立了“百亿产业、富民产业、品牌产业”的发展战略。沩楚大地欣起了新一轮的宁乡花猪发展热,蝴蝶效应还引来了九月科技等民间资本的注入,“跨界互联”的共享多赢理念,拓延起宁乡花猪更多的发展端口。特色传统的名品魅力,吸引着曾菁华等拥有硕士学位的高知人才,倾情专注到宁乡花猪的创业打拼中来。

众里为她千百度,倾情齐力,花猪名品前景更璀璨。“乌云盖白雪,脖戴银项圈”的宁乡花猪,宝贵的自然遗传资源,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珍爱,呵护她的成长;也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谋划着她的未来。多方发力、众人划桨,已坐上了高铁号的宁乡花猪,将以高铁般的速度驶向远方。 

作者简介

王桂文,湖南宁乡人,经济师,笔名:抒意浮生,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爱好文学和历史,传递价值,乐享生活。喜欢用文字思悟人生,探幽人文自然,有多篇文章散见于网络报刊。

[来源:微信公众号:美丽新宁乡]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