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田家村丨“缝”出来的幸福生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21-01-28 17:43:15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静

“哒哒哒……”12月的一个上午,新化县水车镇田家村的一间工厂里,刘美兰正在熟练地进行着手中的工作,五颜六色的布块在她手中自如飞舞。

放眼望去,工厂整齐摆放着14台缝纫设备,四周整齐码放着五颜六色的布块。工厂里只有刘美兰一个人在工作。

这里是新化县水车镇田家村安置点内的一家扶贫家居厂,刘美兰是该厂的厂长。

“你们来啦,快进来坐。”见到记者来了,刘美兰立马放下手中的活,热情的招待着。

“这个时候还早,大家伙还没来上班,估摸着要到九十点把家里的事收拾好才来。”大概是看出记者的疑惑,刘美兰解释道。

一人抗下所有

“我做这个烤火炉桌布做了十几年了嘞”刘美兰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外出打工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缝纫技术,这是她颇引以为豪一门手艺。

54岁的刘美兰,是新化县水车镇田家村的村民。因为精准扶贫和异地搬迁政策,搬到了镇上的安置点,开办了这间小小的家居厂。如同很多筚路蓝缕的过来人一样,谈及过往,刘美兰也有说不出口的辛酸往事。

10年前的刘美兰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一家六口倒也可以维持生计。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2010年,刘美兰的丈夫在深圳的一家纸箱厂工作,一天清晨丈夫突然倒地,昏厥不醒,送到医院后被鉴定为突发急性脑出血,随后入院治疗了三个月。病情稳定了,但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刘美兰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然而,苦难的日子才刚开始。

面对失去劳动能力,只能靠药物来维持生命的丈夫,刘美兰不得不辞掉工厂的工作,回到老家一手照顾他的衣食起居。雪上加霜的是,自己的儿媳看到贫困落败的家庭现状后,抛下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毅然而然地决定离家出走,从此刘美兰的身上又多了一份重担。

怎么办?为了生计,什么都可以做。刘美兰捡过破烂,也摆过地摊。“我就趁着大家赶集的时候去卖,几块钱一个,多少都能挣点。不怕你笑话,我以前还捡过破烂。”刘美兰告诉记者,幸好年轻时学了缝纫这门手艺,还能靠手艺吃饭,赶集的时候就带着烤火炉桌布等手工艺品摆地摊售卖贴补家用。

“为了一家人的吃穿,为了早点还清债务,我只能咬牙坚持”。刘美兰动情的说。

喜得政策助

谈到这两年的变化,刘美兰喜上眉梢。“省人防办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给我投资办起了门面,现在好了,生活改善了,市场也拓宽了”。

刘美兰原来的家又小又破,家里几口人只能挤在一间房子里,也没有煤气,只能砍柴烧水做饭,经常被烟熏得泪流满面。

刘美兰和家人更头疼的是,原来只有狭窄的泥巴路通往外面,出行很不方便。遇到冰冻天气,三天两头断电。尤其是丈夫生病以后,外出就医很不方便。

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后,对全村开展了“地毯式”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51人,落实易地搬迁72户264人。刘美香一家便是其中一户。

过怕了苦日子的刘美香,搬到安置点后总想着利用自己的手艺做点什么。在经过长期的反复思考和多方考察下,她决定开小型家居厂这个创业项目。

但是一想到生病的老公和年幼的孙子们没人照顾,家里欠下的帐还没还清,心里有点没底。于是,她主动找到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队长谢胜文,把想法和盘托出,立即得到了谢胜文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协助她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在家楼下租了6个门面,创办了美佳兴家具厂。

“要租房有扶贫工作队帮忙找门面,要资金有各种扶贫政策。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家居厂很快就开起来了。”刘美兰告诉记者,家居店开起来以后,扶贫工作队还经常过来了解经营情况,不仅经常来照顾生意,还经常发动亲朋好友为她宣传。

如今,美佳兴家居厂已招收14名员工,都是异地搬迁过来的贫困户。工厂工资按件计算,每位员工每个月收入3000左右。“没想到我现在不仅当上了老板,还能带大家伙一起赚钱致富。”

脱贫路上,刘兰香在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自主创业谋幸福,“不等、不靠、不要”,以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用勤劳和智慧,巧手育出“幸福花”,双脚趟出小康路。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