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阿房宫,拆不掉造景冲动

近日,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两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何阿房宫景区如此“短命”?若是选址不当,何以开工建设并迎客十数年?既已建成,是否非拆不可?谁在制造短命的“阿房宫”? [详细]

  耗资2亿的项目为何如此“短命”

  阿房宫景区建成13年后拆除,缺乏内涵、经营不善是首因。

  阿房宫景区的建设在当时当地也是一个大工程,经过五年的建设,2000年,阿房宫景区正式开放,门票38元。景区打着“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的口号也吸引了不少客人,加之阿房宫率先推出了许多演出,一度很受欢迎。但总体而言,阿房宫景区的建筑水平非常低,制作很粗糙,风格不统一,来自不同朝代,历史还原度很低。不仅没有真实地再现秦文化,甚至是不尊重历史。

  该景区在2003年非典时遭遇了第一个“重创”,客流大量减少。非典的打击还未恢复,通往景区的道路也遭遇修建,大型的旅游巴士难以到达景区。门票收入减少后,景区的日常维护也开始出现问题,200多名演职人员也逐渐离开,景区日益破败,客流也越发稀少,甚至在个别日子,景区一天的游客不到10人。[详细]

  与阿房宫景区走向衰落相反,真正的阿房宫遗址迎来了考古热潮。

  2002年至2007年,国家考古机构通过考古调查和部分发掘,首次明确了阿房宫遗址范围,探明阿房宫遗址主体就是前殿遗址,面积约880亩,高7-9米,气势、规模及历史价值,都非山寨版阿房宫景区所能比拟。根据国家文物局去年批复的《阿房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正在落实2.3平方公里内的文物保护,并建设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当需要拆掉这个景区时,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迅速拿出了一堆理由,比如什么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啊,还有仿造的“阿房宫”属于人造景点,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等等。如此一来,成为遗址保护建设“绊脚石”的阿房宫景区,淡出历史几成定局。[详细]

  名不正言不顺,阿房宫景区生长于监督管理“灰色地带”。

  据报道,这个景区是1993年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办聚驾庄的招商引资项目,征求过西安市、未央区相关部门意见,还请文物部门设计过。作为租用集体土地的“村级项目”,它是在监督管理“灰色地带”成长起来的,但当时有关政府方面并没有阻止它的出生,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其自然”。[详细]

  当阿房宫景区成为遗址保护建设“绊脚石”,其短命是必然的。

  据悉,阿房宫景区近年来景区收入和投入都持续低迷。阿房宫景区土地租用将于2014年到期,发展前景不明,后继开发徘徊不前。近两年来,阿房宫遗址真容渐出,工程性文物保护呼之欲出,使阿房宫景区进一步失去了秦文化的魅力。当需要拆掉这个景区时,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迅速拿出了一堆理由,比如什么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啊,还有仿造的“阿房宫”属于人造景点,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等等。在“随心所欲”的某些政府管理者的懒政、不作为等等思维下,“阿房宫”的短命是必然的。[详细]

  谁在制造短命的“阿房宫”?

  阿房宫景区昙花一现 类似的短命景点、建筑层出不穷。

  不仅仿制的阿房宫景区短命,投入8亿元、使用寿命不到10年的沈阳绿岛室内体育场被拆除了。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建成18年被拆除;建成仅9年的海南“千年塔”沦为“短命塔”;南昌建成13年的四星级酒店被爆破。阿房宫景区夭折,不过是为中国“短命建筑死亡名单”继续添砖加瓦。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遏制“短命建筑”现象,应标本兼治,一方面应从财政预算监督方面着手,严格人大审批和监管程序;另一方面,应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管住部分官员乱拍脑袋决策。[详细]

  规划短视之痛: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造景冲动。

  建筑物寿命过短,浪费社会资源。我们除了要谴责豆腐渣工程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凸显出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要防止建筑“短命”,就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生态。完善政绩评价机制。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形象工程论英雄。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通过问责让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和科学论证的决策出不了台,让好大喜功的盲目决策者承担应有的责任。强化民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权。让亿万双眼睛盯紧城市规划,不能听任有人拍脑袋决策,随意调整规划,无谓消耗社会资源。[详细]

  只有发掘出传统历史文化内涵才能让文化古迹“涅盘重生”。

  人造阿房宫选址紧邻遗址,地处偏远,不仅道路、公交设施配套不足,而且与遗址旅游此消彼长,难以“双赢”。此外,景区内的建筑、演出等策划创意水平低,更没有持续投入开发。这是目前国内很多人造景区的“通病”。简单复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可取。缺乏配套的景区景点,无法吸引众多游客。只有符合自身文化经济发展特点,发掘出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才能让游人“流连忘返”。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依据文化特色,切不可一味追求“大”的规模效应。偏离基础的文化经济发展只能是欠缺文化底蕴而“一事无成”,而收拾难摊子只能使资金链断裂,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打水漂的“毁之一旦”了。所以只有政府把民生工程放在文化经济发展考虑的第一标准,建立起起合理适配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好大喜功,追求表面的“面子工程”。[详细]

  利益诱惑之下 地方政府造景冲动难熄

  阿房宫遗址公园仍暴露出地方政府的“造景依赖症”。

  其实,利用现代工艺和技术复建阿房宫,无论建得再怎么逼真、再如何精美,也只不过是一个“山寨”版的现代建筑。如今这个“山寨”阿房宫要被拆除,说明当年的决策有问题,它与国际文保理念相悖,也有违遗址保护方案。要拆除这个“山寨版”,拆了也就拆了,但据说当地还要再建一个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一来,发展经济是不是非得靠复古建筑?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文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把现有的文物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就已功德无量,何必再投巨资建什么遗址公园?二来,13年前兴建“山寨”阿房宫,已经证明是一次失败的商业开发,巨额投资打了水漂,拆除还要花费巨大,如果还要再投巨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公园,实际上仍暴露出发展观念上对复古建筑的依赖,更说明缺少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智慧、高谋略。[详细]

  拟建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样带着利益动机。

  按照相关方面的说法,拆除是为了更好保护。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商人这么做了,参与的还有地方政府。当初之所以建阿房宫景区,是因为地方政府想要招商引资做项目,而开发商想通过旅游业谋求经济效益,二者一拍即合。而现在,相关方面计划3年内建成2.3平方公里的考古遗址公园,在外围共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区,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服务业、高端地产等来拉动经济。从这里不难看出,拟建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样带着利益动机。[详细]

  利益冲动下拆旧建新,不能让阿房宫遗址得到真正保护。

  遗址公园并不新鲜。近十年间,各大遗址公园成为了西安市的新兴旅游点。其中最著名的遗址公园之一就是位于城南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其代表的“曲江模式”饱受争议。在该遗址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多个村庄被征地拆迁,两千多户农民整村搬迁。原本30万元每亩的土地上涨到300万~600万元每亩,曲江新区最高房价达4万~6万元每平方米,成为西安高端地产集聚的板块。这使一些学者质疑建设违背文物保护的初衷,挂文物的羊头,卖地产的狗肉。此次阿房宫遗址公园的建设,也难免面临类似的质问。相关方面如果仅仅在利益冲动下拆旧建新,不能不让人担心,阿房宫遗址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吗?阿房宫景区丧失了文化和经济属性,且为违章建筑,拆除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舆论担心,彼时会不会重蹈覆辙,再步阿房宫景区的后尘?[详细]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言犹在耳:“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人人影视关门 版权之火即将燎原

知名影视站点人人影视于26日午后忽然关闭,而在此之前,国内最大的数字高清门户也被查封。一时之间,网友普遍哀叹看不到免费美剧了。盗版资源真的是“大众福利”吗?保护版权,该如何发力?

富二代砍死妻子的悲剧警示

4月25日,南京建邺西堤国际一居民家中,80后的丈夫怒砍90后的妻子30余刀致死,留下刚出生100天的小宝宝。丈夫吉星鹏被曝是南京FSC超跑俱乐部成员,家境殷实,有数套豪宅,酒后爱好打游戏月花费曾达十万,嗜有家暴行为。

彻查郭美美能还红十字会清白吗?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引发网民热议。在芦山地震的救援工作中,红会遭遇不少尴尬,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能还红十字会一个清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