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8-12-21 10:31:29

冬天的常德,虽然天气寒冷,但常德河街的人气依旧不减,每到节假日的常德河街,市民游客更是比肩接踵。

常德河街是武陵人留住乡愁、延续乡愁的地方,也是异乡人感受乡愁、牵动乡愁的地方。这里是以沅江边上的原河街为原型打造的,从西往东布置着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原河街的很多建筑在这里都能找到,譬如“鸳鸯走马楼”、“平安客栈”等,可你知道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跟随73岁的常德市民俗文化学者曹先辉的讲述,了解河街“鸳鸯走马楼”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现在常德河街上的“鸳鸯走马楼”。

“鸳鸯走马楼”名称的来由

以前,常德窨子屋上面的阁楼,因楼上的房间相连互通,极适合旧时的闺女坐卧起居、修炼女红和研习诗书礼仪,市民群众便给它取了个雅名,叫做“鸳鸯走马楼”。

大河街信义药材行在衣巷子建的窨子屋。(资料图片)

鸳鸯是著名的爱情鸟,它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是因为它总是入对成双,形影不离,人们因此常用鸳鸯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常德民众便将住在窨子屋楼上的闺女喻为鸳鸯,它蕴含有仰慕楼上的闺女和向往爱情的意思。

走马是指平地上骑着马行走或善跑的马。走马一词常与其他词连用,组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合成词,如“走马章台”。 汉朝的都城长安有条叫章台的街,因为这条街上妓院多,后来便成为妓院的代称。“走马章台”就是骑着马儿去逛章台妓院,去追欢寻乐买笑的意思。

那时沅水河畔的小河街上有座闻名遐迩的大楼,由于楼上的歌伎多,每日都锣鼓喧天,歌舞升平,吸引了众多的商人、船夫等,他们在这里欢欣雀跃,尽情享乐。于是,人们便将这座大楼也称为“鸳鸯走马楼”。

古时候,常德民众将窨子屋的阁楼称为“鸳鸯走马楼”,也含有这种阁楼适合男女幽会,不必受到局促的意思。由此可见,昔日将常德小河街上的这座大楼称为“鸳鸯走马楼”,是指这座大楼是个男女寻欢,聚集娱乐的理想场合,也是他(她)们纵情欢歌笑语,吃喝玩乐的地方。

常德诗墙上旁边系原“鸳鸯走马楼”遗址。(曹先辉供图)

“鸳鸯走马楼”的江湖文化

现年91岁的武三妹老太太,世代居住在小河街的“鸳鸯走马楼”大楼旁边,她年轻时在屋后的开了一家露天茶馆,至今仍能回忆起“鸳鸯走马楼”当时的情景。她说,这座“鸳鸯走马楼”是洪帮管理的娱乐场所,它的横额好像写的是“南江楼”。为了证实老人的说法,曹先辉经过考证后认为,这座“鸳鸯走马楼”实名应叫“南熏楼”。 据武三妹老人的回忆,民国时期的“南熏楼”是洪帮组织控制的大楼。

洪帮是一个反抗清王朝统治的组织,为了躲避清朝官兵的剿捕,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常德城乡的船夫排工、城市贫民、散兵游勇和地痞流氓结成的秘密洪帮团体。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常德“洪门”帮会会首孙汉吾、石竹亭参加了常德自立军起义,辛亥革命时期,洪帮出力也很大,民国时期,“洪门”帮会继续活动。

建设中的“鸳鸯走马楼”。(曹先辉供图)

按照“洪门”的帮规帮俗,在吸收新帮员时,常在“鸳鸯走马楼”上举行开堂仪式。依照“有马同骑,有官同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道义,“洪门”成员常在楼内尽情玩乐。外地来的成员,也要先到“鸳鸯走马楼”向帮会会首“拜码头”。“洪门”帮会成员必须学会“海底”黑话,出外时只要用“海底”黑话亮明“自家人”身份,就可以得到帮会兄弟的招待,并给予路费等优待。那时“洪门”帮会的人,只要对上“海底”黑话,在“鸳鸯走马楼”吃喝玩乐是不收钱的。

武三妹回忆,民国时期的“鸳鸯走马楼”就是市民群众尽情享乐的娱乐场所。楼内吃喝玩乐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天天欢歌笑语,歌楼舞榭。楼上楼下,不分昼夜,歌舞升平。遗憾的是,抗日战争时,“鸳鸯走马楼”被日寇的飞机炸毁了。

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

曹先辉说,“鸳鸯走马楼”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常德卫指挥孙德再辟旧基,磊以砖石,覆以串楼,作六门筑常德砖城” 的期间,迄今已有642年的建楼历史。洪帮基于对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的怀念,以“洪门”命名为帮名,选在洪武六年在小河街旁建造的“南熏楼”立足。由此可知,“鸳鸯走马楼”的历史文脉是多么的源远流长,它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厚重。

现在常德河街上的“鸳鸯走马楼”。

如今,常德河街再现了“鸳鸯走马楼”。现在的“鸳鸯走马楼”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向市民游客提供歌舞、游艺、娱乐、休闲,商务活动和文化寻踪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它是常德河街这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常德河街上的“鸳鸯走马楼”。

现在,当你来到常德河街寻味“登上八窗玲珑,雨烟晴翠,为登眺佳景”的“鸳鸯走马楼”时,你可尽览穿紫河风光带的美景,也可聆听那永远讲不完的常德故事,惬意舒适的同时也会唤醒你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常德河街人气爆棚。

[来源:碧玉穿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