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百景(45)丨火宫殿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9-10-15 06:16:07


长沙百景丨火宫殿 火神庙和八大小吃的故事

文/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摄影 乔育平

▲《长沙百景》封面

火宫殿

中国好多城市中,都有普通百姓喜爱的休闲场所,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长沙则有火宫殿。

火宫殿,初名火官殿,又名乾元宫,是一座祭祀火神祝融的庙宇。祝融是炎帝神农氏的火官,那时取火是大事,在他之前,燧人氏发明了“钻石取火”,但很费事。祝融则发现了“击石取火”,简便多了,直到如今的打火机还是用的这种办法。祝融管火立了大功,炎帝因此将南岳衡山周边湘中大片土地封赏给了他,所以现在的湘人都是他的后裔。他死后被奉为火神,湖南各地祭祀火神的殿宇很多,南岳祝融峰上的祝融殿是最古老的一座。为了方便省城官员参与祭祀,在小古道巷修了一座“南岳行宫”,又在坡子街上建了规模更大的火神庙,俗称火宫殿。

▲火神庙

火宫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道光六年(1826)客绅蔡世望等倡省城绅商大修。咸丰皇帝曾为火宫殿新书“德威烜赫”的匾额。正殿为火神庙,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财神殿),供有神像。火宫殿占地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南起坡子街,北抵火后街,西邻三王街,建筑宏伟。庙的屋脊上安有七个铜铸大葫芦,金光闪耀,正殿有丈余高的泥塑神像,两边挂有“肃静”“回避”木质禁牌。前坪搭一戏台,两边台柱上镌有一副楹联:

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据传,此联由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台口腰圆形匾“静观”二字亦为何绍基书,并盖有何的图章。戏台上方有“一曲熏风”横匾。戏台背后矗立一座雕龙画凤和人物浮雕的大牌坊,面向坡子街。

▲火宫殿戏台

牌坊中门上面,为清末著名书法家黄自元竖书的“乾元宫”三字。牌坊今犹在,但“乾元宫”三字已为“火宫殿”三字所遮盖。

火宫殿原来的建筑在1938年“文夕大火”之前尚在。1938年1月26日《观察日报》记者惕厂在《火官殿》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宫殿式的大门上,悬着“古祝融殿”的金色辉煌的匾额,从这里进去……穿过一条不长不短的夹道,在那戏台底下拱出去,便是一块露天大空场,看戏的人们就立足在这里。戏不一定天天有唱的,于是各种不同的娱乐,利用了这空场子,便都活跃起来,说书、相声、测字、卖艺、零食……无所不有。腰里仅带着少数的铜子,便可以在那里吃喝玩乐一天,所以熙来攘往,十分热闹。

大坪中简陋棚屋摊担,挤密挨密排列,形成三条小巷,其中人流不息,火宫殿的小吃价格低廉,但制作精致,味道鲜美,大受底层劳动群众的欢迎。

小吃中,最有名的莫过两样,其一是臭豆腐,长沙话又叫臭干子,火宫殿的臭豆腐全国知名,闻起来臭,吃起来鲜、香、辣,外焦里嫩。史载:臭豆腐源于北京,后从湘阴传入长沙,是一位叫姜二爹的人,从十二岁开始学艺,寻师访友,又经过自己反复钻研琢磨,最终自成一家并发扬光大。

其二是姊妹团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做小吃颇有名气的姜立仁和他的两个聪明女儿研制出来的。团子糍糯柔软,香甜可口,蒸熟后的团子通体透明,宛如一座座白玉雕成的小宝塔,令人爱不释手。二十世纪末,据说是一位离乡六十余年的台湾老人到了火宫殿,吃完小吃后来了雅兴,挥毫题诗一首,诗云:

油炸豆腐臭中香,有客追忆在台湾。

当年田汉回乡日,姊妹团子当早餐。

▲火宫殿茶馆

除了臭豆腐和姊妹团子,火宫殿的小吃著名的还有煮馓子、红烧猪脚、龙脂猪血等。火宫殿的煮馓子是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桂生开始的,做工十分讲究。比如面粉原料要选用八十目的罗筛过筛,和面要九搓八压,拉丝要柔顺如棉等。红烧猪脚则在一百余年前,就有一个姓邓人家在火宫殿做出了名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邓姓家传的一位能干媳妇把红烧猪脚的名声越做越响,其店名就叫“邓春香”。龙脂猪血最有名的是一胡姓人家做的,在猪血中佐以小磨麻油与葱花,吃时鲜香爽口。火宫殿还有一些小吃,如白粒丸、八宝果饭等也是很有名气的。

火宫殿的庙会也是出了名的,每年大年初一和六月二十三火神菩萨生日,这里都唱戏三天。此外,善男信女平日许了愿的,到时也要唱戏酬神。

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长沙一场人为的大火,烧了五天五夜,火神爷也自身难保,火宫殿被全部烧毁了。唯有大门前一块石质牌坊保存完好,那牌坊呈山字形,上面描金绘彩,光彩夺目。抗战胜利后,火宫殿得到简单的恢复,但规模比以前大为缩小。

1966年,祠堂庙宇遭到破坏,北京来的红卫兵也来这里“破四旧”,并说臭干子是腐败食物,要砸他们的锅。职工们怎么也说不清,便搬出毛主席来说事,他们向红卫兵说起青年时代毛主席曾多次来这里吃臭干子,1958年重来时还作了“臭豆腐是劳动人民的食品,火宫殿是群众喜爱的地方,一定要把它办好”的指示,红卫兵听了才悄然离去。

改革开放以后,火宫殿经过几次重修扩建,现在宫殿式的朱红大门又重现人们眼前,那块精美无比的牌坊依然安放在大门顶上。主殿火神庙、配殿财神庙、弥勒阁以及戏台都已复原。在大坪的左面又增建了一座典雅而宏伟的美食楼,取代了从前的小吃棚屋,餐饮环境较前大为改观。小吃依旧品种繁多而制作精美。

▲火宫殿夜市

火宫殿的庙会也强势回归,并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八大小吃”的制作技艺也列入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庙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花样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成为文化强省战略中一款地标性明星产品,走向全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