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党员陈焕成的最后心愿: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医学事业

2019-12-25 16:02:10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戴凛] [责编:张岚]
字体:【

今年国庆节,陈老在医院看阅兵,胸前佩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受访家属供图)

一生勤俭节约,总是把优待留给别人,弥留之际,96岁的老党员陈焕成又作出一个决定: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为国家贡献最后一份力量。12月16日,重病的陈焕成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抓稳笔,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入党这天就是我的生日”

12月17日,记者前往医院探访陈老,说明来意后,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而护工悄悄告诉记者,由于病痛难耐,陈老其实已经几天都没有合眼了。

陈焕成出生于1923年,老家山西昔阳。他幼年失去父母,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由婶婶带大,7岁时开始在财主家做长工。

1943年9月,陈焕成参加游击队,帮助前线部队运送物资。然而命运多舛,一次,战友擦枪走火,他的右小腿被子弹击穿。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受限,他在病床上躺了半年,等待自然恢复。但骨质增生让他的小腿鼓起了一个“小山包”。

1946年2月22日,陈焕成光荣入党。因为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决定将入党这个特别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

1950 年,受组织指派,陈焕成南下湖南。“从醴陵到攸县,最后留在炎陵,一干就是30多年。”陈焕成回忆说,他曾在当地公安、交通、劳动、纪检等部门工作,1984年从炎陵县总工会离休。

在病房中,记者小心地掀开被子的一角,陈老已经严重变形的小腿让人看着很是心疼。而陈老却微笑着说:“这不是也好好地走了一辈子吗?”


70多岁时还扛锄头义务修路

陈焕成有4个儿女,都在株洲市工作并定居。离休后不久,组织安排陈焕成搬到了株洲市老干所休养。

陈老一到所里,就带领老人们掀起了一阵“学习风”。尽管陈老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每天坚持学习诗歌,向儿女借阅书籍,自己还买了一块小黑板,摘写和创作一些诗句,与其他老人分享。

女儿陈建秀回忆说,父亲整天都忙得闲不下来。1995年的一天,她去老干所看望父亲。“当时父亲拿着锄头在老干所大门前忙碌着。他说,路面破损,车辆、行人容易出事,自己闲着没事就过来把路面弄平一下。”

老干所负责人周立刚说,陈老还特别朴素节俭,没事就去周边捡拾瓶瓶罐罐,整理好送到废品收购站。“他说这些物品乱丢太可惜,可以回收利用。”

2005年,已是82岁高龄的陈焕成干了件更“奇葩”的事。当年,老干所对老人住所进行翻新装修,但是陈焕成却不乐意了,认为不必“浪费”。一天,工作人员到他家走访,结果发现老人房内的灶台已被他重新装修,他还打造了一个木质碗柜。陈老说,所里为其他老人住所装修,他就在楼下收集残余的砂石、水泥和木板,然后自己动手进行简单装修。他还捡回一根老树根,刻了件根雕作品。


对家人严格要求,善待他人

在陈建秀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对儿女一直很严格。比如,母亲总是不让孩子们做家务,父亲则认为,小孩子更应该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学会自力更生,体会劳动的价值。

而在陈建秀看来,父亲对待他人却显得宽容大度。十多年前,她为父亲买了一件很贵的羽绒衣,刚送去时,父亲就说自己还有很多旧棉袄,批评她太浪费。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父亲一直没有穿这件衣服,于是追问父亲为何不穿。父亲告诉她,自己在路边看到一个流浪汉在风中打着哆嗦,然后回家拿了那件羽绒衣,送给了流浪汉。

今年5月,陈焕成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这也是老人第一次住进老干病房。“不能浪费国家的钱,能省一点算一点。”病床上,陈焕成吃力地比划着,说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能为国家添麻烦。

“针头实在插不进去了,老人这才同意用留置针。”护工说,有一次,陈老翻看住院费用清单时发现,留置针的价格比普通针头要贵,于是一度拒绝使用留置针。此外,医院的推拿按摩等项目,他听说有报销后也不愿参加。


捐献遗体,作最后一点贡献

“入院不久后,陈老就经常和我提起,要捐献遗体,令人非常敬佩。”陈焕成的主治医生张慧说,陈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但总在为别人着想。

“我问父亲‘百年’后有什么要求,他说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捐献遗体,为国家作最后一点贡献。”陈建秀说,上个月,医生为老人体检后,确认其病情日渐危重。11月14日,禁不住父亲的再三念叨,陈建秀把父亲捐献遗体的想法,发到了家人的微信群。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留言道:“父亲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遵循满足父亲的心愿。”

“虽然心里不情愿,心情很沉重,但还是尊重父亲的决定。”儿女们说。

12月16日,陈建秀从株洲市红十字会领回了遗体捐献登记表。陈焕成要求家人把床头升起来一些,好让他能坐立起来。老人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抓稳笔,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名字写得有些变形,父亲一定要再写一次,以保证能顺利捐献。”

“我之前去医学院看过了,请你们放心。”陈焕成缓缓地说,他很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捐献遗体的新闻,为此自己还悄悄去了一趟医学院,向学校了解捐献相关情况。


【对话】

记者:您为何坚持要求捐献遗体?

陈焕成:以前看报纸上说,医学用遗体缺乏,有时甚至花钱都购买不到,影响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再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然走了,就把遗体捐给国家。

记者:父亲还有哪些让你敬佩的事情?

陈建秀:父亲退休前,单位机构改革,本来还有晋升机会的他主动让贤。他说,要让更年轻、更有文化的同志进入管理岗位,才能更好地提升单位管理水平。2008年汶川地震,一向省吃俭用的父亲,捐出了2000元。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