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男子突发急病来常德抢救,他的父母做了这样的决定

2019-06-03 15:34:57 [来源:常德新闻网] [作者:蒋文辉] [责编:张岚]
字体:【

“ 我们两个就一个独子,又生在农村

现在儿子走了,很孤单

但我们希望别人的家庭幸福

帮儿子完成器官捐献,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因为儿子的生命又得到了延续。”

5月31日,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ICU病房内

来自张家界慈利县的

一位58岁母亲张小兰(化名)说道

张小兰夫妇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赵新建的指导下填写相关表格并签字。

一天时间,就是生离死别

5月29日晚6点多,慈利县某村的张小兰和老公刚务工回家,36岁的儿子在家正准备做晚饭。儿子忽然说不舒服,感觉一股气憋在身体里难受得狠,晚上不想吃晚饭了,说完就直接往卧室里去了。

张小兰很担心,问儿子是哪不舒服,想帮他摸一下,儿子回答现在身体碰都不能碰,特别难受。没过多久,儿子头上开始冒冷汗,张小兰赶紧去给儿子拿毛巾擦,一擦的时候发现汗是冷的,身上都几乎湿透了。再过了一会,儿子嘴里流着口水,不省人事。张小兰赶紧拨打了县里的120急救电话。

”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儿子以前体检时身体也都正常!在送往当地人民医院抢救时,儿子的心跳骤停了3次,医院建议连夜转诊上级医院,要越快越好。”张小兰回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5月30日早上患者转入市第一人民院ICU抢救。 “儿子现在独身,还没有生小孩,我们还等着抱孙子的!”朴实的父母只想做最大的努力。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ICU副主任医师陈智峰介绍,患者送到医院时已经神志障碍深度昏迷,没有自主呼吸,血压全靠药物维持,考虑已出现了脑死亡。因为患者身体状况导致检查受限,具体病因无法下出结论,脑血管意外、脑干出血以及食物中毒都有可能。

此刻的张小兰夫妇悲痛万分,一天时间,就再也不能和儿子说话了。

希望儿子的生命能延续

儿子在医院期间,张小兰夫妇在悲痛之余了解到器官捐献。张小兰夫妇认为儿子才36岁,就这样离开人世太可惜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很舍不得,认为器官捐献是儿子生命的延续。

“儿子的器官在他们身上,我们觉得很好,他的内脏还是活着的,就像儿子还存在着。”张小兰的丈夫说道。

在农村一些人的观念里讲究入土为安,器官捐献的观念很难接受。可张小兰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器官捐献是国家提倡的很光荣的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让更多人接受这种观念。

“张小兰以前是村里抓妇女工作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明。”赵新建说,两老都非常善良,也很有境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尽管身边有人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张小兰却坚持只生了一个孩子,就是为带动村里计划生育工作做表率。自己跟张小兰夫妇宣传了器官捐献政策之后,他们只沉默不语一小段时间,就表示儿子如果真的救不活了,能救几个人命,挽救几个家庭也同意。

张小兰告诉记者,儿子平时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儿子也会接受的。儿子以前在广州一家模具公司上班,生活中经常帮助他人。后来回了老家,每天给父母做饭。因为老家周边是山区,比较偏僻,一些邻居出行不方便,可儿子只要有空就会用摩托车他们带出去,半路上遇到腿脚不便的人都会带他们一程,不收一分钱费用。

“我希望儿子器官移植之后能去看望移植的人!”张小兰最后提出了一个请求。但是根据捐献的“双盲”原则双方家属是不能见面的,赵新建表示将会把受捐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告诉张小兰。

3名器官衰竭患者将获得重生

5月30日下午6点多,张小兰夫妇在医院填写了相关表格并签字,完成了捐献的流程。经专家评估及捐献前的准备工作,最终决定在凌晨5点实施器官摘除手术。

5月31日凌晨5时22分,捐献成功的器官肝脏和肾脏进入了国家分配系统,并根据一定的匹配原则,将挽救常德本地以及外地的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3人都会在当天完成器官移植手术。

最后一刻,两位老人看着儿子静静的躺在病床上,被医护人员从ICU病房护送至手术室,一直表现坚强的两位老人终于忍不住情绪,不停地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希望能够有奇迹发生,但儿子始终没能再看他们一眼,叫一声“爸爸、妈妈”。

“我们只希望接受器官捐赠的陌生人能够好好照顾身体,让儿子在这个世界上留得更久一些。”张小兰夫妇悲痛地说道。

两位老人失独之后的路还很长,帮助他人的人也应该得到他人的帮助。常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对老人进行慰问,同时做一些心里疏导工作。常德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还向两老介绍了一些低保和计生的政策,并表示会为两老申请当地的帮扶政策出力。

据了解,这是今年常德完成的第11例人体器官捐献。目前湖南省只有9家医院有资质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是在1994年开展这项手术的,也是全国实施移植手术最早的医院之一。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