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红十字会恒雁器官捐献志愿队:用爱的方式传递新生

2018-11-27 18:25:00 [来源:衡阳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蔡湘径老人在身患重病之前,就跟我提出了想捐献器官的想法,希望用这种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为他联系了红十字会恒雁器官捐献志愿队。去年10月初,志愿服务队指导老人在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上登录了相关信息,办理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谁想到今年4月他就离开了我们。”衡阳县演陂镇陇头村村卫生室医生李超军是红十字会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忆起往事,他的眼睛湿了。

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开展活动宣传器官捐献。图片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老人去世的当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省红十字会爱尔眼科的工作人员连夜赶往衡阳县演陂镇中心卫生院,向蔡湘径老人的遗体三鞠躬,表达对他无私捐献遗体、角膜的崇高敬意。

与蔡湘径、李超军一样,在红十字会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有一群热心于宣传器官捐献理念的志愿者,他们日复一日地奔波于社区、乡镇的大街小巷开展器官捐献宣传活动,希望号召更多的人自愿在逝后捐献自己的器官,用爱的方式传递新生。

成立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倡导生命共享

“我国每年有100万人进行肾透析,3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20万人死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这150万人中,约30万人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器官捐献者在自己生命逝去的那一刻选择以爱的名义延续他人的生命,这一刻我们唯有致敬!”市红十字会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周启动情地说。

2000年,周启的大姐因白血病去世,伤心之余,周启常想是否有什么方法能挽回大姐的性命。

后来,他通过多种渠道得知移植人体器官能够挽救他人生命,逐渐产生了捐献遗体的念头。他跟妻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妻子始终不同意。最后,妻子拗不过他,他还是与湘雅医学院签订了捐献协议。

“时下,医学院临床缺少解剖标本,医学科研缺少科研对象,优质的器官捐献能够延续许多病人的生命。”他希望更多的人也能这样做,于是他踏上了一条艰辛的宣传捐献器官的路途。

2013年9月,周启发起组建了湘南地区第一个器官捐献宣传团队——衡阳市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以“支持医疗、与时俱进,相信科学、传递大爱”为己任,带领数十人的团队开展器官捐献宣传活动,向群众讲解器官捐献常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需要帮助的人播下了“爱的种子”。

他们是一群热心于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器官捐献本是救人于危难的义举,但在中国这样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传统观念的国家里,宣传器官捐献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道路。”周启感慨地说。

刚开始,周启从周围的亲朋好友宣传。一次,他兴冲冲地跑到同学家里。他才提捐器官三个字,同学就翻脸了,几十年的交情差点破裂。又一次,周启试图说服外婆,外婆说:“只要你舅舅同意,我就捐。”但是舅舅一听就火了,指着他大吼:“你这个不孝的东西,你去问问,谁会同意!”此后,他转战论坛发帖呼吁,应者寥寥。但是他没有放弃,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宣传捐献器官理念。

后来,一位思想开明的堂叔听了周启的宣传,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后,最终与相关机构签订了捐献眼角膜与肾脏的协议。那一天,周启流下了泪水,说不清是欣慰,是惊喜,还是感动。

周启意识到,要想让更多的人参与捐献器官的公益事业,就必须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他想到了新闻媒体。同时,针对人们普遍不能接受破坏遗体的观念,他找到了捐献突破口——眼角膜。2013年9月28日,本报刊登了他的《眼角膜捐献倡议书》。《衡阳晚报》、衡阳电视台也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他还借助衡阳市义工协会、蓝丝带志愿者协会、“衡阳论坛”等公益机构的力量,以志愿者骑环保单车到社区宣讲器官捐献常识、义诊发放宣传资料、节目表演与器官捐献知识有奖抢答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器官捐献的公益宣传活动。

吕艳是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秘书长。工作之余,她就向身边的亲戚朋友讲解器官捐献的常识,每当志愿服务队一有宣传活动,她与队友们走上街头,向路人发放器官捐献宣传资料。吕艳跟记者聊起了宣传活动的成效,“那时,志愿服务队到衡阳各社区、乡镇发放器官捐赠宣传单,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宣传单,觉得这个事情很忌讳。后来,活动开展越来越多,群众慢慢接受器官捐献,其中有部分人愿意办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现在开展活动,有不少群众向我们主动索取资料,了解器官捐献的流程呢。”

在周启的带领下,衡阳市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逐渐发展壮大,目前拥有队员96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最小的18岁,50岁至60岁的志愿者占5成。医院、法律、高校、媒体、政府等相关专业人士纷纷加入,常年参加活动的核心层队员超过210人。

短短5年多时间里,周启先后自费2万多元组织各类宣传线下活动191次,受众近2万人。累计在电视、报纸、网站、户外广告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刑法》摘要、器官捐献相关法规等,达370次(篇);累计发放宣传资料9700余份(册),现场办理“中国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卡760余张,主动通过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协助签署并递交红十字会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89份。

2016年,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被中共衡阳市委授予“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7年,又荣获“湖南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

他们是一群传递新生的“爱心使者”

“今天是七夕节,我们夫妻俩想加入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把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是我们送给自己最有意义的七夕节礼物!”8月17日,我市某机关单位退休干部李勇(化名)携手他的老伴走进了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办公室,两人共同办理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我同事就是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我们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决定逝后将遗体和器官捐献给患者,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老人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企业职工杨慧(化名)一家五口人也加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杨慧的丈夫早几年前患了癌症,目前正处于化疗期,在生与死的博弈中,他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但因为信息局限,不知哪儿有器官捐献组织,也不知如何走相关捐献的程序。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介绍,杨慧和丈夫了解器官捐献的流程,也与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夫妻俩表示愿意把器官捐献给需要救助的人,双双毅然办理了器官捐献登记卡,杨慧的公婆与母亲被他们的爱心深深感染,也一同签下了这份“爱的协议”。

“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活动招募志愿者,我有幸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想为器官捐献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正读大二的大学生小萍(化名)是志愿服务队里最小的一名队员。她说:“每月志愿服务队都会有1—2次宣传活动,看到群众从不理解,到接受器官捐献,主动参与,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欣慰感!”

“恒雁自成立以来,已在衡阳城区11处建立了器官捐献联络点,先后组织40名志愿者与湖南爱尔眼库签订了眼角膜无偿捐献协议,19名志愿者与衡阳市红十字会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50名志愿者与医疗科研机构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2013—2017年,衡阳市器官捐献成功案例达99例,为2010—2012年的20倍;衡阳市红十字会、中国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受理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由2014年的累计100位,上升至现在的2000位;成功捐献器官的志愿者由2014年的5例,上升至现在的57例。”周启笑着说,我们定位“线”对“面”,“面”对“体”的宣传,近年来,市民知晓、了解器官捐献重要意义、法律法规提高了5%—8%,器官捐献签约率、器官捐献年度完成数直线上升,这意味着更多的人能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来源:衡阳日报 记者 翟瑜)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