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陈履生:郑小娟——时代的歌者

2018-08-01 14:00:2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郑小娟:时代的歌者

作者丨陈履生

(郑小娟《晒辣椒》 119x118cm 创作于2005年)

郑小娟是中国工笔画界著名的老一辈画家——在湖南,她身边的人几乎都是这样来看待她。而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来感觉还不是那么顺口,我印象中的郑小娟还没有到老的时候,因为她的画,哪怕是昨天画的画,依然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如她当年。但时间却是无情的,不知不觉中把她推到了老的一边。

中国的工笔画法自战国的帛画以及汉代的墓室壁画就已经显现端倪,可是,这种早期的画法与埃及法老墓中出土的绘画中几乎是相差无几。而中国的工笔画法能够在此后的发展中自成体系,完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坚守的结果,因此,在写意水墨画出现之前,这种工笔画法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主流,而且也拉开了与世界各主要文明国家绘画的距离,显现出了国家特色和中华风格。自水墨写意画形成了文人绘画的特色,并在元以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工笔画法则处在不断的衰落之中,并漂移到主流之外。然而,它在审美上接近大众趣味的特色,在基层依然有着深厚的基础,这一基础正是20世纪工笔画得以超越前代发展的可能。20世纪中期以来工笔画的发展是元以来在800年之后的一个盛期,其振兴的客观原因还在于它和新年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源自延安传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新年画创作运动促进了工笔画的发展。工笔画作为新年画的基础,而在新年画式微之后独立发展的工笔画,承担着填补年画退居其次之后的社会空间,仍然依靠的是群众基础,并在20世纪末期以来,依托于全国美展和新兴艺术市场的推动,工笔画的社会地位迅速攀升,完全形成了与写意分庭抗礼的局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此一时彼一时。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工笔画以及郑小娟这一个案,可以看到郑小娟不同一般的意义。郑小娟起步阶段的美术界实际上画工笔的画家是屈指可数,那时候,画的、教的、学的、展的等等基本上都得不到重视,尽管在各方面来看都是必不可少。其中相当一部分工笔画家是在工艺美术厂画一些出口换取外汇的工笔画,因此,工笔也和工艺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在传统观念里,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郑小娟这一代画家在艺术起步的早期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面对运动的高潮迭起,画墙报、壁画、宣传画、漫画、插图等与宣传相关的各类,真正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只能有很少的时间画自己想画的画,久而久之有相当一部人就被淹没在大众美术或为社会服务的时代潮流中。郑小娟幸运的是因为对绘画有着执着的热情,对创作有着不息的冲动,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敏感,对工笔有着深邃的挚爱,所以,她获得了成功。这四者是她成就的特点,也是她艺术的特色。

对于从小就立志要当画家的郑小娟来说,能够把少年的梦想延续到心想志成是非常不易的,因为有无数从小就立志要当画家的人消失在艺术的路途之中。无疑,郑小娟如果没有对绘画的执着的热情,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向人们展现的近60年的艺术路程,而将其作历史性的回顾则可以看到一路的风景也是春夏秋冬,更有风雨兼程。她有着为人妻为人母的劳累,也有着为人作嫁衣裳的奉献,这些都有可能消耗她的绘画热情。早在1959年,郑小娟19岁时就有工笔画《湖上新兵》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50周年画展”,此后,她不断创作,用创作来维系绘画的热情,用创作为绘画的热情来续薪添火,这也是她能够在中国工笔画界得以立足的重要的基础。20世纪后半叶的工笔画的发展主要是靠创作来显现它的存在,潘絜兹的《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启发了很多工笔画家。郑小娟就是这样以不断的创作丰富了她所处的时代,而当把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串联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她的生活态度,还可以看到她对生活所持有的独特的敏感——湖上、寨上是她创作的源泉。有着童年在山区、知青在湖区、下放在苗区这独特经历的郑小娟,将湖上的生活与寨上的风情定格在她工笔画创作的基本题材范围之内,表现了她与生活、与地域、与情感的关系,也反映了她在艺术创作中的情之所寄和心之所念。郑小娟的画和她的乡音一样有着浓重的地方特色,少数民族的风情,能歌善舞加上美丽的服饰,正如同黄永玉当年创作的《阿诗玛》插图一样有着特别的审美意义。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特殊的时期内,民族风情是一个时代审美突破的唯一可能,也是唯一可以展示审美的绘画题材,郑小娟所选取的正是契合时代又吻合她审美理想的现实。从生产生活到风俗节庆,郑小娟从生活中寻找亮光,所画是时代的民族之歌,悠扬委婉,飘逸回荡。由此联想到她最早发表在《湖南日报》上的《牧歌》,几乎可以将她定调为一个时代的歌者——她是时代歌者中有着自己亮光的一位佼佼者。

作为湖南工笔画群体中的一员,郑小娟以不断的创作而壮大了湖南工笔画群体的阵容,她还以其独特的工笔画语言丰富了湖南工笔画的内涵,并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工笔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像郑小娟这样的工笔画家为湖南工笔画的增光添彩,才有了湖南工笔画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的特殊地位。他们这一群体和黑龙江版画、云南画派等群体一样,具有重要的美术史的意义。郑小娟寄情于工笔画,并不是一般性的喜好,而在于她在研究和创作中所增加的对这一画种的情感。她在创作中磨练出了得心应手的表现能力,她也在创作中获得了成就的喜悦,所以,她爱不释手。郑小娟在数十年的工笔画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工笔画语言,那来自马王堆帛画和敦煌壁画的审美方式和表现形式,从临摹学习到消化吸收,从艺术传承到创作发展,在时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不同时期和不同系列的创作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郑小娟的很多画的构图都吸收了楚汉装饰图案中流动迂回的云的表现,其装饰性的方法赋予了他作品中更多的情感内容。装饰性是郑小娟艺术语言的主要表现,而抒情性则是其审美的最重要的特质。因此,她在现实题材中以装饰性的表现来塑造自我的风格,从勾勒、渲染到色彩的每一个环节,又以谨严中不乏机智的表现强化了女性的特质。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女性绘画有其特别的传统,只不过它是定位在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中对女性的一种特别的眼光,这就是琴棋书画等文的修养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的附加值,因此,审美以及品评往往和人以及家族有着自然的联系。而在20世纪的新中国社会中,女性绘画的特别意义往往表现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之上,这也成为时代的亮光所在。但客观来说,不同性别受到同样的教育,站在相同平台之上,像郑小娟这样的女性画家却是用画来表现自身的存在,而语言和风格上的女性特质同样也会给她带来另外的眼光,这就是她的母爱所散发的美的语言,酿造了她工笔画中所具有的特别的味道。作为美的歌者,她的亮光在这个时代中熠熠生辉。

(2017年6月19日于北京)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