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实践家杨蔚然:写作让我充实,我通过写作确立自我

2018-07-24 17:21:27 [来源:“可以”微信公众号]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杨蔚然

资深电视人、悬疑小说家、知名导演、影评人、编剧。

现任湖南电影频道副总监,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策划了中国最早影评栏目《先锋厅》。

2012年由其编剧、导演的电影短片《失魂记》荣获第五届新人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大奖。

2013年入选法国昂热电影节,获东京数字内容大赛第二名。

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失魂记》。

《失魂记》

有趣、悬疑

古有“荆刘拜杀”以记字结尾

今有《失魂记》

单从一个名字就足以见得传统文化对杨蔚然的影响

“失魂”是对于当下社会和人群的思考

人有魂魄,城市自然也有。

《失魂记》

记录了长沙这座城市十年间的变迁,

如果说人失去魂魄我们见过

那么,城市失去魂魄又会如此呢?

一切都应该可以从《失魂记》的字里行间找寻到答案。

杨蔚然是文艺的,

是善于思考的,

更是把想法付诸于行动的。

从写小说到做电影,再到写小说,

杨蔚然是从过于自我、狭隘的状态调整到适度地保持自我,开放地让他人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这是成功的。

他说:“我一直以来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作家、编剧,而不是导演。相比用影像去呈现故事,我更想做一个故事的制造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他找寻自我的重要途径。

▲导演杨蔚然与法国艺术家gloria女士

自2013年2月杨蔚然从法国回来后便反复在做一件事:向人们解释他的行为。这是他首次面对媒体如此频繁、重复地回答自己在欧洲的拍摄动机,但是他并不厌烦反而乐于此。他希望有过电影梦的朋友能通过他的回答找到自己行为的动机与安放之处。

他不曾想过这么小的一个故事,

这么小的一部影像格局,

竟能引发受众如此大的兴趣,

这完全是他意料以外的事。

在法国,他带着诚恐,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但的确是他多虑了,因为他确实搞对了一件事,他用自己的影像说了一个东西方都可以懂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还是一句有哲理的话,那么,这便是我的追求了:一部可以看到自己的电影。

“普世”是什么?

是高票房?

是人性深度?

还是打通东西方的通行证?

我想都是也都不是。做为电影作者最大特征,他真的应该是不为故事而故事地干,他一定是要通过故事的壳去告诉别人他的观察、提练、思考的人本问题。

最初进行故事创作时,杨蔚然要阐述的是一位女性把自己的幸福赌注搁于皮囊、姿色、美丽指数上,那么生活往往给予的是尴尬的结论。因为这是一件二律背反的命题的命题,你越寄托于和时间死磕的事儿,越不靠谱。

“我依然玩着隐喻。我我这时是意识到好看的故事,它只能也一定是个壳而已,并不是我的终极追求。”

2011年,因为与朋友的一次聊天,聊着就聊到要他拍片。

于是尘封多年的电影梦就此实现了,机会来了,这一次他是一定要行动了。

朋友的鼓励,剧本的最后敲定,就这样,开始着手一切了。

杨蔚然要通过影像去讲这样一个故事,用自己多年对电影的理解去讲,用心去讲。

他有自信,这不会是一部毫无灵魂的作品。

“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失了魂,我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是否会,至少我是会的,一旦我丢失了我的理想,沉溺于没有追求,没有思考的物质生活,我会失去了存在的感觉。一旦错过了好故事,错过了职业的敏感,错过了可以使用的资源去成就可以做的事,我会责怪我自己,那一定不是错怪。”

好在进行的过程没有想象中糟糕,

杨蔚然的举动也得到了供职单位领导的支持,他们经常关心电影制作的进程,

这才让杨蔚然发现,原来天天与他共事的这帮人也是那么的文艺老中青年。

考验人脉的时候到了,

长沙的全社会好象都在为他的拍摄开放着,

餐厅、宾馆、画廊、民居等等全没返口打,

低成本的小片就在他们这一帮无经验有想法,无钱有干劲,无睡眠有梦做的电影人手中

坎坎坷坷虐心虐身地完成了。

他完成了自己的“电影梦”,一个轮回,他回归到作家,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只有写作让我充实,我日常没有停止观察与积累,那些人物一旦被我调出来,就会非常鲜艳地跃然纸上,让我有存在感。可以说,我通过写作确立自我。”

一个善于实践、思考、且善于找到本真自我的人,是有生命力的。

那么问题来了,

他为什么要拍《失魂记》?这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他想通过这个故事出传达给受众什么?

一面是作家,另一面是导演,他该如何平衡?

让我们一同关注,回归作家的艺术实践家——杨蔚然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