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荫家堂

2018-07-25 09:32:0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荫家堂

作者丨陈惠芳

(图片来源:云邵阳)

荫家堂,多么美好的名字。财源广进,荫庇子孙。

190年前,当申承述兄弟开始兴建荫家堂的时候,当邵东的生意人将大米推销大江南北的时候,他们绝没有想到竟然成为名动天下的邵商之开山鼻祖。

这座位于湖南省邵东县杨桥乡清水村的荫家堂,布局谋篇,堪称大手笔。

当年,申氏兄弟站在荫家堂前,望着白花花的大米运向四面八方,是何等的豪情!背靠凤凰山,涉足蒸水河,眺望佘湖山。山水之间,商机无限。

“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兄弟修新屋一座,四进六横,愿后人悠久无疆。述记。”申承述浓墨重彩处,飞起了一群志在高远的大鸟。

深秋时节,我邂逅了厚重的荫家堂。我刚刚登临了佘湖山,举目四顾,心旷神怡。薄雾之中,山脚下的荫家堂像一段若隐若现的传奇。

190年了,荫家堂坚守着。在风雨之中,保持着南北纵深、东西横贯的通透式格局。那条悠长的走廊,犹如时光隧道。家相通,人相连。邵商鼻祖以开放的姿态,展示豁达、包容的胸襟。

一些细节腐朽了,一些情节松动了,但荫家堂依旧是韵味深长的诗篇。

七八十岁的老人,三三两两,散落在荫家堂,淡然地注视着山外来客。几个孩子在磨得像一面镜子的青石门坎上,旁若无人地写作业。不见一个壮丁,不见五大三粗。

步入正堂屋,仰望天空。一个奇迹凸显在飞扬的目光中。正堂屋两侧墙顶,竟然绘有一座英式座钟!

凝固的时间,镶嵌在天蓝色之中。190年滴答至今。

190年前,走南闯北的申氏兄弟,描绘着西方物饰,对西方文明情有独钟。东西文化,如此协调地呈现在偏远的邵东民居。邵商鼻祖的开阔视野,为层出不穷的邵商注入鲜活的基因。由东而西的邵水,突破由东而西的惯例,暗示邵商“逆流而上”,敢为人先。

荫家堂就是邵东民营经济发展史的个性版本!荫家堂就是邵商的朝圣之地与精神殿堂!

荫家堂又名“108间”。某一间房子,走出一位70余岁的老妇,一鸣惊人。她毛遂自荐:“我会唱歌。”一曲《牡丹之歌》,被地道的邵阳话演绎,声音有些嘶哑,显得痴迷。歌毕,她走到正堂屋,指着一口棺材说:“我会睡在里面。”言谈举止,透露着令人叹服的从容。

190年的荫家堂,是一个修炼堂。

荫家堂外,一位年轻人正在绘画。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围观着,并指指点点。身边的一对南瓜,很随意地长在地上。

庭院深深,秋色深深。我轻轻离去,身后飘来一阵走调的歌声。

还是那首《牡丹之歌》。

2013年10月18日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