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谈丨揭秘郭贝贝:一个舞者的传奇

2018-07-05 21:27:14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揭秘郭贝贝:一个舞者的传奇

作者丨王真波

一群仙女翩翩起舞来到人间,看到美丽的水乡景色,停住了脚步,月光下,她们嬉戏、沐浴、吟唱。晚风拂江南,月儿挂树梢,杨柳轻轻摆,轻轻摇;云路钟声响,渔歌阵阵飘,风铃夜色映湘江,湘水涌春潮,涌春潮。这是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指导老师郭贝贝和她的学生们表演的群舞《湘江浴月》画面,美轮美奂。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2014年2月16日。这天是农历正月初七,刚好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郭贝贝和她的学生在法国巴黎的互助之家剧场为旅法侨胞送去新春礼物——一场充满中国年味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问文艺表演。

在这次欧洲5国慰侨巡演中,郭贝贝和她的学生除了表演《中国瓷》《水乡浴月》两支舞蹈外,还承担了整台晚会其他节目的伴舞。《中国瓷》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演员在舞蹈中完成红、黄、青三套服装的变化,神奇的变装让海外侨胞以及外国友人发出阵阵惊呼,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还跑到台下来询问变装的“奥秘”。

一 、1980年,郭贝贝出生于湘潭钢铁公司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由于小时候身体不好,父母决定送她去跳舞。“另一个原因,是妈妈也热爱文艺。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家庭的熏陶很多。”郭贝贝说,从7岁开始学习舞蹈,后来考入艺术学校、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最后来到中南大学任教,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舞蹈。

24岁那年,她回到湖南,一边做中南大学音乐舞蹈系的青年教师,一边编创舞蹈。“刚开始一穷二白,没钱买头饰,把卫生纸搓成一根根“麻花条”,歪歪扭扭给学生们盘一脑袋;没钱做服装,到学生宿舍借几条白床单,用塑料绳捆在腰上,翻下来就是裙子。

2008年5月12日午后,郭贝贝在中南大学老校区一栋老楼里休息,突然感觉到地板在震动。没多久,就听到新闻里说汶川地震了。那一个月里,她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幕幕灾后的景象,深深地被触动。一个月后,她编创了两个舞蹈节目——《生命》和《殇》。

《生命》的开场,音乐节奏和舞者的肢体都模拟心脏的跳动,紧张的、有力的;而《殇》的开场,舞者躺在一张张白色的宣纸下,随着音乐宣纸慢慢升起,像一朵朵白云,舞者穿着裸色上衣、白色裤子,在地面上缓慢舞动,像圣洁的灵魂。“《生命》是送给所有活着的人,灾后人们都需要心理重建,要有鼓舞他们的力量。”郭贝贝说,“《殇》则是献给亡者的诗,我觉得有一种超度的意味。”

《生命》获得2009年湖南省艺术节金奖,成为郭贝贝回湖南后第一个在全省打响旗号的作品。后来每一次的编创灵感,都来自郭贝贝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乡恋》中,郭贝贝融入湖南地花鼓的元素,编了一支“不太像年轻人编创”的舞蹈。“我的专业其实是现代舞编导,但这些年出国的机会比较多,

发现国外的艺术都很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我们本身有很好的东西,但没有好好保留下来,很多几乎都失传了。”郭贝贝觉得,有义务去传承湖南的地域文化,如果编了这个舞,有人在跳,它们就活下来了,“就像养一棵植物一样,我想做的就是播种的事。”

舞蹈中,男孩子们穿着白衬衣、蓝布裤,做着运球、投篮的动作,戴花头巾的女孩子们在旁边投来爱慕的眼神。“与舞蹈有一点点出入,我母亲是城里妹子,当时是下乡知青,父亲是真正的乡里伢子。”郭贝贝笑,“父母后来离异了,但编这支舞蹈,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

“父亲去年查出来癌症晚期。我父母得癌症都是不经意间的,让我觉得人的生命真的非常脆弱。所以我很珍惜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出去玩。我觉得自己浪费不起。”郭贝贝说,“我算幸运,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身边的人都在支持我,现在老公也全力支持我。我从小喜欢它、选择它,从来没有离开过它。现在喜欢看画展、美术、读书,都是因为热爱舞蹈。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仅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比赛和文艺晚会日益增多,而且个人的音乐会与书画展览也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可谓一片欣欣然。但是,湖南本土舞蹈家的个人作品专场演出简直凤毛麟角,少得可怜。这相对其他艺术门类而言,明显是滞后的。

2014年6月5日晚,“湘灵”—长沙市校园文化进社区活动暨郭贝贝原创舞蹈作品专场在长沙人民会堂荣耀举行,现场人气爆棚,“一票难求”,引起省市领导与文艺界的高度关注。全场9个原创舞蹈作品,通过形象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肢体语言较为完整地诉说了多个发生在当下的真实故事,深情脉脉,神韵拂拂,技艺杠杠,加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犹如夏日刮起一阵凉爽的风,瞬间唤醒观众审美的视听感官,令人倍感亲切、新鲜及感动,久久难忘。

郭贝贝专场的宣传册上,没有出现她的照片,只有一个看起来十分抽象的名字。但参演的每一位学生都拍了一个正面镜头,宣传册上注明了每个人的名字。“别人觉得节目好就行了,吃着鸡蛋不用知道老母鸡是谁。”同年,她被评选为湖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她说,她希望做舞坛的一朵兰花。

三年前,得知妈妈确诊为癌症时,郭贝贝已怀孕7个月。她挺着大肚子,每天去医院照顾妈妈。彼时她和丈夫买下了一套房子,生活刚刚好转、开始步入正轨,“妈妈一辈子都没住过大房子。可是很突然地,她就患上了这个病。”

母亲去世后,郭贝贝决定编一支舞蹈献给她。可她的学生都是中南大学艺术系的年轻女孩,由她们出演的“妈妈”总让郭贝贝觉得“缺少点什么”。再三考虑后,她找到了长沙一个民间艺术团体——阳光艺术舞蹈团。“她们本身都是妈妈,更能真实地传达出妈妈的内心情感。”但重新带一支非专业的队伍,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心力,“每周排练五天,我要求很严格,她们都很怕我。”

在舞蹈中演女儿的三位女生,每次在排练这个节目后,都会自觉地打电话向家人问候。一个学生在微博里这样写道:“《妈妈的光阴》让我们再次回归了人性本质,我们应该感恩,活在当下,享受亲情。”一位家长打电话给郭贝贝说,她的孩子懂事了,感谢老师的言传身教。

舞台上,音乐声起,小女儿和妈妈在欢快地嘻戏;渐渐地,女儿长大了,进入叛逆期,和妈妈出现紧张的对峙;当女儿学成归来,病魔却夺走了母亲的健康,女儿懊悔不已,只能靠回忆来追寻妈妈的影子……舞台下,许多观众早已潸然泪下。

现代文明的侵蚀是迅速的,但她坚持认为,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郭贝贝说,传统与现代结合,这正是自己追求的“新东方美学”。也许,正是这样一场期待已久的精彩演出,让人看到了原创舞蹈作品的别样面貌与巨大魅力,感受到了眼下这个“黄金时代”里艺术原创的可贵及对原创的敬重,从而使得一向漠视舞蹈的省会主流媒体争相聚焦报道,文艺类权威期刊和网站连篇累牍刊发评论与演出照片,一时间在文艺圈掀起波澜。与此同时,这场演出的真正主人、这位毕业于中国舞蹈界“黄埔军校”——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编导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音乐舞蹈系舞蹈专业讲师,全国素质教育高级舞蹈教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国家级考官,曾在全国、省级原创舞蹈大赛中屡屡斩获金奖的舞蹈天使——郭贝贝,亦以惊人的实力像楔子一样优雅而深深地钉入了三湘艺苑,钉入了三湘舞坛,成了舞蹈湘军中一位典型的“神女”。

三、如今,舞蹈已成为郭贝贝的一种语言,成为她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她特别讲效率,每天早出晚归,“早上7点起床,365天最多一两天睡过头。学校门卫常笑我每天跟他一块上班,说很多工作都是我们一起完成的。”

“雌雄同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学生们对郭贝贝的评价。在她们看来,郭贝贝既像姐姐、像妈妈,又是一个严厉的老师、战斗力超强的女汉子。她做得一手好菜,会做饼干、烤面包,会将刚刚煲好的一大锅甜品直接端到学校,会在3月3日一次煮60只鸡蛋给学生吃,也会在排练时因要求严格突然凶起来。

2014年,郭贝贝开了一个个人专场,整台晚会准备期仅仅花了3个月时间。但从平面设计,到灯光、舞美、服装甚至宣传册,都由郭贝贝亲自设计,一手包办。“平时除了喝点茶,我不怎么消费,衣服、裤子甚至家里的花草,都是淘宝上买来的便宜货。生活像现在这个样子已经足够满足我自己了。”郭贝贝说,“但我舍得在学生的演出服上花钱,有时一套衣服一两千。”

虽然现在能请得起服装设计师,但郭贝贝还是坚持自己设计。“每个舞蹈的服装都要花心思,不是简单地抄袭过去。”郭贝贝说,“我外婆是做裁缝的,我大学之前的衣服都是家人做的。我对布料、裁剪都很在行,自己跑面料市场,给我做衣服的师傅都说不敢蒙我。”

据悉,配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南大学舞蹈系应国务院侨办邀请将于2015年2月13日至24日参加“中华文化大乐园——优秀才艺学生交流团”访问澳大利亚,。据郭贝贝透露,中南大学舞蹈系将派出由她带队,成员有欧阳瑞芷、向超、夏玥、智钰璘、贾蕊等5人出访,她们将表演苗族舞蹈《水姑娘》及郭贝贝老师原创敦煌舞蹈《吉祥飞天》。

《吉祥飞天》是郭贝贝继仙女般的《湘江浴月》后,推出的新作。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使得“五媚娘”更加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真乃“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目前,为了赴澳演出更加完美,姑娘们正在紧张的彩排之中。

此次赴澳演出,将加强中澳之间的联系,“舞媚娘”们衣裙飘曳、腰姿柔软、绰约多姿,尽展中国美,中国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播与推广,期待她们演出成功。

(作者:王真波,资深传媒人,作家。曾任中国民族报湖南新闻中心主任等职,现为楚风文学季刊执行总编辑,纳税人报社组版编辑,主任编辑。)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