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人蔡申熙:轰轰烈烈的少年革命家

2017-11-24 12:03:00 [来源:株洲晚报] [责编:吴名慧]
字体:【

18岁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26岁在战役中负伤牺牲,醴陵人蔡申熙的一生短暂而传奇,他屡有战功,原本能有一番大作为,却在命运手中戛然而止。

英杰之气,年少即有显露。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时,蔡申熙才十三四岁,但他在学校时就已走上街头发传单,做演讲,积极进行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人物简介:

蔡申熙(1906—193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起义部队师参谋长,红15军军长、4军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杨军校校长、第25军军长等职。其革命生涯虽短暂但轰轰烈烈,成为了革命事业中永恒的丰碑。蔡申熙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

“五四”活动:

当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并在湖南掀起反帝发封建的浪潮时,蔡申熙积极投身其中。常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如抗议教会洋人的横行霸道,提倡国货,反对洋货,参加游行,发传单、写标语,进行街头演说等等。

少年时期:天资聪颖,小学时连跳两级

蔡申熙身世曲折艰难。蔡申熙家几代贫苦,祖父曾沿街乞讨,父亲蔡志廉带全家人靠佃耕地主的庄田过活。

虽然贫苦,但父母仍节衣缩食,供长子蔡申熙读了私塾。蔡申熙天资聪颖,记忆特好,在读初级国民小学时,连跳两级,只用两年就完成了初小四年的学业。

13岁时,蔡申熙家里再也供不起他读书了,父母让他停学谋生,并先后送他去学道士与“郎中”。可那些人不仅不教他本事,却天天叫他放牛、喂猪,还经常受骂他。受不了折磨的他,屡屡跑回家,父母虽然疼他,又盼他学成后养家糊口,只得狠心把他送回去。

在蔡申熙多次跑回家后,父母答应了他在家务农的请求。

“五四”时期:十几岁就参加游行、发传单,做演说

蔡申熙读书时以成绩优异闻名乡里,对于他辍学务农,当地的老师和有识之士都觉得可惜,都劝说他父母继续送他上学。可依蔡家的情况,实在无能为力。蔡姓族里长者,为改变蔡姓在当地屡受大族欺凌的地位,想培养一个“为族争光”的后代,于是决定由蔡氏公堂提供蔡申熙的上学费用。

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下,当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并在湖南掀起反帝发封建的浪潮时,蔡申熙积极投身其中。

蔡申熙得到继续上学的机会后,他考取了醴陵县立中学,这一年蔡申熙15岁。

入学后,蔡申熙常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如抗议教会洋人的横行霸道,提倡国货,反对洋货,参加游行,发传单、写标语,进行街头演说等等,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痛快。寒假回到家他便邀集邓文仪等几个同学,先后在附近王仙镇、枧头洲等地,焚烧了几家商店的日货。

悲壮结局:参与创建红十五军,26岁牺牲前仍在指挥战斗

1920年,蔡申熙进入县立中学读书,期间与左权、宋时轮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1924年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7月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营长。1926年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营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之后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任团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随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会昌、三河坝等战斗,并任叶挺部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到上海,在中央军事部工作。

24岁时,蔡申熙即任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并任军长。不久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同年12月到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月率部与红一军会师并合编为红四军,任第二师师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等职,率部参加了磨角楼、新集等战斗,在战斗中右臂负伤致残。同年5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等职。年底任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先后主持了4期教学,为鄂豫皖苏区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32年7月,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严重受损。蔡申熙于危难之际任第二十五军军长,重整部队参加反“围剿”作战。同年9月,率部掩护红四方面军西撤,10月9日在战斗时腹部中弹,他仍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作战,直至牺牲,年仅26岁。(采写整理 记者 李军)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