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采丨欧阳觉文:湖南花鼓戏中【西湖调】的“亲戚”

2018-04-08 11:06:43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湖南花鼓戏中【西湖调】的“亲戚”

作者丨欧阳觉文

花鼓戏是曲牌联缀体音乐,开始仅有几个由湖南民歌发展的原始曲调,前辈花鼓戏艺人(民间作曲家),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运用“一曲多变”的规律,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曲调。并且相传了一套曲调发展手法,他们用了一些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如“变手法”、“改尾巴”、“换骨头”、“翻上去”、“落下来”、“把板眼扯烂或挤拢”等等。所谓“变手法”,是转调与变奏的结合;“改尾巴”、“换骨头”,是改变调式和骨干音;“翻上去”、“落下来”是音程上下移位;“把板眼扯烂或挤拢”就是节奏的扩展或压缩。前辈艺人就是用这些手法,发展`丰富了花鼓戏曲调。当然,他们也吸收融化了外省的民间音乐和其它剧种的音乐,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现有花鼓曲调三百多首,常用的有八十余个。

以【西湖调】为例,我们分析它的发展脉络,为我们花鼓戏音乐创作打开思路。下面是【西湖调】的基本唱腔:豆腐块结构,上下过门和上下唱腔各四小节。可用于叙事,说理等,有时,一个大型传统戏就用这一个曲牌完成。

这个曲调不变,情绪高昂的时候或花脸的唱腔怎么办呢,就必须音往上走,变成翻上去演唱的【翻高西湖调】。

如果表示低沉的情绪,就用落下来、低音演唱【低唱西湖调】。当然要将速度改为慢速,用悲切的感情来演唱。此处仍用梁山伯的词。

老艺人的发展手法是很丰富的,舞台上角色不同和情绪的千变万化,它就有音乐上的不同发展手法和不同的旋法特点。唱腔改了,过门改不改?同样也把过门改了。这样,就制造了一个曲调群体,它不是用板腔体的手法去发展,而是用曲牌体自己的方法去发展和变化,就成为各种不同速度的一个一个的曲调。如:有压缩的叫【快西湖】,将速度加快,就有急切的情绪了。再压缩,就变成【三流调】,四分之一的拍子,紧张、急促。

慢的演唱叫【慢西湖调】,如《刘海戏金蟾》的众狐仙游山,就是【慢西湖调】。

【西湖调】延长加花,就成了【梁山调】。请注意,这只是分析,并没有历史文件可以参考,花鼓戏的历史记载都很少,何况花鼓戏的音乐部分呢。请看看【西湖调】的上句,一句唱用两个小节,而【梁山调】用四个小节,发展是那样明显。

【梁山调】基本是男声唱腔,有男子的阳刚之美。换成女声,表现那种妩媚、秀丽,这【梁山调】就不能适应了。不知何处的老艺人用换骨头的方法进行了演变,就变成女声演唱的【花石调】。为了对比,还是用这首词来填唱。

【礼陵花石调】就是前过门有一点不同,积极、向上。

【花石调】有不少同类,这里也抄一个曲调,如【西调】:

【花石调】可以将原来的唱腔基本不动,把弟二句唱腔的调式改一下,就变成比较悲切的【烂板子】了。唱腔的风格还是【花石调】,但它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于各个角色之间的衔接。如《小姑贤》中桂妹与嫂嫂,处境不同,性格各异,三个四句唱腔的联接,真是天衣无缝。桂妹的唱词是:我在绣房绣花绫,忽听得妈妈娘叫一声,将身且把草堂进,嫂嫂罚跪为何情。这四句用的是【花石调】。紧接是嫂嫂唱:桂妹有所不知情,妈妈无故把气生······一个是受宠的小姑,一个是受磨的儿媳,儿媳再用【花石调】就没有道理了。聪明的老艺人将过门加花 ,速度放慢,调式主音改“1”为“6”,改造为【烂板子】。

如果用移位的方法,【梁山调】就变成了【产子调】,调性也发生变化,大筒的定弦由“2/6”改为“1/5”弦,速度变慢,情绪由欢快变为压抑、无奈。

上个世纪,有西洞庭湖来的花鼓戏班,他们的许多节目老唱一个曲调,人们称这个曲调为【西湖调】。在洞庭湖,有横无际涯的湖水,也有一望无际的稻田,车水号子是那样的宽广辽阔,那就是【西湖调】的前身也未可知。其实,在不同地区,都有类似的曲调出现。它来自何处,无从可考,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上句唱落“5”,下句唱落“1”,都是宫调式。它们有不同的名称:

宁乡有【宁乡正调】:

湘阴有【湘阴调】:

与它相近关系的有【一字调】:

还有【快一字调】:

它的发展还可以调式主音和骨干音的互换。本来上句唱落“5”,下句唱落“1”。它要反其道而行之,上句唱落“1”,下句唱落“5”,结果,调式改变了,变成了徵调式,“5”为主音,“1”为属音。这是传统戏丑角的唱腔,写一个丑角要把姨娘接回来,也就把它命名为【姨娘调】,曾在 《南庄收租》里,用作大少爷李洪信的唱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也打开了我们的创作思路,我们以此方法发展【西湖调】为四句式的唱腔,左希宾老师在《野鸭洲》中就运用过。

【姨娘调】:

压缩减化就成了【快板调】:

还有【下湖调】、【哀川调】等,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在湖南花鼓戏音乐的创作中,认识前辈艺人的智慧和若干年的集累发展,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我们还可以更具创造,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使我们的湖南花鼓戏音乐更具时代特点。

有人认为,这个家族的曲调能不能用在我们一个唱腔之中,就像板腔体的剧种一样,曲调统一,发展板式?我们尝试过,不成功。象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是。我们违反了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类不同类型音乐的基本规律。他们虽然是一个曲调变化而来,演变出来的曲调有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就像人一样,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不能等同看待。在每一个曲调里去找出他的特性,再进行发展,发挥个性,这样做,成功率就高许多。

戏曲音乐是非常复杂的,而又是要非常细致研究的一项工程。特别是湖南花鼓戏,前人没有什么记载,要靠后人去挖掘和研究分析。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性认识,供搞湖南花鼓戏的人参考。

2012-9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