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采丨欧阳觉文:“换骨头”创作手法在花鼓戏音乐中的运用

2018-04-08 10:49:5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换骨头”创作手法在花鼓戏音乐中的运用

作者丨欧阳觉文

“换骨头”,这是便于形象地说明问题,便于记忆又通俗易懂而使用的名称。实在就人和动物的骨头来说,除非受伤,由医生按原样进行更换,假若,把肱骨换到股骨的位置,使四肢变形,都会骂医生是蠢货、发疯,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是借其意而说明问题。

我曾经说过一种观点,花鼓戏中的许多曲调,以四个音为骨干组成,由于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四音组合,也就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四音组合,也就有几种不同风格和特点。如果在某一种四音结构中,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骨干音进行更换,也同样会出现不同色彩。

这种四音结构,我们尚且看成为四根骨架,其中的一根斢换上了不同质量、线条、色彩的另外一根,使整个形状发生变异,这就是我要说的在花鼓戏音乐中使用的“换骨头”手法。

“换骨头”是花鼓戏音乐所特有的一种创作手法,也是本来就存在的,老艺人已用过的一种方法,并非今日新创。

【梁山调】与【花石调】,是花鼓戏的传统曲调,解放后,并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手,对它的四个基本乐句的老调进行过改造(新编除外)。两个曲牌的乐句落音、旋律走向、中间的许多音符都是一致的,而区别是,【梁山调】是男声唱腔,【花石调】则是女声唱腔。如果研究这两个曲调音符结构的话,【梁山调】以角音为多数,【花石调】以商音为多数,在遵循这样一个以什么音为多数的结构在演变着,在【梁山调】中是“3”,在【花石调】中是“2”,也就是骨干音的变换。

现具体分析下面的曲调。(为了对比,用同样的词演唱)

先举出两个曲调演变前后的音符数:【梁山调】的四个乐句,共有85个音符。【花石调】为了使旋律变得柔和,适合女声演唱,增加了10个音符,共95个。【梁山调】通篇由四声结构,角音最多,28个,宫音20个,羽音19个,徵音16个。【花石调】由六声结构,最多是商音,29个,角音19个,羽音17个,徵音16个,宫音9个,变宫5个。

这不是在做最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而是要认真来思考这个问题:它们两者之间的结构、落音差不多,为什么会色彩各异,为什么会变成男女声各用的曲牌?这样拆开过过细,从数字来证明,【梁山调】是以角音为最多数目来结构的,而【花石调】是以商音为最多数目来结构的,主要骨干音的改变,它们之间才会出现差异,出现不同色彩,出现不同用途的两支曲调。

我在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分类上,曾提出一种观点,由“羽、宫、角、徵”四音为骨干结构的曲调,都归属于川调类,由“徵、羽、商、角”四音为骨干结构的曲牌,称洞腔类。【梁山调】本身仅由“羽宫角徵”四音结构,无疑是川调类的曲调,而【花石调】就其音符多少来说,它是以“徵羽商角”为骨干来结构的,所以它具有洞腔色彩,但基本骨架又与【梁山调】相似,只是重点骨干音发生了变化,而调式仍是宫调式,所以,它又有川调的色彩。就其音调色彩来说,它是具有洞腔色彩的一种川调类的曲牌。

从老的两个曲调中间,可以看出“换骨头”的手法早已有之,其实,这种以以商代角的作法,不仅是这两个曲调,有许多曲调的某些落音,可以看出痕迹。

问题的研究,往往是总结过去,为利用于今后。学习花鼓戏音乐传统的创作手法,是为了今后的创作。我们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来研究“换骨头”和运用“换骨头”的。

湖南花鼓戏的【十字调】是由湘潭民歌变化而来,自有湖南花鼓戏,就有【十字调】。将它用在湖南有名的花鼓戏剧目《刘海砍樵》之中,不管是刘海唱,还是胡秀英唱,都是非常切贴的。它粗犷、洒脱,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平易近人,朗朗上口。无怪乎湘潭出去的大音乐家黎锦光,把【十字调】作为基调用在《采槟榔》之中,流行全国,也唱出了国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移植京剧《沙家浜》,让新四军的指导员郭建光以【十字调】作为唱腔,不管是“朝霞映在”,还是“听对岸”等,湖南人听了心动、亲切,演出后的一时间,跟着学,跟着唱,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任何一个曲调,与一个人一样,有优点和缺点。它的粗犷亲切,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但用在皇帝老子的身上,或者是一个文化人身上,或者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劳动者身上,有些不够适当。能不能将【十字调】改变一下,让他表现人物更细腻,更有内涵,更有高度?

我们碰到这样一个问题,由“羽宫角徵”为骨干结构起来的川调,虽特点浓,个性强,往往粗犷有余,描写细腻的情感总嫌不足。往往跳跃有余,舒展性的描写总感不够。就拿花鼓戏中最有特点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字调】来说吧,曲调动听,风格浓郁,可爱极了。但它也有不足的部分,如擅长表现欢快热烈、朝气蓬勃的情绪,可要它用于劝说的场面或舒展的描写,就嫌欠缺。这么一个好的曲调,为什么不可以在多种情绪中得到运用呢?应该是可以的。

花鼓戏曲调的发展,有一种规律,叫“一曲多变”,即一个基本曲调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曲牌。这个【十字调】能不能叫它作多种变化?当然,它已经用“变手法”的方法,变出了一个【反十字调】了,可表现悲哀的情绪,我们要让它再变一变。

变是有规律的变,而不是乱变,不是心血来潮,想怎么变就怎么变。音乐创作本有自己的一套手法,真正学好作曲法,还得下几年功夫才行。而花鼓戏音乐的发展,也有自己特有的手法。如认真总结,可写一部花鼓戏作曲法。许多手法中,采用外国人的书上没有看到过,中国人的书上没有写过的,这就是花鼓戏音乐的传统创作手法——换骨头。

采用【梁山调】演变成【花石调】的方法,来演变【十字调】。很简单,把角为骨干音字数最多的【十字调】,改成以商音为主要骨干音,在显眼的地方,都改角、或宫音为商音,但基本结构不变,落音不变,旋律走向不变。这样变出来的曲调,我暂称它为【换骨头十字调】,请看曲调基本乐句的演变。

再来数数音符,【十字调】四个乐句,共95个音,角音最多,32个,其次是徵音,22个,羽音19个,宫音16,商音6个。而【换骨头十字调】,四个乐句共94个音,商音最多,28个,徵音25个,角音19个,羽音13个,宫音9个。

【十字调】经过“换骨头”,成为另一种色彩的曲调,一些同志看到这个【换骨头十字调】时,总说是用洞腔来写的。从说明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它是老老实实的用换骨头方法换过来的。但一经换骨头,就变成了“徵羽商角”为骨干 那种洞腔风格了,但它的基本落音和结构是川调,所以,它又是一首具有洞腔色彩的川调曲谱。

我并不是为换骨头二换骨头,完全是为了运用,而且是为了表现现代生活而运用它。

在现代花鼓戏的《野鸭洲》的第四场中,柳正刚规劝涂八,要做一个优秀的采购员,不要搞不正之风。这些言词肯切,发自肺腑。如用【十字调】套着唱的话,则过过于跳跃和欢快,没有那种诚肯的情感。现在用换骨头【十字调】,它的基本结构没有变,由于商音成为主要骨干音,曲调的色彩也就变得细腻柔和,可以用于耐心劝说的情绪。

当然,【换骨头十字调】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演变,变化是根据词的感情和【换骨头十字调】提供的基础来变化的。有些地方的压缩,是为了表现柳正刚义正言辞给涂八以批评教育,最后两句各延长了一倍,表现了柳正刚耐心说服和诚恳的希望。现将这段曲谱抄录于下:

后来,在现代戏《一撞钟情》中,【换骨头十字调】又得到运用,效果还不错。这个唱段描写人民警察周永林,头顶满天朝霞,身伴柔和的晨风,来到了自己的岗位。指挥着熙熙攘攘的车队和人流。远处有巍然的岳麓山,拔地而起,近处有火车站的钟声,悠长鸣响。他站立在这英雄的长沙,心中是那样的惬意自豪,他深感责任光荣而又重大,愿为这英雄的城市献出自己的青春。这是一代崭新的人物形象。如果用【十字调】,人们一下子就会联想到“小刘海”,使现在的人物形象在音乐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里用【换骨头十字调】,描写他那热情而又自豪的思想情感。曲调也要根据词的需要进行了变化,但变化总围绕着这个曲调进行。

对于“换骨头”手法的运用,最近在《甜酸苦辣》中又进行了一次尝试。这次是用【采茶调】,由女声演唱该曲时,要有点女性美,曲调不要那样硬,柔软一些。现将原调和换骨头后作一个比较。

“换骨头”是花鼓戏音乐许多创作方法中的一种,是前辈艺人创造的,也在实践中得到过运用。我们现在的运用,不过是学习老艺人的样子,在创编花鼓戏音乐中得以实践。

“换骨头”方法,只能解决花鼓戏音乐创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绝不能滥用。

“换骨头”,毕竟是花鼓戏音乐所特有的创作方法,必须珍惜它,呵护它,并能很好的运用它,以使我们的花鼓戏音乐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983.5参加湖南省地方小戏音乐继承与革新经验交流会资料)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