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郑伯阳: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18-03-28 11:32:2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简评吴萍其人其书

作者丨郑伯阳

(吴萍书法作品)

在学习书法上,书法家们取法于谁、取法是否得当,将影响其一生的书法走向和成就。吴萍——一位独具慧眼的女书家,其书法入门不是取法于人们广泛采用的唐楷,而是从更高古的汉隶入手。

《张迁碑》用笔坚实,线条厚重,结字古朴而有奇趣,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审美口味,国展中凡隶书入展、获奖者多出自该碑。

吴萍习《张迁碑》与众不同,她几乎是避开其粗犷、方正朴茂的特点,而在其厚重、奇拙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灵秀,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她又广涉其他汉碑,其中对《礼器碑》用功最勤,经过深入的钻研和理性的组合,她将《礼器碑》的精妙峻逸,瘦硬通神与《张迁碑》的厚重,奇拙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用笔凝重冼练,结体精妙典雅,给人以钟秀灵动,雅健洒脱之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吴萍在全国各种书展中都是以这种面貌示人的。

吴萍近几年来除在汉隶上继续探索之外,其书法的主攻方向已转向行草。

在中国历代行草书大家中,明之张瑞图相对二王行草书来说,他的书作最为离经叛道,也最有新意。尖锋起笔、顺势杀锋,行笔以撑笔为主,大量使用侧锋,字体造型中宫紧缩,四面不展。后人对其书颇多微词,贬褒不一,涉猎者甚少。

当今书坛是一个多方位、全面开放的书坛,具有豪放浪漫性格的湘女吴萍,与张瑞图行草书颇为投缘,她一头扎进张书的海洋里,短短两三年,已把张书之形神学得十有八九。有了张书作基础,吴萍又追本溯源,笔锋一转向二王行草书探索艺术的真谛。在二王一路行草书中,吴萍最喜孙过庭《书谱》,她在习《书谱》时,临书和学其理论并重,为领会其理论与书作的精髓,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段时间几乎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硬是把《书谱》这部书作和理论在书法史上具有双高峰的山头攻了下来。同时,对《兰亭序》、《圣教序》也临习不断。

经过数年的努力,吴萍的行草书在张瑞图二王书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个性,将张书的凌厉、浪漫囿于二王行草书的清雅,从容中,不见了张书的火气,又有了二王的正脉,其用笔流畅,结体多取横势,而上下气势联贯。其书作灵秀、含蓄自成面目,观之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久久不忍离去。

吴萍在书法上的成功,除其个人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外,与她的工作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为湖南省书协副秘书长、省女书协主席的她,学习书法即是工作又是生活,中国当代书坛泰斗、才俊新秀,她都与之如亲如友,耳濡目染,身临其境,眼光之高,取法之准,非常人可与比肩。

吴萍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书家,又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工作组织者,她主持着湖南省书协的日常工作,书协的大小活动,接待来访者,使她几乎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你走进书协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她都会热情地为你解答各种提问,不管你是来自领导层的书法爱好者,还是来自最基层的书法爱好者,她都是一视同仁,从不敷衍了事,都会让你揣着疑问来,带着笑脸归。

2006年,省书协访台进行交流展时,我有幸随代表团同行。台湾与大陆同祖同宗,文化同源同流。当我们在台中举行笔会时,吴萍现场书写了“血浓于水”四个大字,刚书毕,大家赞不绝口,一位台湾老书家感叹道:“人们都说湘女多情,没想到湘女也多才啊!”一时掌声四起,求书者将其围得水泄不通,直累得吴萍香汗淋漓。经过二个多小时的现场创作,才基本满足了台湾书法爱好者的要求。

随着吴萍书法在书坛的影响日益增长,作为美女书家,才女书家的她也越来越受到书坛的广泛关注。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