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伍珂:画卷内外的艺术人生

2018-03-24 08:48:04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画卷内外的艺术人生

作者丨伍珂

(谢丽芳在新疆考察巴里坤兰州湾史前草原岩画)

7月初,从北京到云南,飞机辗转3000多公里,终于降落在这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市西双版纳。深吸一口来自彩云之南湿润而闷热的空气,心里急切的盼望能够早一点见到我们的采访对象:著名艺术教育家谢丽芳,前来接机的当地教育局黄纯主任和首师大郝蒙老师告诉我们,为了能深入“蒲公英行动”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教学,谢老师一行人早在前几天已经进入到山里哈尼族的一所小学校。此时,电话打来,细心的谢老师叮嘱我们,雨后山路难走,最好第二天一早再出发。

耳边似乎还在回响每次跟谢老师通话,她思维缜密、逻辑清楚、热情洋溢的表达,一个画家,探访灾区、走进监狱,亲力亲为,热心公益,到了六十而耳顺的年纪依然行走于乡野山林,甚至放下自己的创作不管,为了一些和她不相干的孩子学习美术,作为“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项目负责人,一跑就是八九年。这背后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怀?带着满心的好奇和疑问,目标已定,谢老师,等着我们。

朝阳笼罩下的版纳市区,街上到处种植着带有宽大叶子的热带植物,一阵阵透过棕榈树飘来的清新微风扑面而来,此刻的我们已经坐上了开往大山深处勐宋完小的汽车。据说一路的行程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于是我们就和同行善谈的老师们聊了起来。勐宋是傣语地名,寓意为高山上的平坝,等到汽车穿过平地走进山里,随处可见的橡胶林和香蕉树让人目不暇接,就像这些具有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即将见到的谢老师在我心里也既熟悉又陌生。

问到谢老师的工作近况,坐在前排的老师说:“谢老师可是个大忙人,你们估计还没见到她本人吧,来,给你们看看谢老师的照片”,“好啊”,我应声而起,随手翻开的手机相册里,竟然全部都是工作照,有她和云南各族老师做美术交流的片段,有和孩子们在课堂上做互动的欢乐时光,更有遇到没有饭桌的露天午餐时间,随处的小角落都成了谢老师补给能量,尽情教学的阵地。

问到乡村小学的美术师资,当地的老师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告诉我们,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而言,美术教育似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现实的情况是这些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和城里学校一样精美的课本是有的,但学习那些课本却是一个遥远的梦。为了孩子能够用笔去描绘他们童年的快乐与烦恼,有很多人在努力着,“蒲公英行动”就是其中的一个。近十年来,“蒲公英行动”足迹遍布全国的十多个省份,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美术教育,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间。“一会见到谢老师你就知道了,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会被她打动”。在千回百转的蜿蜒山路下,同行老师提醒我们,再转一个弯,就到小学了,谢老师正在上课。

下车步行5分钟,走进这座大山深处海拔1600米的小学校,我们仿佛置身云雾缭绕的仙境,山里气候多变,可能几分钟前还大雨倾盆,转眼也会阳光普照。脚下踩着松软舒适的泥土地,穿过简单朴素的小操场,映入眼帘的是哈尼族小朋友稚气可爱的笑脸。和城里孩子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不同,我们这些走进学校的大人,在孩子眼里都是老师,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的问好顿时让我的内心变得无比柔软而愉快。

在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外,我见到了谢老师。她个子不高,面容清秀,干练的花白短发随风飘舞,闪闪发光的眼镜后透露出她睿智真诚的眼神。这个1949年出生的老人,有着湖南人特有的爽朗性格,一见到我们,她就用带着家乡方言的普通话打招呼:“哎呀,两位记者,山里温差大,你们穿夏天的衣服可不行啊,别冻坏了,一会利用课间休息,快去换上长袖长裤。下节美术课马上开始”。

眼前风风火火的谢老师,似乎让我一度遗忘了她本来是一个静心创作的画家。而她的履历中,曾做过剧团舞美设计、广告宣传,还当过衡阳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后来成了长沙铁路二中幼师美术教师,走上了美术教育的道路,再后来又调入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作,出版了《儿童色彩画》《儿童陶塑》《儿童黑白画》及《儿童创意画》等著作的经历,又让我们找到了她和孩子间的不解之缘。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和谢老师一行人到了西双版纳周边的很多所小学做课程实践,亲身体验了当地教师结合各自民族特色,新开创的各式美术手工课,哈尼族老师带领孩子们用就地取材的植物、树叶、花草等原材料编知了,制作哈尼帽,哈尼包、传统寨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堂白族美术课:讲述孤独的四不像——瓦猫的课堂上,当老师讲解完云南瓦猫的来历及特征,让孩子们在纸上作画的时候,谢老师鼓励孩子们不要用铅笔,直接用彩笔,发挥无限的想象自由画画。一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小男孩画完后几次举手想让老师看看自己的画,谢老师发现后马上把他的作业拿到手上,并向全班同学展示点评了这张画。在谢老师眼里,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对儿童而言,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性的东西,那些原生态的儿童画才是孩子生命的律动,是很自然的生命现象,是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方式。

从2003年7月,“蒲公英行动——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专项课题”启动至今,谢丽芳和她的团队依然在不断的开发新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编写适合少数民族使用的民间美术教材,造就更多对民间美术有深厚感情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骨干队伍,让更多身处偏远地区的孩子理解民间美术的生长土壤对于民族的重要含义,这是美术教育回到生命本身的一种强大力量。

和谢老师近一周的采访接触中,我的脑海里很多次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崎岖的山路上,在泥泞的山村里,一位老人乘车颠簸八九个小时,或者徒步走上三个小时,只为了到偏远的小学去,去促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曾忽视的美术教育发展,在谢老师看来,这些是微不足道的,自己没那么崇高。拥抱送别谢妈妈时,她说一直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就是那个朴素的信念:“因为你永远没办法放弃那些信任你的孩子。”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