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到2018年 4份报告里的四十年湖南改革路

2018-03-02 16:13:36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袁树勋] [责编:蒋俊]
字体:【

(原标题:4份报告里的四十年湖南改革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自沿海兴起,向内陆辐射。一头接沿海一头接内陆的湖南,处在传递过渡的中间地带。

毗邻广东的湘南地区,最能体现“二传手”角色。30年前,湖南首个“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就诞生在这里。如今,它成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体化”讨论,到上世纪90年代成为发展核心,再到新世纪的“两型”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一系列名称变化体现了不同时代下的不同发展历程。

它们的变迁史,也是湖南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一个侧影。

报告摘录

1988年

我们要审时度势,以开放对开放,以广东的更大开放促进我省的更大开发,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利用广东的开放来搞活自己,发展自己……

逼出来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岳阳到郴州的近千里公路线上,设有上百个关卡。农民和商贩想尽办法突破关卡,将生猪和粮食运往广东。提前步入商品经济的珠三角城市,对农产品有旺盛的需求。广东人给出的价钱,比湖南官营收购站高出近一半。

大量农产品的外流,刺激了本地物价上涨。1987年,在毗邻广东的郴州宜章等地,鸡蛋和猪肉的价格较两年前翻了一倍。“广东物价”和“湖南工资”的矛盾尤为突出。当年11月,中央领导提出将广东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引起湖南广泛关注。12月21日,时任湖南省长熊清泉,派省社科院副院长张萍赴广东调研,研究广东准备怎么搞、对湖南有什么影响、湖南该怎么办。

33天后就要召开湖南省第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述三个问题如何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需要重点参考张萍的调研结论。

回到长沙后,张萍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建议“以开放应对广东的开放,以开放带动湖南的开发”。具体对策5条,其中具有长远意义的有两条:一是以长株潭为核心、衡阳岳阳为两翼,沿京广线城市打造重点发展区域,培育湖南自己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在湘南的衡阳、郴州和零陵(永州)地区,建立一个改革开放试验区。

上述建议中,除了“以长株潭为核心”,都写入了1988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当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正式设立。

“‘过渡’二字,是熊清泉建议加上的。试验区里实行了一些类似于广东、有别于省内其它地区的政策,如放松物价管控、下放项目审批权。试验区承担探索任务的同时,也是缓解广东经济冲击波的过渡地带。”张萍后来回忆。

报告摘录

1998年

继续优先发展以长沙为中心的“一点一线”地区,加快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努力形成实力强、功能全、辐射广,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城市群体。

优先发展“一点一线”苦练内功

小平南巡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大湘南的核心城市衡阳,1988年获得了省里给予的30条政策,1991年再加5条。1992年8月,省领导到衡阳现场办公,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凡是广东实行的政策,过渡试验区都可以实行。”

政策开放幅度空前大,湘南地区却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快速发展起来。它和珠三角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投资商除了要政策,也需要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前者可以短时间弥补,后者却非一日之功,得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漫长的市场培育。

很多人意识到,“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于事无补,必须把有限资源集中投入才能产生效果。

1988年张萍那条没得到采纳的建议——以长株潭为核心点、衡阳岳阳为两翼,沿京广线城市打造重点发展区域,在上述背景下得到了重视。它被人总结为“一点一线”。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点一线”频繁出现。如1998年报告提出,“优先发展以长沙为中心的‘一点一线’地区”。

1996年,张萍突然接到通知,赴株洲参加“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三市市委市政府组织,搁置10多年的“长株潭一体化”,再次提上官方议程。

“一点”受重视,“一线”也不含糊。大量资金项目向“一线”上的衡阳、郴州等城市倾斜。

当然,投资不可能短期见效,产业配套的培育更需要耐心。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衡阳、郴州各自都有难题要处理。前者要完成艰难的国企改革攻关,后者要理顺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国企改革,是199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谈论的重点。

这一时期的大湘南和长株潭,如观察人士所说,在“苦练内功,等待机遇”。

报告摘录

2008年

抓住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国际、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在湘南地区培育一批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基地。

抓住长株潭“两型”历史性机遇

2007年6月,一个叫郑旭亮的年轻商人来到永州道县。他带了一个风水先生,和一只公鸡。杀鸡问神,操弄罗盘。风水先生在工业园摆弄了足足六小时后告诉郑旭亮,这里有50年财运。

或许是好兆头给了郑旭亮信心,他开口要3万亩土地,用来建设“珂莎黛”道县制鞋基地。他向当地政府保证,九年内带来220亿元投资。这个数字经媒体披露,还引发了一些舆论的嘲讽。仅仅一年后,“珂莎黛”已经不是当地人谈论的焦点。因为,历史性的机遇真的来了。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企业而言,这是重大打击,向内地迁移势在必行。当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住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国际、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湘南开放开发区的作用,在湘南地区培育一批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基地”。

道县靠近广东,可谓占得先机。面对一拨又一拨有意投资的客商,当地政府甚至有了挑选的余地。县政府的内部文件上,“招商引资”换成了“选商选资”。时任道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蒋艳飞说,“2004年我们的招商任务是600万元,当时还觉得很头疼。但到了2008年,我们就拒绝了一个2000万元的投资项目,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

类似的故事在长株潭可能更多。2008年,长株潭已是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两型”试验区之一。对长株潭来说,这是历史性机遇。

2008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型社会”一词出现了十多次。在惜字如金的报告里,这不常见。此前二十年里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1988年的“对外开放”、1993年的“市场经济”及1998年的“国企改革”。

报告摘录

2018年

重点推进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长株潭定位体现新时代新要求

相比2008年,2018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湘南增加了新的描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示范区”是在2011年获批的。它也是湖南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

自2011年起,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5个文件,支持示范区发展。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示范区自获批以来,先后启动的五批重大建设项目累计430个,总投资额达3032.8亿元。形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农产品加工、轻纺制鞋等多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2017年11月,湖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对外界通报。

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长株潭的定位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它在2015年获国务院批复,是我国第6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报告提出,推进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完善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划,构建“一区三谷多园”格局,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

根据示范区规划,长株潭在“两型”任务之外,还承担了创新驱动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军民融合示范、城市群协同创新等新任务。这也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

根据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湖南区域发展呈现出新格局,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41.5%,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加速显现,大湘西地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记者袁树勋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