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丨丁酉腊月茅洞桥赶集

2018-02-06 11:53:44 [来源:甘建华博客] [责编:吴名慧]
字体:【

丁酉腊月茅洞桥赶集

作者丨甘建华

(右起:宾新华、郭林春、甘建华、张雄文、方八另。徐爱国 摄)

2月5日早上8:08,徐爱国大兄开车,我与株洲作家张雄文、长沙作家方八另奔赴茅洞桥赶集采风。衡阳作家郭林春、书法家宾新华两位先生,乘坐茅市镇派出所所长周斌的车,与我们同时到达目的地。

茅洞桥是我的家乡,离衡阳市区45公里,曾是衡祁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南乡名镇”“千年古镇”之誉。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720-790),撰有《送曲山人之衡州》诗曰:“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今天是丁酉腊月二十,恰逢茅洞桥“二、五、八”赶场日,人比往常多,但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我们先在一家店里吃猪血米豆腐,这是宗亲功凤安排的。

当地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各种土产都有,柚子才卖一块钱一个。据说茅洞桥每年要打两三千万个烧饼,远销衡阳、长沙、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原来每个0.5元,今天是0.6元,每年清明节时则可卖一元一个。刚出炉的烧饼才吃过,味道特别香甜。刚出锅的绿豆摊饼6块钱一张,我们几个人合吃一张,都说好吃好吃。

茅洞桥乡镇有6万多人口,围绕着栗江(茅水河)有新旧十条大街,比北方许多县城都要大,都要热闹。我们一行转悠一圈,各自买了一些东西,体会到湘南农家过年购物的滋味。

有一家饭馆今天开张,有乐队扯着横幅,吹吹打打地游街,招惹路人注目。鞭炮、礼花堆满街道,放了足足一刻钟,这可在城里难得看到了,想起鲁迅名作《祝福》中的那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又有一个喝得半醉不醉的老汉,七十多岁年纪,与一个卖树苗的老汉起了争执,作势动手要打人。我上前一把将他们拉开,警告老泼皮不得欺负老实人。

去镇南4公里的甘氏宗祠参观,族首功顺兄放鞭炮迎接。大家都说要尽快创建宗祠文化特色,我说如果安排妥当,进门右首一排长廊书屋及书画室全由我认捐,但得有人值守才行。宾老答应挥写诗人陈群洲的新诗《茅洞桥的秋天》,还表态为宗祠写一副对联。我将带来的邮储银行春联,分送给功顺和舅舅全宏卿等人。

中饭在户外院子里吃,阳光正好,心情很好,菜的色香味也好,有茅洞桥名产拎豆腐和黄皮草鱼,尤其是草鱼做得好,打嗝都来香。

正吃饭间,外面突然喧嚷不已,原来是有人家娶媳妇,阿公老子被街坊邻里“押着”,戴上红色的高帽“我是扒灰佬”,挂上“专业扒灰”的牌子,手里托着一盘糖、烟、瓜子,一路笑呵呵地走来,见人乐滋滋地恭请品尝,跟着的大人小孩都欢天喜地,仿佛比看戏还热闹过瘾。记得以前茅洞桥并没有这个风俗,可能是从南岳衡山一带引进来的。

又有两个自称江西来的小妹子,追着我到了派出所院内,缠着非要给我们擦皮鞋上的灰尘,其实是为了推销鞋油之类的产品,好不容易才把她们劝走。

返回衡阳时,顺道参观泉水江段氏大院。这一家在清末出了四个将军,其中两个一品大臣,二三十个一品诰命夫人、例封宜人、四五六品功名;民国时出了四十八个军官,其中两个中将、四个少将。明天长沙首发的《湖南报告文学》杂志第6期,就有我写这个家族的《泉水江段氏将军家族秘辛》。在此之前,美国《新文学》杂志第44期和新湖南客户端,都已分别刊载拙文。去年10月以来,我先后带着几批湖南作家艺术家来此采风,衡南县已经将这儿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今年元旦后衡阳市召开两会,王锦芳、雷雨时等7名政协委员联名呈交提案,要求将这儿批准为市级文保单位,并尽快申报省级文保单位,争取进入全国文保单位。

我给那位80多岁的老娭毑和段友财各200元红包,也没有给他们过年买东西慰问了。宾老也拿了300元给老娭毑,她感动得一个劲儿地抹泪。早些日子,我与衡阳市文体广新局领导说妥,争取正月里在泉水江唱一台大戏,罗文生书记说镇村两级安排伙食。我将这个消息告诉友财,七十多岁的他高兴得快跳起来了。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