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胡平:独特的感觉与诗的力量

2017-12-14 09:00:5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独特的感觉与诗的力量

作者丨胡平

谈一点感受。今天的研讨会是以中国作协的名义召开的,而且铁凝主席也参加,这都是很少见的。我觉得刘舰平令人尊敬,不仅是他失明后还在创作,也是他的诗的确不一般。上次评鲁迅文学奖时,雷抒雁老师就是诗歌组的负责人,我也在组织评奖工作,他专门说过刘舰平的诗如何好,但有可能评不上。当时事情太多,我对刘舰平的诗集也没有仔细翻,没有认真看,最后没有评上很遗憾。我觉得雷老师对刘舰平的诗确实喜欢。雷老师喜欢诗的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学习,他确实是因为诗而喜欢上诗人。

我感到读刘舰平的诗有一种瞬间的感动。我是主要读小说的,小说的感动是缓慢的,而刘舰平的诗带来的感动是瞬间的。诗是最精炼的东西,也是诗存在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今天所有的人都坚持。我读了很多诗,很多诗人是随随便便把一些想法随随便便写出来,你能够理解它有些感悟,但这样的诗读多了,我们对诗的力量会感到怀疑。可是今天读刘舰平的诗,感觉诗的力量来自于真正的诗意。

念几句他的诗可以印证我的感受,刘舰平有这样的诗句:“也曾把圣经当作辞典/却查找不到天堂的地址”;又比如:“风筝也是农夫的背影/披戴蓑笠 耕云播雨”;再比如:“雪花有没有化石/雨滴是谁的种籽”等等,这些很出色的句子,一下就能征服人,而且在我读过的一般的诗里找不到这样出色的句子,这里面的意味是特别复杂的。《圣经》本来是一本硬皮书,是经典,和百科辞典很相象,里面应该什么都有,它指引人通向天堂,但它确实没有天堂的地址。《圣经》是人们的精神归宿,你又达不到归宿,就写出了人生的普遍困局。这是迷惘和思考,也是诗。《圣经》、辞典、地址等等,是非常具体、形象的呈现,贝尔(音)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虽然贝尔完全否认叙述性我觉得不公正,但是他指出形式的重要性,如风筝怎么就是农夫的背影?雪花和化石怎么就想到一起?这些都是形式的魅力,或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利用。形式给我们带来奇妙的意境,完全打破日常语言既定的代码,在新的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连接上创造出新的意味。像风筝和农夫的背影等意象,我们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是又觉得有一种相似、同一的味道,这两个形象叠印在一起,相似中又升发出许多超乎两个形象的意象,让人感慨,说不清,是很高级的创造。

创造出这样的诗才是诗人真正的使命,也是诗歌的字数为什么这么短的原因,可以以一当十,也是雷老师为什么推崇刘舰平的原因。雷老师是诗人,非常懂诗,也知道只有这样的句子来之不易。我觉得写旧体或新诗并不重要,刘舰平的旧体写得好,我也觉得旧体诗写得好更难,因为更要求音乐性,形式感更强。旧体诗我一向认为是汉语语言艺术发展的顶峰,但是让忙碌的今人来写,在形式上确实让人感到束缚。现在解放了,我们写诗不要押韵了,不用讲平仄音韵了,但是不能写成口水诗。现在有些诗故弄玄虚,动不动就长一句,短一句,很可笑,把诗当成积木游戏。刘舰平也有这种形式探索,比如《夜色苍茫》最后三句,突然空两格,最后一句又在前一句空两格的基础上又空两格,前面是:“滴滴答答的田园牧歌/成了我语音手机的彩铃”,然后空两格,“上帝应该熟悉”,再空两格,“这是谁的来电”。——太棒了!空两格是递进,是自然心灵的流露,是凸显,和文字游戏搭积木完全不一样。他诗的档次确实高出一般的人,他的想象确实高于普通人和普通诗人。他写“最漂亮的时装应该是梦想”,写《老照片》:“活着,应该比影子更坚强”等等,都非常生动贴切。他现在由于眼睛的关系只能写诗歌,我相信如果他写小说,也会写得相当棒,因为他感觉太棒了。我老是佩服作家的感觉,认为评论家也需要感觉,所以说感觉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天赋。他失明后每一句诗都要在肚子里反复酝酿才拿出来,非常精致准确,他知道什么是好句子,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好句子的标准。他诗集的第一首这样写道:“虽然 我不需要霓虹灯陪伴/但并未放弃/迎接日出的权利”。他走在大街上,“面对大摇大摆的过客/和龙行鼠窜的车流/目空一切而不会避让”,更凸显出诗人心灵的博大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都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我祝愿他身体健康,将来用心灵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根据本人在刘舰平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