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河湟曾得一支笔

2017-12-13 15:18:27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河湟曾得一支笔

作者丨甘建华

(林锡纯先生)

突然得知林锡纯先生下世的消息,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三年前的夏天,我在西宁拜望他时,老人家精神矍铄,腰板笔挺,神态淡定,思维清晰。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位老帅哥,因为我所见过的万千人中,的确没有谁到了他这个年龄,还会如此英武儒雅。惴惴然,打电话给他的家人,证实消息确凿。说是林公近年患了肺心肿,心力衰竭,依靠吸氧度日,12月9日下午,因一口痰没有喘过气来,倒在了儿子的床前。尚未听完,我的眼泪已止不住地往外奔涌。

最初知道林公的大名,是他担任《西宁晚报》总编辑。那时我在青海师大地理系求学,却异常爱好文学。诗评家燎原学长负责晚报副刊部,在“湟水”文学版面上,先后为我编发了十几篇小说、散文、诗歌。1990年夏天,我从柴达木油田出差西宁,又到燎原办公室聊天,诗人殷家璠也在。正说说笑笑间,一位个子高大、气宇轩昂的中年人慢慢地踱了进来,方知这就是名满河湟的林总编。当时并没有过多的交谈,只是礼节性地打了个招呼。

回湘后的某年某月某日,在著名诗评家长沙李元洛先生府上忆念青海,才知他与林公当年是北师大同窗,尔后又同时被划为“右派”流放高原,只不过“中右”李老两年后伺机离开青海,“极右”林公却一生扎根西宁。孰料这一段坎坷人生,不但成就了一位著名报人、杂文家,还成就了一位书法名家——林公曾任中国书协第四届理事、青海省书协第三届主席。李老笑谓:“河湟有幸,得了一支笔!”

林公是启功先生弟子,早年间书法最为人知者,便是“西宁市第一中学”和“北大街小学”两块牌匾,还有他为《西宁晚报》题写并沿用至今的报头,新近的则是为茶卡盐湖题写泐石的“天空之镜”。似乎青海各界都很推崇林公的书法,甚至称为“林体”。我在著名作家王文泸家客厅见过他的一幅珍品,在湟源丹噶尔古城昌耀纪念馆壁间见过他的一幅作品喷绘,但至今没有见到一篇文字讲述其艺术风格。而我所在的衡岳湘水,书法家们普遍认为,林公行楷颇有特色,书风结构端正,用笔自由飞动,章法完美,用印讲究,很好地体现了文人气质与斯世情怀。

(林锡纯先生书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图片由作者提供)

2013年,我在湖南策展“诗文风流·翰墨飘香——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驰书林公惠赐墨宝,他连寄几幅支持。经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先生主持评选,林公荣获优秀奖(最高奖)。其中一幅自作诗《踏莎行·自嘲》:“燕赵书生,河湟文丐,一生难改穷酸态。梦酣不意中阳谋,睡醒又感无聊赖。倦眼懒揩,家园安在,提薪难抵多年债。拾来秃笔试涂鸦,厚颜薄利沿街卖。”虽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调侃,却也实足地体现了他的学识与修养、胸襟与眼光,在他那一代人中确属智者。而这幅墨迹运笔沉实老到,骨力洞达,让人直叹毕竟有着六十多年的功夫!

同时寄送作品参展的还有青海诗人、作家、书法家白渔、察森敖拉、王庆元、李向宁。大展前夕出刊的湖南《新视报》,以“青海作家专版”推介了他们的书法作品,衡阳市美术馆外的广告牌也发布了他们的大幅照片。《青海日报》以及甘肃、新疆、陕西日报报道时特别提到:“以前类似活动多是东南偏师,这次西北诸省作家首次大规模成建制参展,铁骑南下,阵容壮观。”林公对这句话特别赞赏,两次打电话对我说:“西北文人、青海文人都应该挣脱地域束缚,勇敢地走向东部和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林公平生除了诗文书画,其余无多嗜好,唯喜茶。那次我给他寄去一斤南岳云雾新茶,嗣后发来短信:“茶香袭人,香泽可爱,我平生从未喝过这么新鲜、口感这么好的茶。”我心里为之恻然。确实,在高原上生活太不容易了,高原上的风太猛,高原上的水太硬,高原天空中的氧气太稀薄,高原地面上的植物太稀罕,何况他还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几天后,收到他快递的一幅书作,挥写的是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款识曰:“癸巳春分,承建华兄惠寄明前茶,特书东坡词以志念。然时距寒食尚有十余日,姑将旧火试新茶吧!”

林公是一个十分有趣之人,曾数次贻我墨宝,遇有不认识的闲章向他请教,他多能引经据典解释得妙趣横生。问他“种茄老圃”是什么意思,他说来自南宋名相郑清之《咏茄》:“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总一般。”林公说自己的书法不是玉盘珍馐,而是大众化的一般菜蔬,故以“种茄老圃”自谦。“浭水西流”的“浭水”是他老家河北的一条河流,自言也曾像文成公主站在青海湖畔倒淌河边,回望几千里外的故土唐山。“望八无齿”刻于75岁之后80岁之前,意为口中牙齿虽无,而笔下雄风犹在。另有一方闲章“大字报匠人”,干脆说明自己当年被迫成天帮助启功先生抄写大字报,最终走上了书法名家这条路。

2014年夏天,我在暌违青海高原22年之后,开启了一次重返梦境之旅。8月19日上午,按照事先约定,去西宁城西海湖新区林公府上拜访,没想到他竟然跑到小区外面等候,让晚辈后学甚感羞惭。林家别墅乃其公子所购,室内墙上有启功、朱乃正、沙曼翁、林锴等大师名家墨宝真迹,屋后花园盆桶池内种植着大蒜、小葱、萝卜、生菜、小白菜,田舍翁怡然自适之乐可见也。宅内置有一部小电梯,林公笑言本来是为自己晚景准备的,孰料孙女林子去年中秋节踏滑板摔伤,反倒先期用上了。林子14岁,在读初一,长相清秀,聪明伶俐,说话与爷爷一样不疾不徐,很讨人喜欢。

林公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给我准备一本新著《轻描淡写》,之前曾寄赠《茶余诗话》,又有湖南文艺出版社友人贻我《当代杂文选粹·惜醇卷》(惜醇是林公的笔名),至今还放在吾家晴好居书斋青海专柜,时常唤起我对高原生活的美好回味。

茶叙畅聊间,他与我们谈起启功先生的一首论书诗:“亦自矜持亦任真,亦随俗媚亦因人。亦知狗马常难似,不和青红画鬼神。”他说启功先生非常随和,但有底线,绝不迎合低级趣味。这些年,他也正是遵照先师的教导,能不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尽量不去抛头露面。

又说及一事,与我的老东家有关。2001年3月,林公和青海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方延年(也是省美协副主席)走访青海油田,却不过众多求书者美意,乘兴写了六七十幅作品,方先生作画,林公挥写诗词对联,信手拈来,一时传为美谈。

临别时,林公送我们仨各一幅书法作品,我的是一幅挥写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友人伍卫军喜孜孜地说:“得到林公墨宝,不枉青海之行。”大学同学王忠平则感叹道:“能够得到一幅林老亲赐的书法作品,那是青海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