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丨老辈人的“讲道理”

2017-12-06 10:57:04 [来源:合肥晚报]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老辈人的“讲道理”

作者丨游宇明

做父母的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乐意接受自己教给的道理。教育就像吃饭,再好的东西必须被吸收才能起作用。

我留心过老辈人的讲道理。所谓“老辈人”是指出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较强民间文化色彩的那批人。如果非要用年龄衡量,他们中最年轻的如今也是八九十岁了。老辈人指出某某做事不踏实,会说“扁担冒扎,两头失蹋”;提醒孩子勿轻敌,会讲“淋湿的都是有伞的”;批评儿女浪费时间,会抛出一句:“起是起个天光早,半天还在大门口”;责备谁懒散、懈怠,会幽默一番:“风吹,你也该动一下”;反对晚辈小偷小摸,往往讲:“做贼从瓜起,痨病从花(花是老家人对哮喘的称谓)起”;希望后代上进读书,会如此提醒:“书读到肚子里都是自己的,贼偷不去,土匪抢不去,小偷偷不去”;企望子孙老老实实,会这样告诫:“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句话,老辈人教育孩子,不会讲太多大道理,也很少使用抽象的语词,而爱用小孩子也知道的事物作比喻,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让你在“好玩”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

老辈人的青少年时代内忧外患,战乱不断,大多数人没上过多少学。经验告诉我们:受教育年限越长的越习惯于逻辑推理,越偏爱使用“良知”、“信仰”、“坚守”等等抽象的语词;越是文化程度低、职业比较底层的,越趋向形象思维,越喜欢使用生活化的词汇。既然老辈人不太懂得那些高深的概念,他们自然也无法将其教给后辈。

从深处说,老一辈讲道理喜欢从身边事物着手,更与寓教于乐的中华教育传统紧紧相连。孔子早年对《诗经》有个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大家知道,孔子是特别推崇《诗经》的,但他真正看重的不是《诗经》高超的艺术技巧,而是其将教化融于娱乐的做法。孔子教育子弟也经常随手取譬,所讲道理充满人间烟火气。孔子如此,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也是这样。曾国藩当年要求子侄做到“八本”、“八宝”。所谓“八本”就是“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所谓“八宝”,指的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国藩中过同进士,家教时使用几个抽象语词决非难事,但他的上述家教要求密切联系着子弟的日常生活,好读好玩,一点也不凌空蹈虚。

时易世移,要求后人完全像老辈一样教育孩子既不合乎时宜,也未必能起多少作用,但老辈人家教时的娱乐精神却实实在在值得我们学习。

(原载2017年11月5日《合肥晚报》)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