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还在等我!“八千湘女”返乡之旅中的这些重逢故事催人泪下……

2017-11-02 11:33:58 [来源:湘妹子] [责编:肖宁]
字体:【

相逢是一种诗意的美,

携着温暖带着情意,

只为赴一场忆往事的盛宴。

有些遇见,一旦开始,

终生铭刻!

在“喜庆十九大 湘女回娘家”活动中,

湘女奶奶们重逢了自己

多年未见的姐妹、朋友,

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最难得的不是相遇,是重逢!


这对女同学结伴进疆参军后失联,

苦寻65年后竟在回湘活动中重逢

在新疆有这样一位老人,她苦苦寻找了另一位老人65年,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打听,遇到湖南人更是会问个不停。老人名叫钟红祥,“八千湘女”之一。她在寻找的人,名叫肖玉祥,也是“八千湘女”之一。而钟红祥之所以苦苦寻找肖玉祥,是因为她们曾是同学,并且一起进疆,为青春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终于,在此次由湖南省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单位开展的“喜庆十九大,湘女回娘家”活动中,钟红祥圆上了这个梦,和肖玉祥重逢了:10月28日,乌鲁木齐机场,两双手穿越65年的时光,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寻找:一辈子最执着的事

钟红祥的女儿闫红卫觉得,母亲这一辈子最执着的事,就是找自己的同学肖玉祥了。在新疆,钟红祥的工作调动比较多,肖玉祥这个名字便成了串联各段经历的线索,因为每到一个地方,钟红祥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各处打听自己这个同学的下落。他们一起求学、一起进疆,但却被分到了不同的地方。家乡山高路远,既是同学又是同乡的她们便成了亲人一般,所以钟红祥一直想找到肖玉祥。

闫红卫记得,不知多少次,母亲总是向她讲起肖玉祥,讲起她们的火热的青春岁月。钟红祥对于肖玉祥的思念,就仿佛老酒一般,越久越香醇。

后来,钟红祥在路上见到操着湖南口音的人,都会上前问一问:“老乡,你认识肖玉祥吗?”女儿见她这么执着,便对她说,要不然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去问一问。终于,还没来得及问,他们便相遇了,因为“喜庆十九大,湘女回娘家”活动。

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

思乡心切的钟红祥在得知将举办“喜庆十九大,湘女回娘家”活动后,第一时间便报名参加了。10月27日她在回湘人员名单上看到了那个让她魂牵梦绕了名字:肖玉祥。她整个人激动不已,看了又看,生怕是自己眼花了。终于她确认了!她紧忙对女儿说:“快看,名单上有我同学的名字,一个字都没错”。闫红卫也很激动,为母亲感到开心。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10月28日来到乌鲁木齐机场后,闫红卫在湘女返乡的团队里,挨个询问“哪位是肖玉祥阿姨”。终于有一个工作人员将她和母亲带到肖玉祥的面前。肖玉祥是由儿媳介豫陪伴着一起回来的。介豫说:“老人家激动的很,已经三天没有睡觉了。甚至将自己一直拄的拐杖都丢掉了,准备拖着一条病腿,凭着精神力量,踏上了故乡的土地。”说起这些,介豫热泪盈眶。

钟红祥很激动,但因为相隔时间太久,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彼此凭容貌已经认不出来了。闫红卫就问:“肖阿姨,你看这是谁?”肖玉祥看了半天没说话。闫红卫接着说:“阿姨,我妈妈的名字是钟纪祥。”肖玉祥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激动地说:“哎呀,钟纪祥呀,我的老同学!”“肖玉祥,终于把你找到了!”原来,钟红祥本名是钟纪祥,但是上户口时纪和红字形相近,所以误记为钟红祥。

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一直到飞机起飞,他们回到各自的座位。因为六十多年没见了,他们有太多话要说,就像一个几十年没有打开的信箱,里面的信件早已满满当当。两位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岁月苍老了容颜,再也回不到从前……

进疆:恰同学年少

那是1952年,肖玉祥和钟红祥还是新化县同大高小的学生,在报纸上看到新疆军区招女兵的消息,他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便和另外两位女同学相约一起去长沙报名参军。因为怕家里不同意,所以她们瞒着父母就出发了,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但是她们并不畏惧,下定决心不管怎样都要到长沙。

说来也巧,她们在半路遇到一位女子也去参军,想和她们搭伴,便替她们付了车费,这才得以乘火车来到了长沙。但是不知道怎么走露了风声,其中一个已经订婚的女同学的家人追到长沙,把她强拉硬拽地带回去了。

剩下的三个女孩子如愿以偿,报名成功后踏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钟红祥回忆说,从长沙到新疆一共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一路上十分艰苦,她们先是乘火车到兰州,然后在兰州等了半个月才坐上汽车,下车上厕所的时候因为害怕沿途的土匪,几个女孩子每次都要女扮男装,结伴而行。

终于,到了新疆,几个同学却没有被分到一个地方,因为新疆当时需要大量人才,而他们已经是属于“有文化的”了。后来因为工作调动频繁,渐渐地就失去了联系。关于另一个同学,钟红祥只知道是在乌鲁木齐的一所医院工作,但是再也没有见过,而肖玉祥更是没有一点消息,直到这次相遇。

在失去联系的60多年里,他们沿着各自的命运轨迹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肖玉祥后来成了一所幼儿园的副园长,退休后生活在库尔勒。这么多年,她只在1972年去上海治病时,短暂在湖南停留过。

钟红祥后来从事妇女儿童和青年工作,退休后定居乌鲁木齐。她到新疆两三年之后才给家里写信。而那时,她的妈妈眼睛已经哭瞎了。1961年她回湖南探亲,从此再也没回来过。

这一次,两位老同学终又见面了,他们再也不想失去联系……他们一起乘坐飞机,一起踏上家乡的土地,一起感受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进疆,到回湘,从寻找,到重逢,他们寻找的不仅是彼此,更是永不磨灭的青春。

“记者同志啊,能不能向你打听个人?”10月29日,在前往湘潭韶山的大巴车上,湘女彭玉锦奶奶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发出了这样一个请求,“他也是记者,你们是同行。”

是奶奶的亲人吗?彭玉锦却说并不是。

“他曾经写过一篇稿子报道我们湘女,名字叫《八千湘女上天山》,'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说法,就是他那篇文章叫出来的。1998年,他来过我们奎屯采访,我想见见他。”彭玉锦说,这位记者的名字叫江异,“他还写过一首词《江城子.湘女》: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梁。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对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以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我们湘女姐妹都觉得这首词写得好,我还谱了曲,唱给你听!”

正好,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就认识江异,他是长沙晚报退休记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即打电话给江异,江异听到当年他采访过的湘女代表回了湖南,当即表示要抽时间与彭玉锦奶奶见面。

10月30日晚,江异和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起拜访了彭玉锦奶奶。阔别近二十年,白发苍苍的彭玉锦见到江异,激动地一把搂住江异,“哎呀!可算见到你了!”

江异告诉记者,1998年8月29日,他参加了湖南省委宣传部“新疆天山行”新闻采访团,关注到援疆女兵这个群体。

到石河子市采访的时候,江异了解到,当年援疆的,既有1950年的湘女,也有1951年和1952年的湘女。“我问每一年中到底来了多少人,就没有人说得清了。后来,我又数次接触兵团的领导,尽可能搞准确湖南来的女兵的总人数,被告知说已经找不到当年的花名册了。但在我采访的人中,有两个人的话比较权威:一个是曾任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兵团体改办主任多年的覃松柏,他是湖南邵阳人,1951年就参军到了新疆,对进疆女兵人数说得较有把握。他说:‘每年都来了两三千人,总人数不会少于八千。’另一位是兵团作家协会主席丰收。他很早就写过一本书叫《西上天山的女人》,当然写的是全国各省去的女性,他也说:‘那三年从湖南去的女兵应该有八千以上。’”有了这两位权威人士的说法,江异就十分有把握地将文章定名为《八千湘女上天山》。由此,“八千湘女”的说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这首《江城子》也是当年采访时,江异有感而作,他也将其写进了文章里。

江异说,两次进疆采访的经历,使他与湘籍老大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由衷地敬佩她们!好多次大姐们讲到动情处泣不成声,我的泪水也会随之滴落在采访本上。她们的人生经历引起我深深的思索,也是对我心灵的洗濯。”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在湖南省妇联举办的“湘女返乡”活动中,这句话并不仅仅是文艺青年的喟叹,而是一位位鲜活生动的湘女重逢故事。

文艺宣传队的湘女七姐妹

10月31日,在返乡湘女们所住的湖南宾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看见7位湘女彼此拉着手,热情拥抱,好奇的记者上前打听,才知道这7位湘女奶奶——周丽芳、钟瑞兰、肖玉祥、王军、蔡永娥、欧阳美娜、谢真和,在1951年前曾同是一个文艺宣传队的好姐妹,但因为工作调动,姐妹们天各一方,失去联系。这次“湘女返乡”活动中,姐妹们在66年后又聚到了一起。

“我们是1951年3月来到新疆的,当时,我们一起分在农九师81团,在焉耆和静县。”周丽芳奶奶告诉记者,当时这个团是起义部队,七姐妹都在文艺宣传队,“当时我们吃住都在一起,晚上睡觉在地窝子里面,用土砖一围,里面铺上麦草。就是一个大通铺,我们十几号湘女都睡一起。”

朝夕相处的湘女们感情很好,而七姐妹因为性格相近,更加亲密。“当时我们就一起琢磨着怎么排演一些精彩的小节目,唱唱革命歌曲,跳跳少数民族舞蹈啊,给男战士们表演,提振大家的士气。”

时光太久,一个绰号唤回66年前的记忆

10月28日45位返乡湘女就集中到了长沙,为什么一直到30号七姐妹才彼此相认?

周丽芳告诉记者,这里面还有个小小的插曲。

原来,因为分离的时间太长,加之湘女奶奶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听力视力都不佳,大家对彼此的名字没有那么敏感,联络认亲的节奏,比年轻人慢很多。

10月29日,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王军、蔡永娥和周丽芳等几位湘女聊起往事,王军就问周丽芳是哪个团的,周丽芳告诉大家,是80团。

王军又问周丽芳:“那你们的团长和政委是哪个啊?”周丽芳说,我们的团长是昌生祥,政委是黄建华。王军一听,说:“这不是我们81团的团长、政委吗?”

蔡永娥接着又问周丽芳:“那我们团有个大宝、二宝、三宝,你认不认识?”

结果,周丽芳说:“我就是二宝啊!”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周丽芳把自己最初呆过的81团记成了80团。

“大宝”“二宝”“三宝”都是团里的宝贝

“二宝”这个绰号一喊出来,仿佛打开了一道阀门,一下子,66年前的记忆被丝丝缕缕地接拼起来。

周丽芳告诉记者,当时十几名湘女们刚到部队,被从来没见过女兵的男兵围住了看。

几十道直勾勾的目光盯在身上,脾气直爽火辣的周丽芳不客气了:“有什么好看的?耍宝来了?”

男兵们哄堂大笑,围观的人更多了。

男兵们都不懂湖南话“宝”的意思,单纯地以为“宝”就是“宝贝”。而三个性格直率的湘妹子,从此得了三个绰号“大宝”“二宝”“三宝”。

“我们那时候,真的也是团里的宝贝,大伙儿都宠着我们,不让我们干累活脏活。”周丽芳说,当时部队在挖大渠,男兵们都不让湘女们干,“我们只能想办法多排演一些好看的节目,在边上打个快板啊,唱个歌啊,鼓舞大家。”收了工,男兵们累得够呛,但只要湘女们组织个集体舞会,大伙儿唱唱跳跳,也就没那么疲惫了。

为了唱好歌,七姐妹们天天起大早到清冷的河边练嗓子,“披个大衣,脚上套个老毡筒,冻得硬邦邦的,路都走不动,跌跌撞撞到河边练。”

因为工作调动,七姐妹逐渐分散。66年来,周丽芳一直没有大家的消息,“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些姐妹们,都在哪呢,都还好着吧?”

66年前的姐妹情再写新篇

虽然隔了66年的时光,但七姐妹见面,还是一样的亲密无间。因为即将离开长沙,蔡永娥的儿子侯启蒙带着妈妈下去洗了个头、吹了个发型,就被王军好一顿嗔怪“老来俏”。钟瑞兰、肖玉祥穿着湖南省妇联送的纪念军服,结果照相时,欧阳美娜笑着说让她俩站中间,“她俩是首长,我们是老百姓”。

看着团圆的七姐妹,7位湘女们的家属也非常感慨和高兴。周丽芳的儿子张卫东告诉记者,多亏了湖南省妇联举办的这次活动,让妈妈的老姐妹得以重逢,“回到新疆,我们做晚辈的还要多联系,帮她们制造机会,多聚聚。”


有一种友谊,是超越世俗的眼光;

有一种际遇,是命中注定;

有一种相逢,相遇时已写满了馨香;

有一种约定,叫从不约定,却长此相依。

说与不说,时光在,心就在。

祝福湘女奶奶,健康幸福!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