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长沙民政局:保民生求创新促发展

2017-09-25 10:51:34 [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责编:周红泉]
字体:【

十八大以来,长沙民政人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忠诚履职,善做善成,转型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多项民政工作走在全国先进行列,收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中华慈善奖“七连冠”、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等一大批国家级荣誉形成了流浪乞讨人员“类学校”救助管理、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模式等一系列创新型经验;创建了“全国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地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多个示范样板。创造了长沙民政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图为雷锋580紧急救助热线中心

民生为先:“五位一体”强化兜底保障

民政为民。长沙民政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原则,通过提标扩面强化兜底保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升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在2017年9月2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救助工作推进会上做题为《构建“五位一体”新模式 大力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的经验推介。高频提标强化保障近五年,最低生活保障4次提标(2012年1月,2013年10月,2016年10月,2017年1月),目前市辖区和长沙县550元/月•人,浏阳市、宁乡县500元/月•人;特困人员供养保障4次提标,目前供养标准为715元/月•人(主城区、长沙县)和650元/月•人(浏阳市、宁乡市)。

“五位一体”城乡统筹,率先全省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探索建立了城乡低保政策制度、保障标准、管理体制、操作程序和信息平台统一的“五位一体”新模式,打破了因城乡户籍差别而享受的低保待遇不同,首次实现了同城同地同标准。农村低保对象成为最大受益者,其中浏阳、宁乡的农村低保标准从260元提高到500元,增幅高达92.3%立足“急难”精准救助,突出救助对象救急难和全覆盖、救助标准分类和分档、救助程序规范性和时效性、救助资金县级兜底和市级补助“四统一”,打造了雷锋580紧急救助热线品牌。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开发了城乡低保信息管理预警系统,基本实现了精准救助。

图为2017年8月长沙市第二届“三社联动”供需对接会

创新为要:“三社联动”构建和谐社区

近年来,长沙市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会治理和服务的“三社联动”机制,促进幸福在家门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织4768家,持证社工3491人,专业社工机构92家,40%社区工作人员持有社工证。十八大以来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增至774平方米,社区运转经费增至70万元/年,增长90%;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年人均达5万元,是2012年末的1.5倍,“五险一金”全面落实。2016年,市本级用于支持“三社联动”资金突破2000万元。2016、2017年连续两年举办供需对接会,首批84个“三社联动”示范项目已落地社区并发挥作用。长沙“三社联动”模式打造出了和谐幸福社区样本,获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的经验做法在2015年4月天津召开的全国社区治理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同年12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长沙举行。2016年,长沙和谐幸福社区形象因《人民日报》头版的大篇幅报道《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得到进一步深化。

图为2016年9月长沙老年博览会现场

务实为本:“五化思路”提升养老水平

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融合改革试点城市,长沙市按照“制度化、市场化、多样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五化”思路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制度化,形成以市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纲领的“1+X”政策体系。主导市场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7%交由社会力量运营,新建日间照料中心91%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社会投资项目总计划投资90亿元。运营多样化,通过公办、民办、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实现运营创新;通过“医养融合”实现养老机构服务方式创新,重点为失能、半失能或患老年病老人服务。服务专业化鼓励专业化品牌养老机构深入社区,在居民家门口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和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机构。加大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近年共培训养老专业护理员3500余人。质量标准化,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创评活动。制定《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与评估办法》、《长沙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等,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养老服务进行督导和评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89家,总床位3.2万余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7家;农村幸福院685家。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城市农村统筹发展,大小机构协同发展,医疗养老结合发展,高中低端全面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