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三湘】洪江市党建助力贫困户“e”路奔跑脱贫

2017-09-11 22:26: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刘玉锋 王雪晴 卢小伟 通讯员 刘辉霞 付平] [责编:赖泳源]
字体:【

洪江市举办“互联网+产业扶贫”大会活动

华声在线9月11日讯(记者 刘玉锋 王雪晴 卢小伟 通讯员 刘辉霞 付平) 过去,人们常说好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即便酒再香,也会被弯弯曲曲的“巷子”淹没。对那些藏在偏远地区农村的土特产来说,尤其如此。

如何把“巷子”缩短?把“酒香”飘远?洪江市黔城镇想到了“党支部+互联网+电商”的法子。2017年,黔城镇以三江村为试点,采用“村干部+致富能手”的方式,让贫困老百姓手里的土特产卖的更远、更多,为脱贫攻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到2016年底,全镇已脱贫1645户5802人,2017年预脱贫1021户3211人,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9月11日,“精准扶贫在三湘”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来到洪江市,探寻农家土特产如何搭乘互联网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村干部让家乡特产搭上网络快车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治所在地,沅江穿城而过,润泽两岸土地,孕育了多彩的人事和丰富的特产。茶溪村的冰糖橙、高山村的菊花、土溪村的土鸡和玉兰片、石江村的水蜜桃和高山葡萄、桃源村的黄桃等等,一村一品,熠熠生辉。

在过去,由于渠道不畅,黔城镇的很多土特产让很多外地人只闻其名,不见其形,当地贫困老百姓的生活也得不到改善。

2013年底,三江村通往洪江市的柏油马路通车后,事情出现转机。外出创业返乡的汤世松,因能力出众,帮村民干了不少实事,被选为村支书。如何让家乡土特产由“土”变“金”?汤世松刚一上任就开始思考。

一次偶然的机会,汤世松与同村的80后返乡创业小伙明忠良、吴军一拍即合,组成“三剑客”,创办了苗人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很快,以汤世松为董事长,吴军、周奇等村干部为董事会成员的这家年轻的电商公司,就建立了专门的网页、微信公众号和淘宝商城,搭建了网络销售渠道。

今年4月,借助苗人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汤世松将自家1000公斤黄桃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在网上实行预售。“虽然这样卖亏本,但是外地的朋友因此尝到了三江村黄桃的美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汤世松说,通过微信、淘宝以及“三江服务号”这几个平台,三江村的黄桃很快便走出了洪江本土。

“藏在深闺”的农家土特产,搭乘互联网快车来到了都市人的面前。

双向模式,激发贫困户“上网”积极性

听说村支书在网上卖了黄桃,村里和附近的群众都投来新鲜、好奇的目光。有人想一探究竟,一人则表示疑惑。

为了激发贫困户通过电商脱贫的积极性,黔城镇在三江村进行电商扶贫试点。采取双向模式,由镇党委、政府与苗人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公司为平台,对全镇的扶贫产业进行规范化建设,集生产、销售为一体,服务到村党支部。同时,公司与种植大户、贫困户签订协议,采取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对接。

汤世松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自建了40亩黄桃基地,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农户投入土地、劳力,产品收获后通过网上销售,所得利润与贫困户分成。

另外还在全镇范围内签约了多个“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基地,如茶溪村冰糖橙、高山村菊花、土溪村土鸡、桃源村黄桃等等。对签约基地,公司负责生产指导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解决销售难题。对于散、小、多贫困户,公司则采取直接回收和代售的方式。“秉承公司为支部服务、支部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最大程度让利于贫困群众。”汤世松说。

双向模式在贫困户、公司和政府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次耐心的宣讲、演示,原来想一探究竟的村民准备签约了,原来表示疑惑的贫困户把账算清了。

沅江村党支部利用本地的楠竹资源优势,开办了楠竹加工厂和竹席厂,并与苗人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不仅解决了13个贫困人口的就业,村集体还分红3万元。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三江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在项目上“拉”、技术上“带”、精神上“促”、资金上“扶”,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的同时,将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积极创新电商产业模式和组织形式,推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与生产结合,打通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推动电商与相关产业同步发展,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户“e”路奔跑脱贫。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