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7-07-18 12:12:39 [责编:赖泳源]
字体:【

凤凰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县情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区腹地,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县共辖17个乡镇261个建制村20个社区,总人口42.8万,全县有苗族、土家族、汉族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其中苗族人口占57%,农业人口占84.6%,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之一,也是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凤凰是湖湘钟灵毓秀之地,具有古朴的历史风貌、厚重的文化底蕴、秀美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辈出的名人英才,是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故乡。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凤凰县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2012年凤凰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近年来,我县坚持走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一业带三化”特色发展路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2016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37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7.9亿元,财政总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0.1%和2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23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城镇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2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231元,分别同比增长8.9%和12.7%;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19%下降到14.5%,荣获2016年度全省脱贫攻坚一类先进县。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依据我县自身特色,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程,依托苗族风情品牌优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旅游脱贫的有机结合,2016年带动全县9407名建档立卡户脱贫。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分管旅游副县长为指挥长,县涉旅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旅游扶贫工程指挥部,并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制度。印发了《凤凰县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凤凰县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凤凰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凤凰县脱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凤凰县各镇、部门脱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旅游扶贫工作。

(二)科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为了抓好旅游扶贫工作,促进我县旅游的全面发展,我县评审通过了《凤凰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了《凤凰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凤凰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凤凰县旅游扶贫规划》、《凤凰县八公山片区旅游综合扶贫开发规划》和《凤凰县长潭岗库区旅游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结合由省发改局、省旅游局牵头实施的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神秘苗乡”项目,形成了以山江苗族博物馆-苗人谷-老家寨为北线、以飞水谷-拉毫营盘-塘桥花海-天龙峡为西线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开发黄丝桥古城、舒家塘景区、老洞景区、天星山景区、八公山景区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了以古城为核心、两条精品线为轴、零星分布各个乡村游景区为点的“一心两轴N个点”的旅游空间格局。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旅游空间格局进一步完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完美融合,各景点错位发展、资源互补,形成环线,县域旅游格局从半日游、考察游逐步向体验游、度假游、目的地游方向发展。

(三)精准对接、强化合力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脱贫项目工作,捆绑涉农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旅游扶贫工程建设,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审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脱贫办牵头汇总整理各乡镇旅游脱贫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脱贫办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飞水谷景区建设投入资金780万元,老洞景区投入资金600万元,全县累计整合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民宗、农业、林业、文化、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13亿元,确保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全域旅游统领城乡旅游共发展。一是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群众在参与发展旅游产业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重点建设四大景区,即凤凰古城景区、南方长城兵战文化景区、苗乡文化景区、凤凰国际旅游度假区,四大景区范围涵盖10个乡镇50个村。引进华夏集团、秀兰集团、东方园林集团、中青宝集团等大集团投资100亿元参与四大景区和全域旅游建设,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重点开发四大景区50个乡村游精品村寨。让贫困户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取得务工收入,就地从事旅游服务业增收。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旅游开发机制,让村和群众共享旅游产业收益。50个旅游重点村以传统村寨等资源入股政府铭城公司,政府铭城公司按比例给村里分红,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也解决了群众产业扶贫问题。支持贫困村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转型,支持贫困户联合建设乡村客栈、农家乐等,依托旅游服务业自主创业。如:落潮井乡唐家桥村香薰山谷旅游产业园,2016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0多万元,农民增收600多万元,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老家寨、早岗、黄茅坪、拉毫、菖蒲塘等一批村寨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参与乡村游开发,30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业、脱贫致富。三是建设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实现贫困人口就地转移就业。投资40亿元规划面积5600亩的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投资2.5亿元的“凤凰之窗”开园,引进27家本地小微企业入驻,安置及带动贫困人口1000余人。

(二)以保护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严格按照《湘西州历史文化民村及特色民居保护技术导则》要求,先后完成特色民居保护整治523栋,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景观旅游村镇得到保护。G209(吉首至凤凰段)国道改造、凤木公路改造、菖蒲塘-飞水谷连接线、廖潭旅游公路等乡村旅游公路顺利建设或完成,乡村游可进入性进一步提高。累计投资2974万元,对苗人谷、拉毫营盘、老家寨、老洞、飞水谷、塘桥花海等我县主要乡村游景点的基础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先后完成景区进寨大门、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游步道栈道、标识标牌、旅游生态停车场等工程,各景区品质和接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以政府+企业+能人合力旅游脱贫。政府加强对贫困户业务培训,通过开设培训班、进村入户为贫困户传授旅游、特色种养殖等技术知识,以提升贫困户就业、创业技能,2016年先后举办5次培训,累计培训涉旅贫困人员2270余人次。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合力助推旅游脱贫。如:姚六菊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湘西腊的世界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销售蜡染特色旅游商品,在廖家桥镇、千工坪乡建立蜡染原料生产基地,租赁当地土地,聘用当地贫困户,带动当地1000多名贫困户脱贫。注重挖掘和帮扶能人创业,引导能人点对点帮脱贫困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效应。如:山江镇麻金梅开办的石头屋(特色农家乐)就通过聘用当地贫困户当服务员,采购贫困户提供的食材,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同时引导村民制作、售卖苗绣等产品,带动了当地42户168人脱贫。

(四)以落实五个一批带动旅游脱贫。一是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在凤凰古城景区、南华山景区、乡村游景区安置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50名、安保人员100名。二是景区就业安置一批。在老家寨、苗人谷、拉毫营盘、飞水谷等乡村游景区安置景区讲解员80名、检票及咨询服务人员80名。三是文艺表演安置一批。在《苗寨故事》、《桃花岛》、《梦幻沱江》等我县5家演艺晚会上安置贫困人员135人从事演员、剧务等工作。四是旅游项目用工带动一批。在G209(吉首至凤凰段)改造、廖潭旅游公路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时聘用当地贫困户有2000人以上。五是旅游服务就业带动一批。在我县酒店、客栈、餐馆等服务性行业里安排贫困人员就业,带动1730余人脱贫。

(五)以节会活动拉升旅游人气。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每年举办苗族盛大节会活动--“四月八”,并每隔2年举办一次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服饰节。同时,支持鼓励民间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勾良苗寨六月六苗歌节、苗族三月三、苗年节等,使凤凰县乡村游文化魅力不断得到提升。每2年举办一次中国苗族银饰服饰节吸引来自各省、市的文化旅游专家来到凤凰研究苗族文化,助推凤凰文化旅游持续发展。同时,凤凰乡村土特产品云集各项节庆活动,带动了当地旅游商品的开发。

(六)以热点传媒引爆旅游宣传。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如何吸引眼球,引发广泛关注,是进行旅游产品营销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跟踪大众热点传媒,积极寻求知名媒体合作,花小钱、办大事、求实效。2016年取消“一票制”后,我们联合省内知名媒体迅速推出“古城之外有苗乡”,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和营销,迅速引爆了凤凰苗乡旅游市场,到2016年年底全县乡村游景区销售门票181万张,门票收入达到1.15亿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难度较大。旅游扶贫是一个长线工程,前期投入大,产出少,涉及到贫困村旅游开发更是因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的约束,显得“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二)群众发展意识弱。凤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的现象,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旅游是新兴产业,是对外开发产业,扶贫同时更需进行思想工作宣传。

(三)社会参与度低。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这是一项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的公益事项,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坚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精准脱贫统揽全局,以全域旅游主导发展,实现以脱贫夯实发展基础,以加快发展带动稳定脱贫。

(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强化县域经济核心驱动力。按照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定位,以凤凰古城为核心,沿沱江河上下游延伸、向南华山拓展、向乡村游扩展的思路,着力抓好凤凰旅游转型升级、扩容提质,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优势,充分挖掘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等旅游资源,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加快乡村游西线和北线连片开发,积极支持村集体或农户以资源入股等方式,打造与凤凰古城同体量的苗山圣寨游,将凤凰真正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二)大力推进产城(镇)融合,促进群众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脱贫。坚持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充分融合、加快县城区景区扩容步伐,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建设、旅游景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沱江、山江、阿拉营、禾库、腊尔山等一批特色旅游产业小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转业脱贫发展,实现稳定脱贫增收,发展致富。

(三)大力抓好旅游脱贫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商品开发。高起点、大手笔抓好旅游脱贫项目建设和重要景区景点建设,与相关投资主体深入合作,打造苗族风情游、兵战文化游、农旅体验游和休闲度假游,实现旅游点、线、面全域辐射。建立凤凰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把凤凰蜡染、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腊肉、血粑鸭、猕猴桃等农产品,开发包装成有特色、高品质的旅游商品,提高文化利用价值和农产品附加值。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凤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最美小城”之美誉,凤凰古城更是享誉全国,凤凰旅游脱贫工作刚刚起步,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传经送宝,让凤凰旅游事业持续长足进步。

1.大力实施发展生产脱贫工程。坚持园区发展与分散发展结合,支持和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特色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1)走园区发展路子,以农业产业示范园、标准园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县政府每年整合1.4亿元,重点建设5个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和100个500亩、1000亩特色农业标准园,让贫困村、贫困户在参与农业产业园中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建成铁皮石斛、蓝莓、高山葡萄、柚子、黄桃、红心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产业标准园65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5个,发展州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采取“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和“市场主体+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带散户、公司带合作社等抱团发展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让贫困户在土地流转、利润返还、务工就业、股份合作中获得利益,共同分享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如:菖蒲塘村建成3750亩特色水果产业标准园,2016年全村水果产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贫困户依靠水果产业全部脱贫,全村依靠水果产业致富。

2.大坡村三年建成1028亩高山葡萄产业园,葡萄园中养鹅,2016年实现产值440万元,2017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葡萄产业和养鹅全部实现脱贫,全村群众共同致富。两林乡杜仲萝卜猪项目采取“委托帮扶”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56户1600人,贫困户人均养殖杜仲萝卜猪1头,合作社按照保底价26元/公斤进行回收,每头猪产值1950元,养殖成本850元左右,可实现利润1100元。木里村引进天香生态兰花公司建成1058亩铁皮石斛产业园,2016年企业为村民发放务工工资170万元,2018年丰产期后每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山江镇雄龙村发展玉竹产业,成立玉竹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占45%,农企以生产资料和肥料等入股占50%,村集体占5%。2016年该村12户贫困户,按每亩每年3000元标准,领到了村里玉竹合作社的首期分红。腊尔山万亩高寒反季节蔬菜基地与长沙各高校签订了蔬菜销售合同,找到了高寒山区脱贫新的支柱产业。(2)走分散发展路子,支持家家户户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凤凰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支持贫困村家家户户分散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每户贫困户发展“3头猪、100只鸡鸭鹅、3亩优质稻+稻花鱼”计划,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苗、鸭苗、鹅苗、鱼苗、猪仔、优质稻种子、化肥、农药等,并提供技术支持,一大批贫困户实现脱贫。大力推行“优质稻+稻花鱼”种养模式,2016年已发展5500亩,每亩收入达5000元,2017年在贫困村推广“优质稻+稻花鱼”种养模式1.5万亩。(3)走特色有机品牌适度发展路子,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主要对接凤凰2000万人次规模的旅游市场,规划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注重特色,打造品牌,生态有机,规模适度,让游客在凤凰吃最有特色最好的农产品。通过三年努力,让烟叶、特色水果、特色养殖、有机蔬菜成为脱贫支柱产业。

2017年,全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82个,其它产业10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6.96万亩,发展特色养殖47.07万(头、只、羽);2017年计划投入6812万元,已投入5462万元;建设万亩精品园3个,千亩标准园34个,百亩示范园262个;推进土地流转3.7万亩,发展家庭农场31个,建立农场专业合作社31个。实现农业总产值2.25亿元,计划带动2万人脱贫。

4.大力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程。对“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县总投资12.7亿元,确定2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计划搬迁3428户14788人,其中2017年计划搬迁安置1203户5363人(其中建档立卡1177户5242人,同步搬迁26户121人),全部采取集中安置方式进行安置,预计今年9月将全面竣工,工程进度与规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禾库镇结合小城镇建设,征地613亩,集中搬迁安置1444户,建设集安居、就业、创业、旅游、发展“五位一体”的新型特色苗寨,是全国最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搬迁安置点。对腊尔山镇夯卡村3组、6组共35户147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统一建设,集中安置,2017年元月全部入住,已纳入国家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项目动态监测点。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和能致富”目标,坚持搬迁与脱贫一齐抓,坚持“一户一策”原则,对搬迁户实施“1+8”菜单式后续帮扶措施,有蔬菜产业直接帮扶、果业产业股份帮扶、生态养殖区委托帮扶、产业园区用工优先帮扶、旅游加工业带动帮扶等8个方面,为搬迁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收入“干货”。 2017年全县计划实施危房改造7798户23394人,已启动3500户,已改造900户,已落实13200人。计划投入总资金额3.2亿元,已到位1677元。

9.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统筹实施水、电、路、房、电视、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6年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5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6.2万人;完成4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06口山塘和162座河坝建设整治,完成429公里渠道改造维修,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完成农村危房、城镇棚户区改造9375户、7190户,建成廉租房、公租房1800套、4500套,实现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硬化率“两个100%”。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完成43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强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凤木公路等5条公路建设。特别是腊尔山高寒山区变化更是明显。三年前的腊尔山区5个乡镇6.5万苗族群众,有3.1万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实施全省高寒山区脱贫解困试点后,投入4.5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16栋,拉通村组公路79条237公里,新建机耕道91条294公里,建成农村人畜集中供水工程38处,完成农网改造63个村,烟、菜、果、药、养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6.5万群众基本告别了土坯茅房、肩挑背驮、天旱断饮的历史,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182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同时,实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养护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按每人每年1万元标准,全县安排2000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人口从事农村公路、“五小”水利管护和村庄保洁工作,帮助2000个家庭增加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把精准扶贫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为全省首创。2017年,计划投入32238.31万元,实施农村道路提质改造656.079公里;已启动511.52公里,目前完成2.5公里,已投入4893.53万元。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