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生丨红色之旅

2017-06-15 15:34:32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红色之旅

作者丨刘晓平

时间久了,铁杵会生锈,木棒会腐朽。人们防止腐锈的办法是:在铁器上电镀,在木器上刷漆。

共产党员,本是革命队伍中的先锋分子,但长期以来不学习、不改造、不锻炼,在思想上乃至灵魂深处,也会逐步地退化,乃至腐朽落后。因此,目前我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非常及时的,是十分必要的。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心灵受到震动,身心受到教育。在“重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环节中,我所在的市委宣传部联合支部,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在支部书记赵辉廷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在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前重温入党誓词,在井冈山根据地纪念馆重学党章,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的教育,党性得到进一步修炼和加强。

韶山

3月14日下午两点,我们一行10人赶到了韶山。大家尽管多次来过韶山,但还是觉得这小小的韶山冲,给人的感觉仍然是亲切而庄重的。

毛泽东故居,就那么几间几十年前湘中南一带十分普遍的土砖房,但它却珍藏着一个伟大灵魂孕育成长的历史。就在那土砖房的阁楼上,一九二五年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伴随着一盏小油灯的光辉,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了。九个人,举起了九只右手,举起了砸烂一个旧世界的铁拳。毛泽东真可谓是身在韶山冲,心忧天下。巍巍韶峰,应以此为骄傲!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他一家人先后投身于革命。血雨腥风,他们义无返顾,哪有什么私心可言!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他一家有六位亲人先后洒尽最后一滴热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向浩瀚的环宇提出了这一道难解的命题,但他却心中有路。从韶山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毛泽东用半生的精力,艺术表演般,把一条充满惊险和不平的道路连接起来,它的名字就叫: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坚信一个“不破不立”的道理。因此,他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一个崭新的世界,便从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声高呼中昂然屹立起来!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仅有的光辉典范,也是世界革命史上仅有的光辉典范。

最后,我们来到了毛泽东纪念馆广场,伫立在毛泽东高大的塑像下,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短短的誓词,连标点也只92个字,却字字重若干钧,铮铮有声地回响在韶山中……

井冈山

井冈山可是别具风韵内涵独特的山的经典,凸现出一种特有的圣洁和庄严、崇高和伟岸!这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伟大道路的起点,是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孕育的母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地。假如没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探索和创造,也许就没有他后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块红色的土地,以艰苦卓绝的奋斗,锻造了一种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实事求是干革命。

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只有毛泽东敢于率领一支秋收起义部队,敢于摆脱苏共“老子党”和苏俄成功模式的羁绊,甩掉共产国际和“左”倾教条主义的拐杖,独辟蹊径,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即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先驱和典范!

1972年11月,邓小平同志察访井冈山时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后来,他根据国际时局的风云变幻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也探索和创建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井冈山精神,已铸造我们的党魂、军魂、国魂和民族之魂。

站在高高的黄洋界上,放眼望去,翠竹如海,陇嶂绵延,好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耳边便回响起一个伟大诗人的吟哦:“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根据地斗争的艰苦与险恶,与一个诗人的诗情和浪漫情怀有机地结合了,使人品味不到艰苦,倒让感觉到了传奇。是啊!就在这放眼极目之处,当年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除了创造中国革命的传奇之外,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探索了许多经验,创造了许多优良传统。如著名的三湾改编,不但开创了我军民主制度和传统的先河,还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又如毛泽东根据井冈山的斗争实践,在理论上也有创新,那就是中国革命道路思想框架的形成,还有关于《星星之火,可能燎原》等著名论断。

在如今的井冈山市,我们参观了根据地纪念馆等。也走访了井冈山市的市场。我们除了感受到当年根据地斗争的艰险之外,还听说了毛泽东1965年上井冈山的许多感受。他首先想起了昔日与他一块战斗的战友,王尔琢、何挺颖、伍若兰、张子清、宛希先……但他看到井冈山新面貌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世人皆知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把井冈山充满生机、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抒写得淋漓尽致,也直抒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满怀豪情。

我们上井冈山,看到的是经过了战火和世纪风雨洗礼与淬砺的圣地井冈山,我们感同身受,有一种共识:井冈山,是毛泽东崛起的圣地,是中国革命伟大道路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今天,井冈山不能忘,井冈山传统不能丢!井冈山精神不能忘!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