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生丨井冈兰

2017-06-13 10:47:34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井冈兰

作者丨刘晓平



井冈山的春天,格外迷人。山势起伏,翠绿如海;蓝湛湛的天空,像广袤浩瀚的草原。和风丽日下,群峰峻岭像洗过一样,青翠欲滴,杂树生花,飞鸟穿林,整个井冈山便笼罩在一种春意无限的喜气中。

这是1962年春天,一个伟人在阔别自己战斗生息过的地方多年以后,又重回故里,寄托他多年的思念。他就是我们的朱老总——朱德委员长。时年他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在时隔35年后重回井冈山。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容光焕发,精神抖擞。3月4日,一辆黑色轿车带着他,沿着盘山公路,把他送回了井冈山。顿时,井冈山欢腾了,山上山下都传递着“朱军长回来了”的信息。朱德一下车便深情地说:“井冈山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我是回家来看看的。”接着,他不顾旅途的疲劳,重游了他与毛泽东一起并肩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亲切会见了老红军战士、革命烈士家属和群众代表。在这块土地上,他有着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

次日清晨,他就问陪同的地方负责人:“我记得过去这里到处都长着兰花,现在还有吗?我想去看看。”

“有,现在茨坪四周都还有兰花,坳背后的兰花坪,兰花遍地都是,长得越来越茂盛了。”负责人回答,但转念一想,又补充道:“首长,我们还没来得及修公路,山路不好走,我们去挖几株来吧!”

“不,我一定得自己去看看,没有公路有山路,我可以自己走嘛!”朱德委员长爽朗地挥手说。他对井冈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那红米饭南瓜汤的艰难岁月,井冈兰都曾陪伴着他。尤其是他的战友和爱妻伍若兰,这个耒阳城里长大的湘妹子,与他多次饭后散步时来到兰花坪,指着芳香的兰花说:“我叫伍若兰,就像这兰花,愿一生陪伴着您,走向革命成功。”一想起这一幕,朱德总是激动不己。可惜的是,为了革命,为了救朱德,伍若兰过早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朱德委员长的坚持下,省地领导陪同着他,健步来到了兰花坪。一丛丛花香扑鼻的兰花盛开着,精致而优雅的浅黄色花朵,是纯洁的象征,端庄而恬静。35年后,重睹这故地兰花的风采,朱德委员长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他敞开心扉,尽情地吸允着这沁人肺腑的郁郁芳香。他来到花丛中,选了一株又高又壮而正在沁芳吐艳的兰花,轻轻地捧在手心上细心地观赏着,兰花纤巧的花瓣羞怯地卷曲在她那湿润芳心的周围,花蕊上有一颗晶莹的露珠儿在闪光,好似久别重逢后欣喜的泪花。

朱德手捧胸前的兰花,环视四周,突然高声说:“就是这坳背。1928年冬天,彭德怀率领红军上井冈山不久,军部就扎在这里,那时我和伍若兰同志就常来这儿看他。”提到伍若兰,朱德宽厚慈祥的笑容就没有了,一种压抑、惆怅、痛苦的记忆便涌上心头,他两眼凝结着泪花,远眺蓝天,久久地没有言语。伍若兰和他的爱情生活及革命情谊,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里……

1927年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幸存下来的一支部队,几经艰苦,转战湘南,连克数城,发动了著名的湘南暴动。湘南,成了一块革命的热土。当朱德率军进入耒阳县邓家祠大院时,门框上一幅醒目的对联映入他的眼帘:“驱逐县团丁,喜迎革命军。”横批是“赤遍耒阳”。朱德马上止住脚步,对对联赞不绝口:“这联子写得蛮好,书法也妙笔生辉,内容恰到好处,是啥子书生写的?”县苏维埃主席刘泰忙回答:“这是我们县苏维埃妇女部长伍若兰同志写的。”朱德听了,感到惊奇:“原来还是出自一位妹仔之手呀,不简单,不简单!”他再次把目光盯住那刚劲有力、潇洒自如的笔迹,想不到这南国城里竟有这等女子的一手好笔墨,真是见书如见人啊!他以赞赏的口气问:“这妹子多大年轻,读过多么书?”在场的耒阳县委书记邓宗海忙作了简单介绍。当朱德知道伍若兰是位立场坚定、诚恳待人、能文能武的革命战士,除了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好字,他高兴极了:“太好了,真难得呀,革命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几日后,当朱德见到伍若兰时,他大吃一惊。原以来她是位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女子“秀才”,没曾想“秀才”原来是佳人。伍若兰高个头剪着短发,着一件大面裙衣衫,腰系一条罗汉纱,面色微黑中透出红润,标致秀气,机智有神,明亮的大眼睛,透着坚定而勇敢的毅力。朱德见了,深思片刻,便以征询意见的口吻说:“现在,我们的队伍在扩大,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司令部要加强宣传工作,你们是否可选拔一批能说会写,搞宣传鼓动工作有经验的女同志到司令部宣传队来工作?”

伍若兰听说要搞宣传的人,干脆利落地拍胸脯保证:“从衡阳女三师出来的就有几十个,任你选任你挑好了。”

“好啊,要我选,首先就选中你们三位女将!”当天,根据耒阳县委、县苏维埃的推荐,伍若兰、谷芝英、段子英、伍德能、李翠云、伍春林等10多个女子,便调到革命军司令部宣传队工作。

在以后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伍若兰变得越坚定,也越成熟。尤其是在司令部工作,通过耳濡目染的生活熏陶,伍若兰感着到有个人始终在身后关爱自己,这个人就是朱德。她了解朱德,也理解朱德,但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太大,他结过两次婚,让她一时下不了决心。

后来,她在战友大姐谷芝英的鼓动下,她了解到朱德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是内心世界的东西。作为一个凡人和将军,他虽有过两次婚姻,但都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和甜蜜。相反,多年来的感情世界,陪伴他的都是孤独、寂寞和痛苦。在伍若兰面前,朱德既不会回避自己的婚姻历史,也不掩饰对妻子的怀念以及对亲人的流离失所、生死不明的痛楚。一位戎马倥偬的将军,那博大、浩瀚的胸怀,坦白、真诚的品格,光明磊落的气度,深深地打动了她。她决心用自己的真诚去填补他那爱的真空,让他重燃爱的火花!

一个春寒的月夜,伍若兰在耒阳城外的河边,向朱德敞开了爱的心扉,两颗灼热的心,沉浸在爱河里漫游……在一个胜利的祝捷声中,战友们为他们举行了婚庆大典。在婚庆大典上,战友们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动他们当众说几句悄悄话。朱挨着伍若兰,望着她绯红的脸说:“若兰,我们一老一少,一军一民,心心相映,情投意合,难为你了。”然后靠近她耳旁,压低声音笑着说:“我是胡子,你是麻子(伍若兰脸上有黑麻点),为的是啥子,为的是打白狗子,为的是麻麻(马马)胡胡(虎虎)过日子。”台下一阵捧腹大笑,战友们尽情地分享着这对新婚夫妇的甜蜜……

从此,这对革命夫妇,携手战斗,转战大湘南,奔向井冈山。在井冈山这块红土地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大爱的革命颂歌。一对生死夫妻,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热爱的诗篇:

雄师挥戈罗霄山,星辰日月天地间;

巾帼自有豪杰在,丈夫喜逢井冈山。

1929年初春,湘赣两省敌军调集了18个团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实行围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把敌人调出井冈山外围歼灭,留彭德怀、王佐率一部分主力留在井冈山,配合外线作战。

伍若兰已有四五个月的身孕,但她坚持随夫征战。征战途中,由于林彪率领的警戒部队麻痹轻敌,提前撤除了岗哨,便导致2月4日拂晓,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的两个团,突然包围了朱德宿营地。当发现时,情况已十分危急,十几个荷枪实弹的敌兵已冲到军部门口。伍若兰见状,灵机一动,冲上去夺过朱德准备迎击敌人的手枪,快速走到门口,把快到门口的敌军当成红军,厉声道:“前边战斗那么激烈,你们快去参战,到这里来干什么?我是军长太太,命令你们离开这里!”她同时向朱德示意:“老伙夫,快去伙房给朱军长打洗脸水!”转瞬间,朱德从侧门跑了出去,十几个敌兵把伍若兰团团围住。

在敌人搜捕朱德的过程中,伍若兰踢翻了看守的敌兵,转身朝村口跑去。快要跑出村口时,一颗子弹射穿了脚踝,伍若兰一头栽倒地下。朱德脱险了,伍若兰被捕了。在审讯的日子里,敌人用踩杠子、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施尽了各种刑法,都没法使伍若兰屈服,刽子手只得对她下毒手。他们把伍若兰腹中的婴儿取出,剁成碎片;他们砍下伍若兰的首领,悬挂赣州城门示众;把她的身子劈成四块,用汽油焚烧。当消息传到朱德耳里,烈火金刚的将军泪如泉涌。

8年后,1937年3月,在延安的窑洞里,当朱德向史沫特莱介绍自己生平的时候,他是这样陷在痛苦的追思中:“她叫伍若兰,是个作家,出身于大革命时非常活跃的知识分子家庭……”深深的怀念,无限的追思。令这位驰名中外的总司令泪水夺眶而出。在时隔25年后的井冈山,当朱德委员长手捧兰花,又追思起这一幕幕时,泪水又夺眶而出,洒落在胸前那株郁郁芳香的井岗兰的花瓣上。

在兰花坪的兰花丛中,朱德手捧兰花久久地凝视着,陪同的省地领导见时间久了,便说:“委员长,我们回去吧!”并派人用花瓶把那株井冈兰装好。一位久经沙场的元帅,一位把一生交给革命的总司令和委员长,他要将这株永不凋谢的井冈兰,从这块红土地带去北京,永远带在自己的身边……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