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丨马桑树的传说(二)

2017-06-12 11:59:33 [来源:张家界日报] [责编:吴名慧]
字体:【

马桑树的传说(报告文学)

作者丨刘晓平 谢德才

(二)

桑植县东南部的刘家坪白族乡,曾是红二六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我们来到这里采访的那天,大雨磅礴,所有村舍都在雨雾中宁静地伫立着,环抱的青山掩映着一栋栋吊脚小楼,都是砖木结构,木红色的是房架,白色的是砖墙,风雨中显出一种安详的样子。

几乎是所有人,不管是干部还是农民,也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他们都知道:我们刘家坪,曾是贺龙率领二六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口气中总有几分光荣和骄傲,是的,刘家坪因革命的壮举而被记入了中国的史册。

当年的桑植籍红军,与红军队伍的所有官兵一样,打着绑腿,头顶红星,不惧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战场,他们为的是有个美好愿望和理想,不让后人吃二遍苦受三茬罪,无论是远行的还是送行的,他们都在心中藏着一首歌,他们在心中默唱着,难分难舍:马桑树儿搭灯台(哟荷)

写封的书信与姐(也)带(哟)……

双溪桥的刘开锡一家三兄弟都一起长征,其中刘开锡夫妇俩也是夫妻一起长征。长征路上,贺龙知道了,强迫刘开锡家的老四刘开锭回家,和姐姐一起在家赡养父母。结果,长征的两兄弟,老三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老大刘开锡在长征时是团长,后来当了师长,但在解放云南昆明时英勇牺牲。其妻钟冬姑本来与丈夫刘开锡一起长征,但是因身怀有孕,又带着小孩,又是小脚女人,故长征到贵州毕节时,只好脱离队伍,怀着身孕,带头小孩讨饭回家。解放后钟冬姑担任了双溪桥乡的乡长,1952年出席北京英模会议,在北京见到了老战友李贞,回来传达会议精神时,大讲未来的美好蓝图: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田是拖拉机,走路是自行车;火车通到城里,公路修到村里……让大家对生活充满遐想。当时她还不知道丈夫刘开锡已经牺牲,还盼望着有一天丈夫回来,接自己和小孩一起团聚。后来,民政部给刘开锡颁发了烈士证,并送回了部分遗物,沉重的打击把钟冬姑一下击倒了,她从此精神错乱,在医院打发了自己的后半生。

退休老师谷忠政已是快八十的人了,他耳闻目睹,对刘开锡一家的情况十分了解,因为他也是红军亲属,又和刘开锡是同一个村子的人。他说:当时红军长征,无不是对未来充满期盼和理想,他们都相信穷苦人可以得天下,未来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另一位讲述者是一位红军的后人,叫刘纪文,是刘家坪学校的在职老师。他说:爷爷刘开银与贺龙一起闹革命时是在贺龙手下负责搞宣传工作的,1934年在双溪桥打仗时受了伤,长征时没去了留守后方。第三天他回家时,在家门口的六斗丘被刘金星所杀。刘金星是国民党的铲共大队队长,解放后被镇压了。我奶奶躲在枯水井里目睹了我爷爷被杀的过程,到第三天才敢替爷爷收尸。当时我父亲只有六七个月,我奶奶势单力薄,又考虑到要扶养孩子,故没敢为爷爷相助。爷爷死后,奶奶没有再婚,带着我父亲长大,靠炸油粑粑卖过日子。解放后,我奶奶站出来指证了刘金星的罪行。

红军长征出发后,国民党剿共团四处作恶,血腥杀害红军亲属,有的村在红军走后,抬死人都抬了三天三夜,在桑植造成了许多的女儿村、寡妇村。但是,红军及红军的后人是杀不完的,革命的种子是灭不绝的。为了明天,待到春来,革命的种子就发芽!

解放后,我父亲长大当了民兵队长,他记住了血海深仇,革命工作样样抢着干,走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头。1954年合作社仓库着火,我父亲孤身投入灭火,抱着燃烧的物资抢救财产,结果全身烧伤,被当时的许多媒体报道。后来我父亲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1955年当书记开始,一直到2002年卸任,一干就是47年。他从不向党和政府伸手,也从不向党和政府叫苦,一心带头群众要实现前辈的理想和愿望。可是,我们地方确实很偏远,各类自然条件确保太落实,到如今还有许多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这么些年来一直在进行扶贫工作,尤其是对老区的扶贫工作十分重视,落后面貌已有了许多的改变,近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更大了也更精准了,我相信:前辈们心中的蓝图很快就将实现,有的早已实现。

(本文原载2017年5月5日《张家界日报》)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