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丨红军村里的后人们(四)

2017-06-12 11:20:34 [来源:人民文学]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红军村里的后人们(报告文学)

作者丨刘晓平 王成均


(毛垭“新颜”)


(四)

1996年2月,当了22年村支书,57岁的杨光茂决定退休了,他把建设家乡实现前辈心愿的重担交到了红三代杨生泽身上。杨生泽当过海军,见过世面,杨光茂相信毛垭会在他的带领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杨生泽当过民兵营长、干过治安主任,从2005年4月28日当选村主任到第三年担任村支书,杨生泽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叔叔杨光茂修的人行道加宽加长,让1米宽的人行道也修成可通车的宽畅大道。修路的几年时间,他放弃自家经营年收入10万元的酒店生意,全身心扑在工地上,从修路工地下来,自己反欠下9.8万元的债。第二件事,是协助扶贫后盾单位市县自来水公司的支持,带领乡亲们投入义务工1.7万个,把20多根水泥电杆抬上山,让毛垭村通上了电。在抬电杆过程中,村里人有8人受伤,1人重伤。他常说:“扶贫不扶志,等于没干事。”他在扶贫单位的支持下,首先想到的是让红军村里的后人们,树立起改变故土面貌的决心。第三件事是动员乡亲们造田,要彻底扔掉吃了40年国家统销粮的包袱。

毛垭海拔1500米,高山峡谷,地层稀薄,不适合造田。以前乡亲们每年要从15公里的粮店背回两万斤国家统销粮,一米宽的人行道一天一个来回,乡亲们都背怕了。最远的村落文家界,来回往返坐车不说,一天要走20公里山路。红二代贺学元就住在这里。贺学元的父亲贺文泽跟着贺老总闹革命,是红军战士。贺老总带领部队长征,安排他跟着贺文慈留守后方保卫红军家眷。当年,贺老总住在贺学元家,吃着包谷、红薯饭时,许愿说:“将来共产党坐了天下,你们为共产党作了贡献,共产党会让你们毛垭每个家庭餐餐吃上大米饭”。

解放了,贺学元一家人真的吃上了大米饭,可吃得太苦。每年,国家分配给贺学元家600斤国家统销粮,贺学元带着妻子、儿子背粮食。贺学元背80斤,爱人背50斤,大儿子11岁,只能背20斤。爬山过界,总是每天天麻麻亮全家人就出门,天黑才回家。背一回粮食要11个小时。一天,儿子把粮食放在路边休息时,突然对父亲说:“爸爸,我们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自己造田种粮食,我们背斤谷种回家多轻松”。儿子的话一下击中了贺学元和妻子的心,一家三口人哭在一起,哭过后,贺学元夫妇对儿子说:“好,我们造田”。

背了26年统销粮的贺学元响应村里号召,动手造田。他从前靠背粮让失散红军父亲贺文泽顿顿吃上大米饭,现在他要睐自己造田种粮让大家吃上大米饭。1997年春天,贺学元和妻子、儿子开始造田,父亲贺文泽不顾身体年迈,也参加造田。贺学元住的地方,全是岩山,前后是六十度的陡坡。贺学元一家人用钢钎用大锤砸岩,开出了一个个稻田。1997年,一家五口人造田2个,一个0.25亩,一个0.15亩。1998年,全家造了一个田,面积0.45亩。1999年,全家又造了两个田,都是0.22亩。2000年,全家人造了一个田,0.33亩。2001年,全家人造了3个田,一个0.51亩,两个都是0.22亩。五年时间,贺学元一家五口人不管风吹雨淋,寒来暑往,背岩2150方,挑土900方,造田9个,大的0.51亩,小的0.1亩,9个田共2.23亩,每年可产干谷2140斤。2001年,90多岁的父亲贺文泽去世。临终前,他含着泪说:“儿呵,旧社会把穷人变成要饭的,天天吃野菜,共产党得了天下,给我们统销粮,让我们吃上大米饭,你带着妻儿造田,自力更生,不再吃共产党的统销粮,好哇,我死了也瞑目了”。

(本文原载2017年第6期《人民文学》“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特选作品”一栏)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