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祁剧的前世与今生(三)

2017-05-03 10:45:0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祁剧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丨凌鹰

(祁剧《目连救母》演出照)

(三)

祁剧剧目多得就像春天开在山野田间的野花。历数这些山花野卉,其中高腔正本25个,散折106个;昆腔正本4,高昆合演正本8个,昆腔散折18个。南路正本70个,南路散折178个。北路正本128个,北路散折299个。南北路合演正本34个,南北路合演散折63个,小调6个。换句话说,祁剧传统剧目正本280个,散折670个,共950个。

令人咂舌的剧目,令人惊叹的艺术繁花。

可是,在这众多的剧目花香中,她们的老祖母却是充满了血腥味的《目连传》。

《目连传》是一部高腔戏。这部戏的故事既充满传奇性,又带有一点唯心色彩。

目连是印度人,叫目犍连,是释迦牟尼的一个大子弟。西晋时,敦煌和尚竺法护为了迎合中原尊重孝道的伦理观念,就借目连之名,编造了一部《佛说孟兰盆经》,说目连有下地狱救母的孝心。当时的中国人很喜欢这样的大孝子,于是都按经书中的要求教育世人,并在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都要像目连那样,请众僧举行“孟兰盆会”,超度自己去世了的列祖列宗和无人祭祀的孤魂厉鬼。可是,当女皇武则天当朝的时候,敦煌另一位大和尚实叉难陀,又编了一部《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写的是两个女子下地狱救母的故事。后来便有人将两本“佛经”中下地狱救母的故事揉和在一起,编成《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在民间说唱。再后来,有人又将有关目连的变文编成戏曲表演。北宋崇宁二年,京城汴梁上演了《目连救母》杂剧,连续演了七天,后来被孟元老写进了《东京梦华录》。这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写进史书中的剧目。

由于北宋时期的目连戏最为精彩,于是各地纷纷效仿演出此剧,且还慢慢演变成了中元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到了元末明初,《目连传》竟然在长江以南和临安周边地区成泛滥之势。江西一带演出目连戏,倒是别具一格,用的是高腔中的“弋阳腔”和“青阳腔”。随后,湖南、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也到处流传这个最古老的传统剧目。也就在这个时候,祁阳的祁剧艺人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灵感爆发,居然就将“弋阳腔”巧妙地搬进了祁剧唱腔,然后结合祁阳地方音乐、语言、习俗,像个手艺精湛的裁缝一样,裁剪成一部巧夺天工的祁剧《目连传》。就这样,江西高腔《目连传》从此成了祁剧的老祖母。但是,《目连传》中的杀叉等众多绝技,表演技巧虽然精湛,却充满了血腥气。据说,演出这个剧目时,杀叉用的是真正的铁叉,锋利尖锐,杀叉的时候也不是表演那样的比试,而是真正的投叉杀向对方,只要对方功力不足,稍有闪失,就会被锋利的铁叉杀死。正是因为这个古老的剧目表演起来太危险,太凶残,太暴力,这个剧目就慢慢被淘汰了,这个祁剧的老祖母也渐渐被在历史的记忆中沉睡不醒了。

老祖母《目连传》虽然长睡不醒了,但她的后代中,有一部叫《孟丽君》的戏,却曾经在中国当代祁剧界一度佛佛洋洋了很长一段时间。这部历史剧由祁阳县祁剧团演出后,一时轰动了整个湖南。1984年,湖南电视台又将其拍摄成十二集连续剧播出。随后,湖南美术出版社又分上、中、下三册出版发行了《孟丽君》戏剧连环画,接着,湖南音像制品出版社又发行了《孟丽君》盒式磁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孟丽君》就像一只春燕一样,飞进家家户户,唤起一片祁剧的春光。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