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湘江奔流(六)

2017-05-01 13:29:3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湘江奔流

文丨凌鹰

(六)

湘、桂航运的断裂和阻隔,既是广西人的疼痛,也是湖南人的疼痛,更是中国人的疼痛。

湘江的这种疼痛,与那条距我们很远的莱茵河神似。

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荷兰的莱茵河,自古就是欧洲最繁忙的水上通道。在荷兰发现的那些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瓷,很可能是由湘江入海再经过这条欧洲著名的河流,送进这个遥远的国度的。

湘江全程几乎飘荡着一种浓郁的湖湘气息。它的上游永州,是湖南境内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域。唐代的湘江那么妖娆富丽,我景仰的柳宗元就在这个时期发落到这个地方,然后在一个叫濒岛的湘水土坡上,开始了他的寒江独钓。还有那个像疯子一样的狂草书圣怀素,也不知他用那长长的头发在芭蕉叶上宣泄、抒发一种什么样的胸臆,以至于他的狂草最终成为任何人无法临摹、无法效仿的书坛一绝。至于宋代大学问家周敦颐是怎样与湘江厮守缠绵的,只有湘江上游的一河潇水知道了,我们只能借助《爱莲说》来怀想周敦颐对湘江的风流情怀。因为这样一个具有莲荷品质的人,不可能不恋江恋水。

当湘江走到中游时,衡阳、株洲、湘潭这三座湖南的工业重镇让我想起莱茵河畔那些傲然屹立的古城堡和葡萄架了。那些城堡,彰显了莱茵河的厚重、典雅和富贵,那些葡萄架和葡萄藤上一串串绿的、蓝的、黑的、紫的葡萄,让我们领略到莱茵河的生趣与风情。作为德国葡萄酒最有名的产区,我想,那里的葡萄酒毫无疑问是从莱茵河流向世界的。这样的商业壮景,与湘潭的钢铁借助湘江水道走向中国、走出国门一样,有着河流文化的内在魅力。

莱茵河两岸至今尚存的城堡,不难让我们臆想它昔日带有几分王者之气的西欧风情有多浓烈和绵密。中国的灵渠,在沟通湘、粤两条大江之后那种通江达海的气势,让我们领略到的,难道不是秦始皇散发于江面平定天下的王者之气吗?

从这一视角看,虽然湘江与莱茵河处于地球不同方位和国度,但它们被河水淹没被时光沉淀的河床里,蕴蓄着同等本质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这种属性,让莱茵河和湘江没有国界和地域上的隔阂,只有河流内涵的勾连与并存。

从河流的命运来审视这两条河,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莱茵河流经那么多国家,其中最受益的是德国,它在德国境内的流程是860公里。为此,德国人将莱茵河视为他们的“父亲河”。可是,对“父亲”伤害最深的,恰恰是这些不肖子孙。“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在大规模战后重建中,几乎一夜之间就在莱茵河两岸建起了一家又一家化工、能源、冶炼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张开血盆大口“吞食”莱茵河水,还将无穷无尽的废水排进莱茵河。德国在结束野蛮和暴力的战事侵略之后,又用这种近乎战争暴力的野蛮行径,发起了对莱茵河的掠夺,让莱茵河沦为欧洲的“下水道”。

莱茵河不堪想象的污染早已被沿河的几个国家治理,莱茵河曾经的伤痛让我们认识到:无论多么汹涌澎湃的江河流水,也抵不过人类欲望的泛滥洪流。

德国人的欲望污染莱茵河后,德国和沿河的几个国家仅为莱茵河疗伤就耗资300亿欧元。从2005年到2020年,有关治理预计还将投入100亿欧元。

人类总是要在犯下最不该犯的错误后,用巨资来修补这一过失。但愿这种修补不是为了更大的掠夺与鲸吞。

从莱茵河的国际地位看,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莱茵河的环境治理已成为以德国为中心的几个国家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让莱茵河重现了容光焕发、妩媚妖娆的本色。

与莱茵河相比,湘江幸运一些,尽管有过伤痛,但毕竟不像“二战”后的莱茵河那样遭受巨创。湘桂水道的通航阻隔,只是她被拦腰一刀的伤口。

这是一道可以治愈的伤口。因为,新的湘桂运河远期规划,就是为湘江“疗伤”、也是为湘江“美容”的方案。

灵渠早已淡出了历史,但灵渠这一古代人工运河的文化脉络一直与湘江存在着丝丝缕缕牵绊。新的湘桂运河,是古老灵渠运河的替代和延伸。那替代是纯地理概念上的。那延伸是纯精神层面上的。最终,又是历史与当代的接轨与契合。

远期的新湘桂运河规划,将再次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让全国航道联网的梦想成为现实。

改造25个梯级航电枢纽,衡阳以北将实现2000吨级航道衔接长江,衡阳以南1000吨级航道穿越漓江连接西江。

那将是何等壮观的“现代灵渠”!

那将是何等风光的湘水航运!

那将是何等激越的湘水奔流!

(本文原载《大地文学》卷三十五)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