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湘江奔流(二)

2017-05-01 12:36:55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湘江奔流

文丨凌鹰

(二)

浓墨重彩的唐朝最终像灿烂的烟花燃尽了光芒,消失在历史的天空,长沙铜官窑也在那个朝代的最后一个早晨或黄昏,熄灭了最后一窑火焰,但铜官窑釉下彩瓷的民间气息与文化芳华没有消散,它盘旋在湘江上空,且继续流向我们不可知的永恒时空。

只要是经典的,就是不朽的。这是我对某种事物与文化的认知。

这样的不朽也遗留给了湘江。

湘江把唐朝的繁华送走了,这是湘江的失落和忧伤。但,湘江边缘那座小城却一天天“长”大,最后,“长”成了一座现代都市,这是对湘江最大的抚慰。

黄河和长江喂大了一个中国。湘江喂大了大半个湖南。可见,大河文化具有令人无法想象的能量,蕴储着无法穷尽的营养。

让我们回过头来,眺望清朝的湘江。

湘江流到宋代,便逐渐收敛了喧嚣与张狂,变得安静起来,似乎怕惊扰对岸岳麓山上突然像明月一样冒出来的岳麓书院。

创建于宋代的岳麓书院,让湘江又多了新气象,这气象就像清风一样驱走了唐五代之后湘江短暂的萧条,使整条江飘荡着一缕清淡的书香。随湘水漂荡流淌的,还有令中国人惊叹和仰望的湖湘文化,这是潜藏在湘江最深处的文化旋涡。

在湖南,岳麓山并不是最高的山峰,却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文化高度。在中国,湘江并不是最长的河流,却具有一种绵延无穷的文化长度。这一山一水,构成了楚地湖南万古不灭的精神气象。这一水一山,彰显了楚地湖南万代千秋的湖湘精华。

然后,似乎只是眨眼工夫,湘江一个浪头扑过去,流到了清朝。

如果唐代的湖南载入史册只有“长沙驿”,让我们见证了湘江的霸道地位,那么清朝湖南境内密集的驿道网络,则让我们领略了这方热土的神奇魅力。以长沙为焦点,湖南的驿道辐射出五条干线,这五条干线穿越湖南山川、田野和村寨,穿越大大小小热闹或寂寞的城镇,最终连通湖北大道、广西大道、贵州大道、广东大道、江西大道。

这就意味着,湖南在清朝已可以通达这五个省地了。这就意味着,湖南的物产和文化,在清朝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这五个省流通了。这五个省份又凭借它们密集的古道驿路,连通中国更多的城市与乡村。

这看似与湘江没有多大关联,其实,湖南境内的每一条驿道都与湘江紧密勾连。因为每一条驿道都通达长沙,通达长沙就等于通达湘江。

要知道,那些负重的牛车马车是走不了多远的,它们最终还得在湘江的一个个码头卸下沉重的负荷,借湘江的流水渐行渐远。

(本文原载《大地文学》卷三十五)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