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陈惠芳:景华的谐音

2017-04-29 12:21:54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景华的谐音

文丨陈惠芳

益阳人说,景华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幅好画。长沙人说,景华火得下不得老地。北京人说,湖南来了一个丹青高手。

景华,景华,景华。耳朵听得生了茧,还要听。盛景华何许人也?他来自洞庭湖,别署畅乎斋主。畅乎?畅哉!于是乎,景华畅游北京,在皇城根谋得了一席之地。

我跟景华熟不熟?熟,也不熟。半生不熟。熟的是字画,不熟的是人。我跟他是一面之交,加上半面。

一面之交是,前不久贺家山一次书画笔会,扯了半天谈,喝了一壶酒、半壶湖水。

半面之交是,前几年益阳一次文艺活动,人多势众,我根本轮不上面对面。我一个写诗的,除了能把名字写得稍微好看点,字是猪蹄子体加鸡爪子体,哪能跟书画家套近乎呢?我只看见他半边脸,便装着搞不赢手脚的样子,与几个诗友漫谈天气。

压根儿没有想到,景华居然也是诗人,出版过诗集《状态》、《城市表情》,还出版过《顾城朦胧诗钢笔字帖》。如果我晓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与蒋祖煊、冯明德等朋友组建“白鹿文学社”,编写油印刊物《白鹿》,跟我是一样的出身;如果我晓得他的处女作《雨过天门山》还是《湖南日报》“湘江”副刊上发的,我早就可以说一句“久仰大名”,套上近乎了。可惜,我脑壳不开窍。不然,熟门熟道,搞他几家伙。

景华不晓得一个什么“陈惠芳”,根本不要紧。他以诗人的眼光,透视着独特的洞庭,创作了一大批声色俱佳的“青绿山水画”。那是一个艺术的泥潭,一旦陷入,无法自拔。原生态的自然景象,施以新奇、婉丽的技法,让洞庭像一只鸟飞起来。

让沉重变得轻盈,让轻微变得厚重。这是一个人的功力。青绿之中,景华释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一种解读、一种融合、一种浓缩、一种稀释。生死之间的轮换,悄无声息地进行。这又是一个人的从容。

景华不仅仅是一位洗练的画家,而且是一位严谨的书法家。行书楷体,张弛有度。写在圆形宣纸上的书法,像年轻的脸,也 像苍老的月亮。

盛景华的名字,继续让我想起洞庭和它孕育的一个人。盛大的洞庭,烟波浩渺。烟波浩渺处,徘徊着景华。我不说经典,我只说景华的谐音就是精华。

(2014年12月1日)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