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皇泯:诗书画交相辉映 一路“畅乎” ——记畅乎斋主盛景华

2017-04-29 11:57:05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诗书画交相辉映 一路“畅乎”

——记畅乎斋主盛景华

文丨皇泯(冯明德)

畅乎斋主,盛景华别署。

三十年前,益阳白鹿文学社一群二十岁左右的文朋诗友凑雅兴,仿效古人取斋号,为避免雷同,标新立异,采取随意自报页码和行数的方式,查找字典。祖烜查得第一个字为“畅”、景华查得第二个字为“乎”,于是有了两人共同取名的“畅乎斋”。后来,祖烜调长沙工作,斋号留给了益阳的景华。至于景华的是诗斋,还是书斋,或者画斋,不得而知。

景华的梦想是当诗人。

文朋诗友们断章取义摘录了景华失恋后的三行诗句,拼凑成情诗《等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传至今,家喻户晓、妇儒皆知——

沙滩,是一封发黄的情书

月亮,是一个苍白的句号

等你,在所有的路口

后来,作为在《益阳日报》文艺副刊从事了二十余年编辑的景华,相继出版了诗集《边缘》、《城市表情》和散文集《状态》,还在全国各大报刊和新浪、搜狐网站发表了上百万字的艺术人物专访和生活随笔。无疑,景华赖以生存的是文学,寄托梦想的是诗歌。

景华的成名,在于书法。

名曰畅乎,实则曲折。刚步入书坛的景华年轻气盛,也曾玩过“打倒传统”的“聪明字”。1990年进入湖南省书法研修班学习后,他那手看似非常时髦的“聪明字”,受到了学友们的批评,他开始意识到聪明将反被聪明误。尤其是1991年他去西安碑林参观,饱览历代名家碑刻后,真切地感受到传统书法之精深,便毅然转向传统,走经典书艺之路。从此,他再也不趋现代书风之大势,不赶花里胡哨之时髦,坚持潜心于名家碑帖的临池研习,学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苏东坡、米芾、董其昌……书桌下堆满了毛边纸,门旯旮里都是他自认为写得不满意的毛笔字。

景华学书,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有近乎卫道士的真诚,但他又绝不当传统经典的书奴,而是在书写中努力融入自我的思考与创新。年长日久,法古而不泥古,他的书法作品,从取材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到取材于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以隶书、魏碑、楷体和行书为体,尤以行书见长,用笔老到,字字珠玑,各成章法,别具神韵,渐渐形成了有文人风采,多书卷气,追求“和、静、清、雅” 艺术境界的独特书风。

景华的书艺,一路“畅乎”。新世纪前后,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当选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连任了益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届展,被中南海、布达拉宫及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还发表理论文章20多万字,出版了书法专著,两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作品和艺绩被众多媒体专题或专版介绍。

景华是诗人和书法家,还是画家。

景华上师范时学的是美术,毕业后当了十余年美术教师,作品在省、市美展中多次获奖,很早就成为了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年过半百,北上求学,本意为拜师欧阳中石门下研习书法,先生对他的书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想到景华访学半年后,在拜访以诗书画著称的益阳老乡林凡老先生时,唤醒了沉睡多年的画家梦。于是,景华进林凡工作室学艺、入唐秀玲工作室高研班拜师,重操旧业,将绘画并入诗歌和书法,诗书画一路兼程。

在京两年多时间,景华像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匍匐在窄小到只有一平米的画台上,凭着他从小打下的扎实的美术根底,创作了百余幅独具装饰风格、富有诗意的工笔青绿山水画——春天里,一只翠鸟,鸣响山茶花;夏日里,三两红蜻蜓,亭立荷花丛。夕阳西下,渔舟唱晚,荡起洞庭湖的桨声;旭日东升,一行白鹭,沿着向日葵的方向,飞过金色的芦苇荡,飞向神圣的艺术殿堂……

景华,一边著诗文,一边教书法,一边攻绘画,诗书画交相辉映,畅乎斋主,一路“畅乎”。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