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友:我眼中的科研

2017-04-21 08:38:35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蒋睿]
字体:【

人物简介

王先友,男,1962年出生,湘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湖南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专家,“新能源装备及储能材料与器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新型化学电源及电极新材料、太阳能-氢能-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其先进储能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自2014年Elsevier出版集团推出中国高被引学者以来连续三次入选能源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合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锂离子电池专著--《锂离子电池》。

“脚踏实地,成果丰硕”,“国际视野,悉心培养,造就一流人才”……尚未见到王先友教授之前,笔者近乎是穷尽想象去描绘这样一位荣誉满怀的学者。王先友的办公室清新幽雅,净洁如素。待我们一落座,王先友便亲切地为我们泡了茶,在茶与花的热情里,我们开始了访谈。

【我是一名导师】教育者的成绩是教书育人

记者

感谢王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不仅在自己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而且您所在的化学学院每年科研成果突出,例如化学学科ESI排名连续六年进入全球前1%,您能跟我们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王先友

谢谢!化学学院一直致力于一流学科建设,所做出的成绩,所研发的成果,都源于几个方面:

一是准确定位。科研的出发点一定是瞄准国家需要的,有需要才有价值;始终秉承着顶天立地的科研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坚持加快科研步伐,努力于行业中跟跑、并跑甚至领跑,使我院的科学研究有更重大的突破。

二是求真务实。一切科研成果都源于老师和同学们脚踏实地,认真专研的严谨态度,游戏人生的人不适合做科研,也不可能作出重大的科研成果。

三是要求学生们学着做“两栖动物”。要做到学术和产业化两不误,既能在学术上有所创见,又能将自己的发现应用于实践,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馈于理论研究。

王先友接受采访 上官文丹摄

记者

您曾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去过以色列、西班牙、墨西哥等多个国家交流和学习。能跟我们谈谈外国学生在学习科研上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王先友

一是国外的学术氛围更加活跃,经常举办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活动;二是国外的研究生受外界因素干扰更少,因而更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三是师生之间更像是同道的朋友,这使得师生之间研究上的交流更加流畅自然且高效;最后,国外学生勇于开拓创新,总是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去动手实践,去开拓视野。

2016年12月,王先友获评“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记者

您的学生都十分优秀,如省优博、优硕、校长奖特等奖等等不胜枚举,能跟我们谈谈您是怎样培养自己的研究生的吗?

王先友

我特别强调学术氛围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我的课题组会以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定期的组会讨论,每次讨论都会请同学们分享新近了解的学科前沿知识,报告自己的实验进展或者遇到的问题,有时候还会请外出参加国内一些学术研讨会后回来的同学作报告,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在此期间,我也会参与其中,细心聆听,平等交流,学习氛围浓郁温馨。

除此之外,我对学生情商方面的培养也十分重视,会鼓励同学们学会面向社会,提高与人相处、愉快合作的能力。科研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情商的提高有助于科研的发展。

《中国研究生》杂志2017年1期刊登王先友的访谈录

【我也是一名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教育是一门学问,管理也是一门学问,二者合理施行才能造就卓越研究生人才

记者

您担任学校研究生院院长,对研究生的学习有哪些建议?

王先友

人才培养是目标,科研自省是常态。研究生培养既是学校的事,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从小学起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所说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诚然学校有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和义务,但研究生的自我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因此我有这样几点建议:

首先,心智要更为成熟。研究生同学们首先要明确读研的目的,仅仅为了功利性目的来读研的同学是不会有突出的科研成就的。作为一名研究者,要做到有理想,有抱负,心态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

其次,取得科研成果要通过正常的途径。要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专业人。为人要立信,而道德和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同学们立信的基础,因此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学术诚信问题是同学们应该坚决摒弃的。

最后,要广为涉猎各学科文献,拓展知识面。学科之间是相联系相沟通的,只了解自己所研究的一小块领域内的知识会使思维很受局限。打好学科基础,广拓学科眼界是研究生同学进步的不二法门。

王先友指导学生实验

记者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国家、社会与学校各个方面都强调创新,您能否跟我们谈谈在科研中的创新精神?

王先友

创新驱动发展,科研也强调创新,而如何创新则是研究者们所共同关注的。关于科研中的创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眼观六路。每个学科都是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知识宝库,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有利于积淀创新的土壤;

耳听八方。研究者要学会紧跟国内外学术前沿与现状,了解行业的发展与走向,才能找到创新的源头;

沉着冷静。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心浮气躁,缺乏耐心的人不可能有所创新与创造;

持之以恒。努力将创新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创造出利于社会,推动发展的新成果,这需要研究者们不懈的追求和坚持。

记者

最后,作为湘潭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您对我校科研发展有哪些建议?

王先友

我们都知道不能揠苗助长,所以我们做科研时也要多问耕耘,少问收获。要耕耘好学校科研发展这块土地,就要把握好这样几点:

第一,科研一定要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学习、研究、创新、服务,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便利人民,服务社会,这样的科研才有意义;

第二,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湘大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要努力发展一个或多个为社会所认可的特色学科,不让学校的科研发展受到局限;

第三,学校还应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如此良机之下,学校应该积极地“走出去”,与其他高校联合,参与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从而推进我校的科研发展;

第四,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学校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二者结合,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大增,现代社会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有助于学校整体的科研发展与进步。

“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王先友教授一直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勉励广大学子要脚踏实地。访谈结束时,王教授仍开玩笑着说自己的一席话随便听听即可,不必挂心上。笔者感言,雄关漫道,为人为学,真正的博学鸿儒,是用自己的实际步履,使一切成就变成了寻常风景。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