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纠缠的人体与人生

2017-04-20 11:47:23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纠缠的人体与人生

作者丨远人

(【美】德·库宁《挖掘》<1950年>)

美国抽象画家德·库宁于1950年携一幅《挖掘》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结果是他一夜成名,从此跻身国际画家行列。能够参展当然是个机会,关键是德·库宁在机会中表现了自己的实力。

只不过,这幅表现其实力的画作却不好理解。因为抽象本身就不好理解。很多时候,抽象画和涂鸦差不多,似乎表现不出什么思想。德·库宁的画名像是很有思想。《挖掘》也是个意义丰富的词。199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希尼的成名作就叫《挖掘》。那首诗歌很好理解,叙述作者祖孙三代是如何在土地上进行挖掘工作,稍稍升华的结句使全篇结构得当,紧扣主题。但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达的词语变成德·库宁的画名之时,“挖掘”却突然失去了任何意义。

这幅画以淡褐色为底,画面不论从左至右,还是从上到下,都是不计其数的人体在平面上互相交织。想培养耐心的人不妨去数一数画面究竟有多少人体。让我估计结果的话,只怕数数的人最终会失去耐心。

像其他的大多数抽象画家一样,德·库宁涉足画画之时,还相当写实。我没见过他最早期的画,据说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味道。从写实到抽象,是变化的过程,当然也是抛弃的过程。能够抛弃,就说明画家摸索到了自己的道路。

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其实很不容易。

或许对德·库宁来说,从这幅画开始,他知道自己要往哪里挖掘。

一个词语的意义可以在词语的含义之外,一幅画的表达当然也可以在画面之外。

德·库宁的画面意义真的可以不去追究,因为他至少表现了一个想法。想法的起点是个词语,想法的结果却是一幅画面。起点和结果之间当然有联系,读者不一定要看见那个联系。抽象画也就是只给出结果的画。

结果有权利掩埋过程。纠缠过程的人往往在过程中迷失。德·库宁很清楚自己要的只是结果,那他就只愿意呈现一个结果。

只是,他给出的结果很模糊,我们很难知道他为什么要画一幅这样的画。凌乱、没有秩序。他进入抽象创作后,基本上都是这些凌乱和没有秩序的画。它们像什么呢?答案大概简单了些——有点像我们的人生。

没有谁的人生不是由偶然和意外堆积而成。在堆积之前,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番规划。但偶然和意外的必然出现,使规划变得凌乱和没有秩序,预设不了的状况就成为结果。尽管每一种结果都是结果,但就是很难有我们事先规划的结果。

人生让人迷恋的也就是那些偶然和意外,因为它们将带给我们无从想象的结果。

德·库宁最清醒的认识就在这里。人生和世事无法确定。就像那幅画面上错综纠缠的人群,没有谁可以确定自己,他们似乎都在偶然中聚合一体,下一步的命运是什么,谁也控制不了。这不是个体的结果,而是人生的结果——在永远无法确定的迷茫之中。

读德·库宁时我总是在想,的确没必要说抽象画艰涩难懂。面对我们的人生,抽象或许才是最精确的表达。因此与其问谁能读懂抽象,不如问谁又能读懂自己的人生。

2012年8月20日凌晨

-----------

刊于2016年9月21日《深圳特区报》“有画就说”专栏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