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走过信天游的故乡

2017-03-16 11:22:1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走过信天游的故乡

作者丨刘晓平

横穿吕梁山,在军渡过了黄河,我们便到了陕北。一到陕北,我便很自然地想起绥德的汉子、米脂的婆姨;想起延河、宝塔山;想起那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的故乡。我终于走近了这块土地,我终将走过这块土地;这块刮着“西北风”的黄土高坡。

汽车行驶在山峁峁间。蓝蓝的天,偶尔飘过一丝丝白云。车窗外,山峁峁沟壑间,深厚的黄是底色,庄稼的青和羊群的白是油彩,让人感觉到如同走在一幅久远的油画中。只有当快速的车掠过一个个窑洞和红砖瓦相间的村庄时,那一杆杆竖在房顶或窑洞上方的电视天线,才让人感触到现代“黄土高坡”的气息。

汽车下了一道坡又上了一道峁,车窗外的景致大体上是一种重复,要么多几行耸立的树,要么多几块静谧的西瓜地。同车的伙伴都疲倦了,但我却精神着,没有了连日来跑车的困意,仿佛在寻找什么,仿佛我即将拥有什么似的。

猛然问,田野的瓜棚里响起一种轻快、质朴的歌声。同车的几个恹恹欲睡的人,突地振奋起来,纷纷侧耳细听。我大声地叫:“停车!停车!买西瓜。”。

司机停下车,我便走下车来。这时,田地里的瓜棚里,走出一个中年妇女,却颇有几分丰腴。她冲着我问:“要西瓜的哪?”我既点头又招手,她便朝我走来,指着路边堆着的西瓜说:“西瓜甜里哪达,三毛钱一斤哪。”

我要了个西瓜,同车的几个伙伴便立即动手开瓜。

我望着中年妇女问:“大嫂,刚才是您唱歌?”中年妇女脸上泛起红润,笑着说:“是哪。”

“是什么歌!这么好听。”我问。

“我唱不好哪,是那个《你就是哥哥的勾命鬼》哪达。”她的回答,让我的几个同伴笑起来,她说话尾音有一个语气词

“哪达”。

我请求她给我们说说词,她却唱起来:

白灵子鹊儿满天(里哪达)飞,

你就是(那个)哥哥的勾命(里哪达)鬼。

渴了吃你的香水(里哪达)梨。

又吃了(的个)酸的(是)果丹(里哪达)皮。

园子里韭菜叶子(里哪达)宽,

想起(的那)哥哥我孤崖(里哪达)翻。

园子里葫芦早地(里哪达)瓜,

因为(上的哪)哥哥我挨过(里哪达)打。

这时,隔丘西瓜地里的棚间,走过来一个年轻些的妇女,她笑着告诉我们:“她是我们这里的老歌手哪达,她有唱不完的歌。”

这时,我才明白: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眷恋已久的民族艺术精华,我将拥有的便是这块黄土地这种原汁的艺术氛围和裸露的厚重历史感。

汽车向着延安跑起来,我心的旷野,却依然回响着中年妇女的歌声。它有着一种原始艺术的震撼力!

陕北的民歌,陕北的信天游,是具有很深的民族艺术魅力的。我从唱《南泥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开始,就深深爱上了陕北民歌。有人说:陕北民歌和陕北人一起生长在黄土地上,就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粗犷、浑厚、质朴、神奇、多姿多采。不仅表达了陕北人的爱和恨,反映了陕北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也记载了民族的传统、苦难和历史。

说不上对陕北民歌有什么研究,但因为喜爱,我曾很认真地了解过它。《赶牲灵》、《五哥放羊》、《蓝花花》、《走西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等许多陕北民歌名曲,我都曾学唱过。许多流传于民间的信天游,我也曾在资料上做过了解。若是把所有的陕北民歌连起来读,真是会让人读出情爱和憎恶,读出辛酸和苦难;读出历史的深层思索。

一本《陕北民歌精选》在手,便让我略读了这黄土高原上一个民族的喜怒哀乐——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

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

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

世上的男人(就)爱女人。

天上的星星配对对,

人人都有(那)干妹妹。

骑上(那)骆驼峰头头高,

人里头要数(咱)二人好。

这高亢自由的唱法,热烈如火的语言,道出了一种原始、质朴的情感之爱,纯洁如一道清溪水,鲜艳如一朵乍开的花。

三月里(的个)太阳红。

为什么我赶脚人儿这样苦命。

我想起(那个)我家好心伤,

可恨(的那个)王家奴才把我逼走。

离家的(那个)到今三年有零,

不知道妻儿(哟)还在家中。

这便是一种苦难,一种历史深重的苦难。苦难的人们一声声控诉一声声呼唤,历史却沉重得难有个翻身。直到《毛主席领导咱穷人闹革命》,才迎来《太阳一出满山红》:

太阳(那个)一出满山红,

毛主席是咱穷人的大救星。

及时(那个)雨来应时风,

共产党领导咱们大翻身。

水有(那个)源来树有根,

好光景忘不了咱们解放军。

众人(那个)拾柴火焰高,

跟着咱们毛主席来把革命闹。

这也是一种呼喊,一种幸福的呼喊。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让老百姓真正拥有自己的太阳、蓝天和土地,则只有毛主席、共产党时代。

陕北,这块延安的故乡,曾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胜利,便是从这里开始走出来的。

走在陕北这信天游的故乡,信天游的曲子就像黄土地一样,始终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我便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和一首歌。这个人就是李有源,这首歌就是《东方红》。

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首歌,但却没有几个人能知道李有源。然而,这首歌与这个人却是那样不可分。

李有源,黄河岸边陕北葭县张家庄的一个贫苦农民,一个因穷缴不起学费仅念过一冬私塾的放牛娃,就是这个淳朴的庄稼人,因热爱生活,勤学好问,从小受到这里流行的许多优美民歌的熏陶,便学着把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斗争,以及看到听到的一些事情,编成唱词,交给歌手们去唱。这就使他很自然地学会了用人民最熟悉的民歌形式,去反映群众的生活和生活斗争,去反映群众的思想、情爱和愿望。党中央和毛主席来到陕北后,他在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更积极地用自己的歌唱形式来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歌颂革命斗争。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李有源哼着有声无字的民歌调,走

在通往县城的路上。肩上的担子随着愉快的歌声和有力的

脚步,前后飞舞起来。忽然,阳光冲破了云霞的阻隔,洒下

万缕金丝。李有源顿时有了暖融融的感觉,他不由得停住

了脚步,凝视着东方升起的太阳,自言自语道:“对!把毛主

席比作太阳。”

这个深受贫苦折磨的长工的儿子,用自己最贴切的感

受来歌颂毛主席和共产党。面对普照大地的太阳,李有源

激动了,抑制不住地以群众最熟悉、最喜爱的歌“骑白马”的优美曲词唱起来: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首歌,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普遍情感,一经唱出便传遍

大地,激励着一代人,教育着一代人。李有源,这个放羊娃、

抡镢头的农民,也因此成了“人民的歌手”。但正如李有源

说的:“这首歌的诞生,应归功于太阳和这块土地,它只是我的感受而已。”几十年后听到这句话,我仍然觉得这是中国农民的一句最好的哲言。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