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采丨巧手细心写精神——读《张利萍摄影作品集》

2017-01-20 19:24:08 [来源:理论与创作]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甜蜜蜜  张利萍作品)



巧手细心写精神

——读《张利萍摄影作品集》

作者丨劳星宇


案头摆着一部印制精美的画册。这是挚友张利萍送给我新千年的珍贵礼物《张利萍摄影作品集》。利萍向来扎扎实实干实事,埋头苦干不张扬。她的个人作品集从编辑到出版,圈内很少人知道,连我这个老朋友也被保了密。利萍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卓有成就,是摄影界早就知晓的。她从事摄影工作20多年,在领导艺术教学时,策划成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少年儿童摄影组织长沙市少儿摄影协会。培养了一大批摄影人才,使摄影艺术事业后继人才源源不断。她策划和组织过数十次大型摄影创作、摄影展览和摄影竞赛活动,深得同行和社会好评。为此,她荣膺过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摄影金像奖开拓奖,1996年她当选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之后,和主席团同志们一道,提出协会“出精品力作,出优秀人才,强协会活力,促艺苑繁荣”的工作目标。经过两年努力、使湖南省摄协在全国第19届摄影展览夺得1块金牌、1块银牌、2块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因此获得此次国展授予的“组织工作奖”,并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三创一争”先进集体。利萍对摄影艺术执着追求,在以主要精力和时间做好摄影教学和摄影组织工作的同时,创作了大量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反映新时代、赞美好生活和展示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好作品,数十次参加过国际国内的影展影赛,并获得奖励。《张利萍摄影作品集》,就是从她近年拍摄的作品中选出来的。

《张利萍摄影作品集〉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当代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在这本集子里,既有描绘壮丽山河的佳作,也有表现建设成就的篇章;既有工业战线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有广大农村丰收的喜悦;既有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也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既有工业摄影、农村摄影,也有风光摄影、生活摄影。作为女摄影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情和细腻,把目光投向妇女儿童,着力表现新时期妇女儿童的崭新生活和精神风貌。《甜透了》、《欢歌笑语淌清泉》,再现各族妇女的美满幸福生活和喜悦心情。《秧歌小妞》、《草原雏鹰》、《小鼓手)、《向右看……齐》,活画出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童趣。《晚霞》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位老妇人手拿花束在大街上悠闲自乐地行走的背影,它通过表观老太太整齐的发簪、整洁的衣着、苍劲的双手、硬朗的腰板、手中的鲜花等姿态,展示了中国妇女热爱生活和爱美的心情。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记录瞬间的摄影艺术,尤其要来自生活、紧贴现实。作者长期坚持下农村、进工厂,走土家、苗寨,入傣族、藏乡,把镜头对准各族人民崭新的生活,把艺术创作的触角伸向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岁的人们和不同地域的风光风土人情,并进行哲理的思考,这是她的作品集如此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



(欢歌笑语淌清泉  张利萍作品)


现实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平淡无奇的人和事中,蕴含着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但善于发现美,开掘美、认识美,而且能够准确地表达美。这里所说的美,不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而且是本质的、有底蕴的,甚至是超客观的美。自然中有美的事物,也有丑的事物,即使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东西,到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也可以成为至美。艺术家通过发现美、开掘美,去影响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而传达感情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出发点。文艺作品之所以成为传之久远的艺术珍品,最重要的在于它能以情写人,写景,状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引人。可以说,艺术就是感情,没有感情无所谓艺术,摄影最难表现的是人,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感情。正是这种性格和感情,才最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宛如一组极其精辟的潜台词,意在不言之中且寓意深刻,令人回味。《张利萍摄影作品集》的作者饱含着对祖国壮美山河,对她所要表现的人和事的满腔热情,进行拍摄创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和自然风光蕴藏的深情。《景仰》中新一代儿童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缱绻》中相依相恋的母子亲情,《迷惘》中涉世未深少年在人生道路上的思考、选择、徘徊和苦恼,《寄托》、《天问》中对信仰不倦追求的虔诚,活脱脱地跃然画面之上。这些作品表达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作者曾向我谈过《扎西县长》拍摄的经过。她说,《扎西县长》是埋藏在她心里20多年感情迸发的产物。那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她响应号召,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成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一年,公社要求每一个生产队都建一个养猪场,并且把能不能办好这件事当作检验“忠不忠”的一个重要标准。在那个老百姓穷得叮当响的年代,建一座猪场谈何容易!木料从哪里来?所需砖瓦怎么解决?全村人都为此着急,有一天,老队长站在禾场上。一双坚毅倔强的眼睛凝视着前方,太阳照在他黝黑的脸上,就像一座古铜雕像,显得特别自信、坚强。给人以力量。20多年过去了,老队长的形象一直牢牢地钉在她的心上,挥之不去,魂牵梦绕。她多想用镜头记录下这样一种感受啊!机会终于来了。1998年,作者应邀赴四川色达藏族自治县采风拍摄。县委、县政府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采访团客人,特地安排了盛大的“耍坝子”活动。热情好客的藏民们身着五彩缤纷的藏服。唱着高昂粗犷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演出浓烈民族色彩的藏戏,表演各种惊险的赛马场面,庆祝当年丰收,祈求来年赐福。陪同采访团的扎西县长高兴地看着这一切,陷人深深的沉思之中,这不就是当年老队长形象的再现吗?作者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着。豪不犹豫地举起相机。拍下了《扎西县长》这幅照片,这件作品采用较低的拍摄角度,以湛蓝色的天空作背影,通过自然光的运用,突出扎西县长的眼神、情态,展示了他稳重、坚毅和凝视静思、含蓄深沉的风采。扎西县长对昨天的欣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念,全凝聚在这一瞬间,强烈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越是自然流露的文艺作品,越能吸引读者和观众,越能打动他们的心,引起强烈的共鸣。摄影是用光和线作画。运用好光和线,才能构思出好画面,拍出好照片。从《张利萍摄影作品集》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崇尚自然,追求画面的气势和韵律,善于捕捉画面中的光影结构,没有摆布、虚饰。作品《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这一点。“泼”抓住少女泼水的那一瞬间,形成以少女为轴心的圆形画面。少女的优美体态线条和与规则的水流动的抛物线融为一体,显得快速、流畅、和谐,给人一种完美柔和的感觉。逆光的运用,使轮廓上表现出明亮的高光线条,整个画面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少女在泼水的那一刹那陶醉和快乐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另一幅作品《踏青》中,作者并不在意具体人物形象从跟前一闪而过,而是刻意追求黄红绿色调,屋门给画面带来的模糊朦胧,显示了作者对摄影语汇的熟练把握,也体现了作者对印象画意效果的追求。

任何美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风光摄影作品也不例外。在《张利萍摄影作品集》里,风光图片占了一定比重。这一部分作品,既充满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颂,又巧妙地融入了一定的社会内容。《骏带夕阳归》是一幅摄自色达草原的作品。远山、近水,山后的云、云后的天,淡淡的晚霞,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构成丰富的层次,让读者领悟了高原生命的源流,听到了神秘草原的足音。这是舒缓的牧歌,是生命的礼赞,是作者胸臆的流泻。《雨后》展示的雨过天晴,云雾在群峰中涌动,山峦若隐若现的情景。作者根据云雾变化的特点,寻找韵律感强的画面拍摄,比较好地处理了近处参天大树、中景群峰叠嶂和远处云雾流动的关系,画面洗炼,构图严谨,万绿丛中一点红,大雨过后,三个衣着整洁的女孩在悠闲行走,写出了广大农村和谐、稳定的主题,很有韵味。《唱晚》线条粗犷、刚直、深厚,色彩炽热、深沉,影调明暗反差大,给人以厚重感。画面所展示的张家界嵯峨陡峭的奇特山势,秀丽壮美的夕照山色,正是中华民族坚实、宏大、高峻、广博的象征。面对如此壮美的山川,读者的心灵为之净化,精神更加振奋,更加激起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文原载《理论与创作》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