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丨走进色达

2017-01-20 09:21:36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高原牧民  张利萍摄)


走进色达

图文丨张利萍



成都西行约七百公里,就是美丽的色达草原。

相传很古很古以前,人类先祖在四川西北部的大草原上,拾到一个马头型的金子。他们为后人祈祷福祉,把草原定名为“金马草原”。于是,“金马”就成了这里人们心中吉祥的象征;一九五五年国家批准在金马草原设置色达县后,立于县城中央的金马塑像,代表了“负重自强,求实创新”的色达精神。

应中共色达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邀请,我参加四川省组织的全国记者采访团,和《人民日报》、《中国法制报》等单位的同志一道,访问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色达草原东起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的壤塘,西到甘孜的石渠,南邻甘孜妒霍,北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洲的达口和斑玛。它占地89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的草地近一千万亩,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我们访问色达的七月底八月初,正是这里气候最好的季节,水草丰美,野花缤纷,牛羊如絮。蓝天白云下,牧民手持马杆,悠悠放牧,或策马扬鞭,纵情驰骋,一曲高昂粗犷的族歌,尽显骠悍豪放本色。除了牧草,色达草原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珍稀的雪豹、獐、熊、旱獭、马鸡、白唇鹿等20多种陆生动物,活跃在广阔的草原上,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水獭、黄鸭、鱼类等十余种水产动物,嬉戏在达曲、泥曲、色曲、杜曲四条河流之中,构成一福美丽的画图。冬虫夏草、贝母、知母等名贵药材,遍布全县的人参果,以及贮量大、品位高的金、镍、铜、铅、锌、汞等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为色达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色达的自然美,色达的人更美。


(涌向天际的神灵  张利萍摄)


色达人民勤劳勇敢。从三千多年前第一批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先祖来到这里,他们就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绝大部分都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空气稀薄,高原季风型气候使这里年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降水量的不足与年均日照2451小时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使得这块土地水土蒸发奇快,给牧民用水带来不便。在这种恶劣气候条件下,他们顽强地勤奋耕耘,保卫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新中国的成立,给色达草原带来了新生。一九五二年八月,人民政府派工作组进驻金马草原,宣布色达和平解放。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置色达县。翻身解放了的藏、汉、彝、回、蒙等各民族色达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规划发展蓝图,摆开建设大草原的战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把色达草原吹拂得更加艳丽。色达的经济和社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到一九九七年,色达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820多万元;二农业总产值7140多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600万元,是一九六二年的11.4倍,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产值15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5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7元。也许,这样一组数字与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解放前食不裹腹、衣下蔽体,极度贫困的色达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奇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目前,色达有1所中学,17所小学,1所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已从一九五八年的0.3%上升到49.8%。县里建有县医院、藏医院、防疫站和17个乡镇卫生院,牧民看病就医得到保障。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稳步发展, 17个乡镇都通了公路。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宗教场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九九六年,色达县启动了“人草畜”三配套建设二程。这项工程将在本世纪末建成。到那时,95%的牧民将结束传统、粗放、风险高的游牧生活,实现定居和半定居。色达人民将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跨入21世纪。


(扎西县长  张利萍摄)


热情好客,诚实守信,是色达人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由于塌方造成道路不畅,我们乘坐的汽车比预定下午三时抵达的时间晚了七个小时。县委、县政府领导硬是在离县城十多公里的边境等到晚上十点钟。大家无不为他们的诚挚之情所感动。县里为采访团安排了最好的住房,房间里准备了洗漱用的洁水,服务小姐还为客人送上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他们生怕客人吃不惯当地饭菜,用餐时除了摆放当地特色食品之外,还准备了饺子、面条、苹果等食品。面对如此热情的主人,我们长途跋涉的疲劳一下子消除了,有高山反应的同志精神也为之一振。拍摄活动早晚最繁忙,每到一地还需要当地人指引。陪同我们的县委副书记扎西,既是主持和组织这次采访活动的好领导,又是指点我们拍摄的好向导。扎西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是摄影的内行。他每天清晨六点钟准时到达我们住地,把我们引到拍摄的最佳位置,给我们介绍每个拍摄目标的特点,默默地看着我们按动快门;晚上,待到采访团成员休息以后,他才离去安排第二天的活动。好领导带出好人民。七月三十一日傍晚,我要赶到河对岸的牧场拍摄晚景,由于身背摄影器材,加上不识河水深浅,我无法过河。正当我为此焦急的时候,藏族青年牛波自告奋勇背我过河。在牛波的帮助下,我追着晚霞顺利抵达牧场,拍下了“骏带夕阳归”等珍贵镜头。两个小时后,天已很黑,牛波又来到我身边,把我再背过河送回驻地。面对这样好的领导,面对这样纯朴的人民,我心里想:人间确有爱心在,色达处处有真情!


(张利萍)


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色达人民也是能歌善舞的人民。在色达访问期间,无论是在牧场,还是在牧民家里,无论是在佛塔开光现场,还是在艺术节上,我们都可以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耍坝子”是色达人特有的生活娱乐形式。每年收获季节以后,藏民们聚集在草原上,支起五颜六色的帐篷,唱歌跳舞,欢庆丰收,祝福来年好运。为了使采访团体验这种生活,县委、县政府特意安排一天时间让我们“耍坝子”。辽阔的草原上,支起彩色的大帐篷,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帐篷内铺上美丽的花地毯,摆上丰盛的美味佳肴,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欢歌狂舞,一起畅谈采访收获体会,一起持枪射击打靶。置身于这种欢乐的气氛之中,每个人的心灵都为之净化。为了集中展示色达人的艺术才华,使采访团深入了解色达文化,县里特意在色柯镇举办了首届艺术节。七月三十日和三十一日,色达草原天格外的蓝,草格外的绿,花儿格外的红。一大早,成千上万的牧民就象过藏历年那样,穿着艳丽服装,打扮得漂漂亮亮,从四面八方涌向艺术节现场。他们或唱歌,或跳舞,或演藏戏,或表演马术,或赛牛赛马,尽情展现各自的拿手好戏。藏戏演员综合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演得撼人心扉;表演马术的骑手百步穿杨,枪枪击中目标,让人拍手叫绝;舞蹈表演者,舞姿优美,观众报以阵阵掌声;赛牛别具一番风味,黑黑的牦牛,披上五彩缤纷的彩带,打扮得花枝招展,骑手鞭子一甩,牦牛立即向前冲去,其速不亚于骏马,令观者大饱眼福;歌唱者以粗犷豪放的曲调,歌颂汉藏友谊,歌唱生产劳动,歌唱美好爱情,歌唱幸福生活。一曲《自己的祖国永远忘不了》,唱出了色达人的心声:多快乐的地方有忘却的时候,自己的祖国却永远忘不了;多好吃的东西有忘却的时候,胜利的果实却永远忘不了;平常听见的话儿有忘却的时侯,党的政策却永远忘不了!

是啊!祖国和人民心连心,党的政策是生命。生活在社全主义祖国大家庭中的色达各族人民,一定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草原建设得更加美丽。色达的明天会更美好!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